1.奴字的漂亮诗句
天香 吴文英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情,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银烛泪深未晓。酒锺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吴云雁杳。
谒金门 赵崇嶓
春意泄。香重一枝梅雪。寒透玉壶冰暗结。玉奴情更劣。似语还羞奇绝。妒白怜红时节。酒力未醒双眼缬。一帘风弄月。
山中雨,云中雨.山云对望泪相盈,怎奈一世情?君有情,奴有情.山雨欲来化风中,但见天已晴.
参考资料: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2.描写“屈辱”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屈辱”的诗句如下:
一、《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话说有个形容被关起来的私人奴隶的词
禁脔
jìnluan
[choice dish for one's carving;chunk of meat for one's exclusive consumption] 比喻独自占有,不容别人分享的东西
王珣曰:“卿莫近禁脔。”——《晋书·谢混传》
禁是“禁止,是皇家专享”。
脔是“肉”的意思。
禁止染指的肉,可以说是最美的肉,是皇帝专享的。比喻独自占有,不容别人分享的东西
相传在东晋时,经济贫困,晋元帝渡江到南京(建业),其下随从官吏每每得到一头猪,便以味道最美的项下一脔,人呼为「禁脔」用来孝敬晋元帝。这种「禁脔」肉,每一头猪约只得一斤多,等于是百分之一的肉,极为珍贵难得。
4.<<七月>>一诗是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七月》全诗八章。
一章为总章,从岁寒写到春耕。二章写妇女养蚕采桑。
二章写收获蚕茧,为“公子”制作衣裳。四章写猎取野兽,为“公子”制作皮袄。
五章写一年将尽,修理房舍,准备过冬。六章写采藏果蔬,酿造春酒。
七章写修筑场圃,收获庄稼,贡纳实物,冬天还要入宫服役。八章写年终为奴隶主凿冰、献祭、祝寿,结束全诗。
结构完整,章法严谨,写作上又运用对比、烘托、渲染等手法,描绘出一幅奴隶社会的生活画图,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驾驭古典诗歌艺术技巧方面所具有的杰出才情。以奴隶的劳动生活为内容,以季节月份的先后为叙述顺序来组织成文,是这首诗歌在艺术是最显著的特点。
全诗以冬去春来一年农事开始起,以年凿冰献祭宴饮祝寿结,中间六章,按照季节月份的时间顺序,描写了男女奴隶在一年之中的采蘩、条桑、养蚕、纺织,打猎、修屋、收获、服役等各种劳动,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西周初期农业奴隶的痛苦生活,他们不但要为奴隶主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要为他们贡纳实物,无偿服役,自己却在极简陋的土屋中过着“无衣无褐”的悲惨生活,年轻的女子,还随时有被“公子”糟蹋的危险。全诗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客观具体的描述,形象而全面地展示出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图景,使人感到生动真实,哀痛感人。
运用铺叙手法,以“衣”“食”为纲来描写奴隶的劳动生活,是这首诗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这种描写,有人把它称之为“正笔”(见姚际恒《诗经通论》)。
第一章是“正笔”的总要。“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点“衣”;修理家具(“于耜”),开始春耕(“举践”),点“食”。
衣食双起,总领全文。二、三、四、五等四章,主要从“衣”方面着笔;六、七两章,主要从“食”的方面着笔。
末章写年终岁宴,“衣”“食”双收。全诗篇幅较长,涉及的问题很多,但由于诗人把握了这个总纲,所以仍使人感到脉络清楚,层次进井然,多而不乱,长而不蔓。
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又采用赋(即铺叙)的手法,围绕中心,层层展开描写,或写景物,或写气氛,或记所历,或叙所见,或抒所感,触手而发,左右逢源,却又句句紧扣中心。但是,一首诗如果只有“正笔”叙述,而无“闲笔”陪衬、烘托,则易流于内容单薄,形象苍白。
聪明的艺术家常常是“正笔处少,闲笔处多,盖以正笔不易讨好,讨好全在闲笔处,亦犹击鼓者注意于旁声,作绘者留心于画角也”(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谓“闲笔”,就是指环境气氛、景物及一切其他细节的描写。
因为这种描写能使作品的形象更为饱满,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本篇第一章开关几句写寒冬来临,北风呼啸(“觱发”),气候凛冽(“栗烈”),既为下文冬去春来开始春耕伏垫,又为奴隶“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痛苦生活作有力的烘托。
第二章写春光明媚,黄莺(“仓庚”)啼鸣,点出春天来临,引出采桑劳动的年轻姑娘,同时为下文写她们“殆(惧怕)及公子同归”的忧伤心情作有力的反衬。第五章写斯螽、莎鸡鸣叫,蟋蟀移入床下,暗示出季节变迁,一年将尽,下文便自然地过渡到奴隶的“塞向户”“入此室处”。
第八章写九月天高气爽,十月天宇澄清,暗示农事已毕,从而为下文年终宴饮作好铺垫。其外如“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剥(击)枣,十月获稻”。
这些诗句或描写风光,或点明时令,或渲染气氛,“都与本事相映”(吴闿生《诗义会通》卷一)——即都与诗的内容相互映衬,密切相关,成为全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篇在细节或其他描写方面也十分生动,例如第一章写“田畯(田官)至喜”,田畯是奴隶劳动的监督者,从而显示出奴隶人身的不自由。
第二章写“爰求柔桑”,以喂养初生之蚕;写“采蘩祁祁”,是以白蒿之际水洗其未生之蚕(“蘩”,蘩即白蒿,蚕之未出者,煮蘩沃之则易出),从两个方面写出蚕桑劳动的内容。第三章极写丝绸有黑有黄,又红又鲜的色采,以表达劳动后的喜悦。
写“八月萑苇”,是为明年养蚕作准备(萑苇可编为蚕箔)。第四章写打猪后小猪(豵)留给自己,大野猪(豜)交给主人,揭露出社会的不合理。
第五章写“塞向墐户”(堵塞朝北窗户,用泥涂抹竹编之门)准备过冬,见出奴隶所住土屋的简陋。第六章详细列叙奴隶主与奴隶食物的不同(奴隶主吃的是“郁”、“薁”、“葵”、“菽”,奴隶吃的是“瓜”、“壶”“苴”“荼”),揭露出社会的不平等。
第七章写农闲时白天割茅草(“昼尔于茅”),夜晚搓绳索(“宵尔索绹”),说明他们四时之间无日休息。由于这些内容的描写,从而扩大了诗的规模,丰富了诗的社会内容,使全诗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波澜浩瀚的壮观。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也是这首诗艺术上的一个特点,例如第一章写奴隶在寒冬季节“无衣无褐”,而第三、四两章写奴隶主穿的则是丝绸制品与狐狸皮袄;第六章写奴隶主吃的是鲜美的果实(“郁”、“薁”)及葵菜(“葵”)与豆类(“菽”),而奴隶吃的却是瓜类、瓠子(“壶”)、麻子(“苴”)和苦菜(“荼”);第五章写奴隶住的是以柴竹编为门户。
5.关于人日的诗句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5、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6、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7、七律.端午
6.<<七月>>一诗是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七月》全诗八章。
一章为总章,从岁寒写到春耕。二章写妇女养蚕采桑。
二章写收获蚕茧,为“公子”制作衣裳。四章写猎取野兽,为“公子”制作皮袄。
五章写一年将尽,修理房舍,准备过冬。六章写采藏果蔬,酿造春酒。
七章写修筑场圃,收获庄稼,贡纳实物,冬天还要入宫服役。八章写年终为奴隶主凿冰、献祭、祝寿,结束全诗。
结构完整,章法严谨,写作上又运用对比、烘托、渲染等手法,描绘出一幅奴隶社会的生活画图,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驾驭古典诗歌艺术技巧方面所具有的杰出才情。以奴隶的劳动生活为内容,以季节月份的先后为叙述顺序来组织成文,是这首诗歌在艺术是最显著的特点。
全诗以冬去春来一年农事开始起,以年凿冰献祭宴饮祝寿结,中间六章,按照季节月份的时间顺序,描写了男女奴隶在一年之中的采蘩、条桑、养蚕、纺织,打猎、修屋、收获、服役等各种劳动,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西周初期农业奴隶的痛苦生活,他们不但要为奴隶主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要为他们贡纳实物,无偿服役,自己却在极简陋的土屋中过着“无衣无褐”的悲惨生活,年轻的女子,还随时有被“公子”糟蹋的危险。全诗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客观具体的描述,形象而全面地展示出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图景,使人感到生动真实,哀痛感人。
运用铺叙手法,以“衣”“食”为纲来描写奴隶的劳动生活,是这首诗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这种描写,有人把它称之为“正笔”(见姚际恒《诗经通论》)。
第一章是“正笔”的总要。“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点“衣”;修理家具(“于耜”),开始春耕(“举践”),点“食”。
衣食双起,总领全文。二、三、四、五等四章,主要从“衣”方面着笔;六、七两章,主要从“食”的方面着笔。
末章写年终岁宴,“衣”“食”双收。全诗篇幅较长,涉及的问题很多,但由于诗人把握了这个总纲,所以仍使人感到脉络清楚,层次进井然,多而不乱,长而不蔓。
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又采用赋(即铺叙)的手法,围绕中心,层层展开描写,或写景物,或写气氛,或记所历,或叙所见,或抒所感,触手而发,左右逢源,却又句句紧扣中心。但是,一首诗如果只有“正笔”叙述,而无“闲笔”陪衬、烘托,则易流于内容单薄,形象苍白。
聪明的艺术家常常是“正笔处少,闲笔处多,盖以正笔不易讨好,讨好全在闲笔处,亦犹击鼓者注意于旁声,作绘者留心于画角也”(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谓“闲笔”,就是指环境气氛、景物及一切其他细节的描写。
因为这种描写能使作品的形象更为饱满,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本篇第一章开关几句写寒冬来临,北风呼啸(“觱发”),气候凛冽(“栗烈”),既为下文冬去春来开始春耕伏垫,又为奴隶“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痛苦生活作有力的烘托。
第二章写春光明媚,黄莺(“仓庚”)啼鸣,点出春天来临,引出采桑劳动的年轻姑娘,同时为下文写她们“殆(惧怕)及公子同归”的忧伤心情作有力的反衬。第五章写斯螽、莎鸡鸣叫,蟋蟀移入床下,暗示出季节变迁,一年将尽,下文便自然地过渡到奴隶的“塞向户”“入此室处”。
第八章写九月天高气爽,十月天宇澄清,暗示农事已毕,从而为下文年终宴饮作好铺垫。其外如“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剥(击)枣,十月获稻”。
这些诗句或描写风光,或点明时令,或渲染气氛,“都与本事相映”(吴闿生《诗义会通》卷一)——即都与诗的内容相互映衬,密切相关,成为全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篇在细节或其他描写方面也十分生动,例如第一章写“田畯(田官)至喜”,田畯是奴隶劳动的监督者,从而显示出奴隶人身的不自由。
第二章写“爰求柔桑”,以喂养初生之蚕;写“采蘩祁祁”,是以白蒿之际水洗其未生之蚕(“蘩”,蘩即白蒿,蚕之未出者,煮蘩沃之则易出),从两个方面写出蚕桑劳动的内容。第三章极写丝绸有黑有黄,又红又鲜的色采,以表达劳动后的喜悦。
写“八月萑苇”,是为明年养蚕作准备(萑苇可编为蚕箔)。第四章写打猪后小猪(豵)留给自己,大野猪(豜)交给主人,揭露出社会的不合理。
第五章写“塞向墐户”(堵塞朝北窗户,用泥涂抹竹编之门)准备过冬,见出奴隶所住土屋的简陋。第六章详细列叙奴隶主与奴隶食物的不同(奴隶主吃的是“郁”、“薁”、“葵”、“菽”,奴隶吃的是“瓜”、“壶”“苴”“荼”),揭露出社会的不平等。
第七章写农闲时白天割茅草(“昼尔于茅”),夜晚搓绳索(“宵尔索绹”),说明他们四时之间无日休息。由于这些内容的描写,从而扩大了诗的规模,丰富了诗的社会内容,使全诗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波澜浩瀚的壮观。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也是这首诗艺术上的一个特点,例如第一章写奴隶在寒冬季节“无衣无褐”,而第三、四两章写奴隶主穿的则是丝绸制品与狐狸皮袄;第六章写奴隶主吃的是鲜美的果实(“郁”、“薁”)及葵菜(“葵”)与豆类(“菽”),而奴隶吃的却是瓜类、瓠子(“壶”)、麻子(“苴”)和苦菜(“荼”);第五章写奴隶住的是以柴竹编为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