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咏泰州或是兴化的古代诗词,并进行赏析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2.赞美兴化 诗句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 清·郑板桥
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烟蓑鱼笠水云居,鞋样船儿蜗样庐。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打桨十年天地间,鹭鸶认我为渔子。买得鲈鱼四片腮,莼羹点鼓一尊开。近来张翰无心出,不待秋风始却回。柳坞瓜乡老绿多,么红一点是秋荷。暮云卷尽夕阳出,天末冷风吹细浪。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园。船窗无事哺秋虫,容易年光又冷风。绣被无情团扇薄,任他霜打柿园红。
3.引用古诗描写兴化的秋天
秋天的古诗大全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4.江苏省兴化中考古诗大全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念奴娇.中秋对--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5.郑燮的诗《咏兴化》
“一塘蒲过一塘菱,
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
鸡头米赛蚌珠圆。”
郑板桥的一首《咏兴化》道出了著名“鱼米之乡”兴化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的地理环境以及粮丰鱼跃、物产富饶的资源优势。
地属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的兴化市,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195万亩耕地,70万亩水面,人口155万,下辖35个乡镇,工农业总产值过百亿,水陆舟车四通八达,盐宁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新长铁路穿境而过。既可在“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风光中品味“蒹葭苍苍”的古典意蕴,又可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信息化的快车道中领略水乡城镇的现代风采。民风古朴淳厚,历史文化悠久,更有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宗臣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使得兴化这颗明珠愈发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6.兴化寺的相关诗词
【七律】谒兴化寺(徐书信)
和谐真谛六根清,兴化禅宗万世荣。
晨起钟鸣黄卷阅,暮收鼓振法灯明。
远离尘坌疏功利,近靠苍山伴紫荆。
殿耸三砖三丈佛,飞檐斗拱角峥嵘。
【七律】重阳节登高
——云龙山兴化寺览胜(徐书信)
诗酝龙山霜日晨,黄花点点染秋邻。
西风轻叩禅南月,东叶飘零寺北茵。
松下听泉泉有语,谷中览鸟鸟无啧。
纵观兴化摩崖处,谁执茱萸第一人。
7.关于泰州兴化的乡土历史 急
兴化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这方神奇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杰全市有文物古迹120多处,列为江苏省和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处。位于市中心的四牌楼有文物精华之称,上悬表彰兴化历史名人47块81人。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清朝) 书画名流故居在东门护城河边、小南门东。扬州八怪之一 李鱓(清朝) 书画名流,写意花鸟 据说后代在镇江。
施耐庵(明朝) 著《水浒传》刘熙载(清朝) 著《艺概》 《清史稿》卷480 列传第267。开埠先祖,楚国大将昭阳(战国) 战国时代楚国上柱国 开埠先祖。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高 榖 1391—1460 明内阁大学士,被尊为“五朝元老”。 《明史》有传(《明史》卷169 列传第57)。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李春芳 1511—1585 明嘉靖状元,隆庆初年任内阁首辅,被称为“状元宰相”。《明史》有传(《明史》卷百930 列传第81)。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吴 甡 1589—1670 明内阁大学士,有“平章纶阁”匾悬兴化四牌楼。《明史》有传(《明史》卷252 列传140)。
近来发现其故居。明代“后七子”之一 宗 臣 1525—1560 作《报刘一丈书》明朝“后七子”之一,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
有“中原才子”匾悬兴化四牌楼。故居在西门石桥北的侯家垛子。
陆西星 著《封神演义》任大椿 经学家,扬州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韩乐吾(明朝)李清(明朝) 明大理寺左寺丞 《清史稿》卷500 列传287遗逸传一解学龙(明朝) 明刑部尚书 《明史》卷275 列传163。孔尚任(清朝) 著《桃花扇》居城北拱极台写作名著。
山东人,时任水利官员,因公常驻兴化。魏源(清朝) 著《海国图志》 时任兴化县令。
湖南邵阳人。陈直(宋朝) 医学家,著《养老奉亲书》曾任兴化县令。
生平无考。范仲淹(宋朝) 北宋名相曾任兴化县令。
兴化有生祠。--------------------------------------------------------历史沿革组:介绍兴化的历史变迁战国晚期的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国令尹昭阳率兵攻伐魏国,破襄陵,下八邑,战功显赫,准备移师伐齐。
谋士陈轸以画蛇添足的故事劝其急流勇退。昭阳便请求楚怀王将边远而荒凉的今兴化一带作为自己的封邑以度晚年,表明归隐江湖、居功不傲的政治姿态。
于是率“屈、景、昭”三姓楚国贵族子弟来到兴化,屯垦开发。这是今兴化建立行政单位(昭阳封邑)的开始,因此称为“昭阳”和“楚水”。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兴化地区的文化内涵逐渐充实,形式日趋多样。与兴化经济政治的发展相适应,兴化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①唐以前兴化生存条件较为恶劣,地广人稀,行政分属海陵县、盐渎县等地,文化发展缓慢。虽然有距今约4000年的南荡文化遗址、战国时期的昭阳墓以及出土的唐代的银锭等所代表的古文化遗存,但非常零碎,历史文献上留下了大段空白,今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相当模糊。
②继唐、宋相继修筑捍海堰特别是五代设县后,兴化经济日益发展,文化逐渐发达,南宋出现了兴化历史上第一个进士。③明清时期兴化境内种植业、渔业、盐业都有长足发展,文化空前繁荣,达官贵人、文人学者层出不穷。
明代万历年间,任兴化知县的湖广武林人欧阳东风赞叹兴化“人文蔚起,学问好修,不减邹鲁。若乃省阁名公,朝廷元辅,谏垣台宪,秘书蕃臬,心膂股肱之佐,先后踵出乎其乡,诚缙绅之渊薮,人才之都会也。”
兴化历史上有名姓可查的93位进士中绝大多数出现在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现象争奇斗艳。④晚清以后,随着新的社会因素的渗入,兴化文化步入了转型期。
⑤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兴化文化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兴化文化中,明清文人文化十分引人注目,其他各种文化现象与文人文化相伴而生,互相促进,互为表里。
文化名人组:介绍兴化的历史文化名人。郑板桥,是历史上杰出的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古建筑物组:介绍赵海仙洋楼、四牌楼等古代建筑物。赵海仙洋楼又名赵海仙故居,坐落在江苏省兴化市东门家舒巷15号内。
洋楼始建于清末,整个建筑面积达499平方米,共有房屋28间。赵海仙洋楼。
8.有没有有关泰州的传说和诗句
古镇黄桥,最让人心灵震撼的地方莫过于“牛皋洗马池”了。
据说当年抗金英雄牛皋将军率部到了黄桥,人疲马困。突然前面的头马兴奋地嘶鸣。疲惫的士兵定睛一看:啊,好美的一条河啊!水面轻雾袅袅,如梦如幻;碧水轻流,如丝如絮。水中游鱼,有的嬉戏追逐,如一群群冥顽的儿童;有的或沉或浮,如树枝上飞飞落落的小鸟;还有的在沉思默想,似乎在思考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河底招摇的水草,如轻柔的丝带随着流水的韵律曼舞;粒粒卵石,点缀于青沙之中,如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两岸杨柳依依,如少女的绿裙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士兵们因此精神大振。
这时传来牛将军的命令:“就地造饭,宿营休息”。于是士兵们烧饭烧水、搭建帐篷,纷纷忙碌开来。
战马则在溪边“一”字排开,低头畅饮。饮水完毕,牛将军和士兵们各自拿出马刷,给马儿梳洗起来,从马背到马脚,从马头到马尾,洗得干干净净,梳得顺顺溜溜。梳洗之后的战马精神振奋,嘶鸣之声此起彼伏,整个河边一片欢腾。
从此这条河也就有了一个光荣的名字------“牛皋洗马池”。
千年过去了,“牛皋洗马池”并没有什么大变,只是河边多了一块石碑。石碑正面书法家用隶书大书“抗金英雄牛皋洗马处”,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表达了书法家对牛皋将军的崇敬之情。石碑背面是用狂草疾书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书法家也是“壮怀激烈”,以狂放不羁之笔法,将牛将军的英勇豪迈之气、爱国忠贞之情、急切报国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这些,震撼油然而生。
千年过去了,“牛皋洗马池”的池水依旧是那么清澈,整个蓝天都融入了池水之中,白云在水中缓缓地飘流。池边的杨柳依旧是那么轻柔,那轻飏的身姿和池中飘忽的水草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这时阳光下那些遐想的小鱼小虾被我徘徊的身影惊动了,急忙从长满绿苔的鹅卵石中跳着游出来。我不想打破这里的宁静与安详,就让历史在这里沉睡吧。
然而就在我回头的刹那,却发现这平静的池水蓄积了太多的历史。不必说牛将军的冲天豪气和神勇威武,也不必说抗金英雄们碧血丹心和英勇忠愤;就是那些和将士们一起驰骋沙场、出生入死的马匹,和那曾经让英雄和马匹精神振奋的清甜爽口的河水,也足够让你体味历史的博大与深邃了。
诗句:“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
“水上狂欢到溱湖,百舸争流看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