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泉州南少林寺的描写
泉州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也称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
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知唐代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于东岳山“天坛”之旁。
天坛遗址仍存,即位于现存“东岳行宫”前面20米处。天坛之旁,南少林寺遗址仍依稀可辨。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在东岳山脚的村庄内,原江夏侯周德兴“剪刀剪芙蓉”穴的坟墓稍东,旁通往福州的古大道,仍有一地名叫“山门”,位于天坛东侧约一里。这便是少林寺的山门。
过山门有一条山沟,流水潺潺,名叫“洗脚坑”,传说进少林寺须先在此洗脚,以示清净与虔诚。沿山门而上,可见一片开阔地,是少林寺庞大建筑群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辟为“打靶场”。
当年辟建靶场时,曾发现古井和古建筑群体墙基遗址。 自唐龙朔元年(661)前后,“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诏焚少林寺”,一千一百年间,泉州少林寺经历了三兴三废的历程。
少林寺三次被毁 一、始建于龙朔,废于天佑 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唐龙朔元年(661年)以前,“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陇田百顷,树林茂郁。”
“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 智空(字道广)系救唐王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其入闽,为闽武僧之始,传十二门徒,有力能擒虎、善挟千斤之鼎者,有能执千斤之弩、能舞百节链锤、飞行迅速者…… 《闽中记》又说:唐天佑元年(907),“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
南宋施梦说《东鲁诗集》也说:“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亩田圆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 “王藩”即指闽王王审知。
王审知毁泉州南少林寺,是该寺的第一次被毁。 二、兴于太平兴国,废于至元 《西山杂志》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修泉州南少林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二次兴起。北宋刘昌言诗:“遗迹清源兴国建,泉南到处少林风。”
兴国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年号(976—983)。惠安县东桥镇东湖村保存的张氏族谱复印件载:“仕志,字法义,以石雕名世,工巧绝伦,如泉州少林寺门前之石狮子……”张仕志是宋代人张仕逊的胞弟,说明他参与了宋朝泉州少林寺门前石狮子的雕刻。
北宋文献记载,少林寺有山门、大雄宝殿、法堂、达摩祖师堂、十三堂、罗汉堂、玄女堂、藏经阁、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其他配套设施,占地400亩。2002年复建天王殿时,从地下挖掘出石制寺庙构件40多件,其中塔座1个、塔盖1个、与承天寺应庚塔相似的塔刹7个、石帽4个、柱础4块、石柱6根等,保存完整的直径达1米的榫石就有20块,体现出当时寺庙建筑的宏大规模。
还从现场发掘出大量的瓦片和瓦盖。专家推测,这些构件极有可能是唐宋时期泉州少林寺的建筑构件。
唐、宋鼎盛时期,寺内曾住有武僧数千人。 《西山杂志·统志》又载:“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
少林寺长老元妙……俗称赵孟良……(元兵)追至少林寺……先行奇握温斯也,凶残成性,挥令冲少林寺,激起千僧之愤也。刀光剑影,以一当十,元兵尸横清源城东,枕骸遍野。
唆都至,发矢,千僧毙焉,存者百人……亡入德化(戴云寺)。”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二次被毁。
明中期,安溪富翁兼善人李森(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钱购买东岳山大片荒地作为义冢用地,供泉州人免费埋葬尸骸。这些义冢用地,似乎也是少林寺南宋末千僧抗元后被毁的荒地三、兴于洪武,废于乾隆 《西山杂志》:明洪武十年(1377年),玄妙观法本(宋末千僧抗元之后逃至德化的少林寺僧人,高龄百三十有五)劝募州官黄中立“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
僧人传技击于泉南。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三次兴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载:“镇国东禅寺在仁风外东湖畔……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后废。僧人修其旧址十分之一,兼祀知县彭国光,以彭曾为僧复寺田也”。
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师《少林武僧志》(北京体院出版社,1988年)称:“《少林寺内传》载,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明)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的嘉奖。当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师曾受命带领30多个打出山门的武僧,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并在那里建立一座南少林寺,做了该寺的方丈。”
可知北少林寺的《少林寺内传》明确记载明代泉州有个南少林寺,至于说是新建,则为误传。时至今日,闽南仍流传着北少林武僧平倭的故事。
清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担心南少林武僧与郑成功(参见《泉州人名录·郑成功》)的党羽勾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从兹无复敢修者。”部分寺僧避于南安一片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三次被毁。 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复明。
至善、洪熙官及其弟子传至广东。
2. 对泉州南少林寺的描写
泉州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也称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
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知唐代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于东岳山“天坛”之旁。
天坛遗址仍存,即位于现存“东岳行宫”前面20米处。天坛之旁,南少林寺遗址仍依稀可辨。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在东岳山脚的村庄内,原江夏侯周德兴“剪刀剪芙蓉”穴的坟墓稍东,旁通往福州的古大道,仍有一地名叫“山门”,位于天坛东侧约一里。这便是少林寺的山门。
过山门有一条山沟,流水潺潺,名叫“洗脚坑”,传说进少林寺须先在此洗脚,以示清净与虔诚。沿山门而上,可见一片开阔地,是少林寺庞大建筑群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辟为“打靶场”。
当年辟建靶场时,曾发现古井和古建筑群体墙基遗址。 自唐龙朔元年(661)前后,“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诏焚少林寺”,一千一百年间,泉州少林寺经历了三兴三废的历程。
少林寺三次被毁 一、始建于龙朔,废于天佑 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唐龙朔元年(661年)以前,“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陇田百顷,树林茂郁。”
“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 智空(字道广)系救唐王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其入闽,为闽武僧之始,传十二门徒,有力能擒虎、善挟千斤之鼎者,有能执千斤之弩、能舞百节链锤、飞行迅速者…… 《闽中记》又说:唐天佑元年(907),“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
南宋施梦说《东鲁诗集》也说:“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亩田圆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 “王藩”即指闽王王审知。
王审知毁泉州南少林寺,是该寺的第一次被毁。 二、兴于太平兴国,废于至元 《西山杂志》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修泉州南少林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二次兴起。北宋刘昌言诗:“遗迹清源兴国建,泉南到处少林风。”
兴国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年号(976—983)。惠安县东桥镇东湖村保存的张氏族谱复印件载:“仕志,字法义,以石雕名世,工巧绝伦,如泉州少林寺门前之石狮子……”张仕志是宋代人张仕逊的胞弟,说明他参与了宋朝泉州少林寺门前石狮子的雕刻。
北宋文献记载,少林寺有山门、大雄宝殿、法堂、达摩祖师堂、十三堂、罗汉堂、玄女堂、藏经阁、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其他配套设施,占地400亩。2002年复建天王殿时,从地下挖掘出石制寺庙构件40多件,其中塔座1个、塔盖1个、与承天寺应庚塔相似的塔刹7个、石帽4个、柱础4块、石柱6根等,保存完整的直径达1米的榫石就有20块,体现出当时寺庙建筑的宏大规模。
还从现场发掘出大量的瓦片和瓦盖。专家推测,这些构件极有可能是唐宋时期泉州少林寺的建筑构件。
唐、宋鼎盛时期,寺内曾住有武僧数千人。 《西山杂志·统志》又载:“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
少林寺长老元妙……俗称赵孟良……(元兵)追至少林寺……先行奇握温斯也,凶残成性,挥令冲少林寺,激起千僧之愤也。刀光剑影,以一当十,元兵尸横清源城东,枕骸遍野。
唆都至,发矢,千僧毙焉,存者百人……亡入德化(戴云寺)。”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二次被毁。
明中期,安溪富翁兼善人李森(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钱购买东岳山大片荒地作为义冢用地,供泉州人免费埋葬尸骸。这些义冢用地,似乎也是少林寺南宋末千僧抗元后被毁的荒地 三、兴于洪武,废于乾隆 《西山杂志》:明洪武十年(1377年),玄妙观法本(宋末千僧抗元之后逃至德化的少林寺僧人,高龄百三十有五)劝募州官黄中立“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
僧人传技击于泉南。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三次兴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载:“镇国东禅寺在仁风外东湖畔……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后废。僧人修其旧址十分之一,兼祀知县彭国光,以彭曾为僧复寺田也”。
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师《少林武僧志》(北京体院出版社,1988年)称:“《少林寺内传》载,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明)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的嘉奖。当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师曾受命带领30多个打出山门的武僧,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并在那里建立一座南少林寺,做了该寺的方丈。”
可知北少林寺的《少林寺内传》明确记载明代泉州有个南少林寺,至于说是新建,则为误传。时至今日,闽南仍流传着北少林武僧平倭的故事。
清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担心南少林武僧与郑成功(参见《泉州人名录·郑成功》)的党羽勾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从兹无复敢修者。”部分寺僧避于南安一片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三次被毁。 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复明。
至善、洪熙官及。
3. 泉州南少林寺的介绍
近代著名少林学者唐豪《少林拳术秘诀考证》(1941年上海国术协进会本)载:“真少林共七个,一个在登封(河南),一个在和林(今蒙古),一个在蓟州(河北),一个在长安(陕西),一个在太原(山西),一个在洛阳(河南),一个在泉州(福建)。拥有最多赞同者的还有莆田市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莆田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大师,赠送了“南少林寺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三百多年的寺院遗址。至今存在争议。
元代时,嵩山少林寺主持褐裕还曾在和林、蓟州、长安、太原、洛阳分建五座少林寺,现均已不存。还有一座,就是位于泉州府城仁风门外、东岳山麓的泉州少林寺。[1]
4. 中国有多少个少林诗
据北京出版的《少林寺资料集》统计,共十个,其中真的七个:登封 、太原、蓟州、长安、和林、洛阳、泉州各一;假的三个,分别在福州、山东和台湾;当然最为著名且“功夫冠天下”的,还是位于河南登封嵩山且有康熙皇帝御笔书匾的少林寺。
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福建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据考,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
北少林在河南嵩山
5. 中国有多少个少林诗
据北京出版的《少林寺资料集》统计,共十个,其中真的七个:登封 、太原、蓟州、长安、和林、洛阳、泉州各一;假的三个,分别在福州、山东和台湾;当然最为著名且“功夫冠天下”的,还是位于河南登封嵩山且有康熙皇帝御笔书匾的少林寺。
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福建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据考,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
北少林在河南嵩山
6. 参观福州的南少林寺写篇作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少林寺”,从电视里看过各种英雄,一直神往。最近,我随家人驱车慕名来到少林寺游玩,准备大开一次眼界。
少林寺是一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古刹。寺院很大,我们从大门乘车进来,汽车约走了2公里。整个寺庙非常清静,路边栽了许多参天大树,有许多叔上面都有许多手指大的树洞,听导游说这是僧人练功戳出来的,多么厉害啊!树后还有一个大操场是少林弟子习武的场地。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个大殿,有许多人发自内心的上香,拜佛,募捐……
来到少林寺,正好有一场武术表演,“一指禅”、“人体梅花桩”、“少林童子功”、“飞针穿玻璃”、“头开钢刀”等都迎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最让我难忘的是飞针穿玻璃,一个和尚手拿气球,一只手拿一块玻璃挡在气球的前面,只见另一个和尚运好气拿一只绣花针朝气球打去,啪的一声,气球破了,厚厚的玻璃上出现一个黄豆大的小洞,工作人员拿着在我眼前展示,太不可思议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厚厚的玻璃竟然被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穿透,可见他们的武功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观看的所有游客都纷纷向他们翘起大拇指。
我在大雄宝殿前,我在一块大理石碑上看到了少林寺的寺歌和电影“少林寺”中的插曲《牧羊曲》,还在刻有漂亮的字体的石碑上用手指描写了很久。
出了寺院,我们又来到塔林,那是历代得道高僧圆寂后埋葬骨灰的地方,一共有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根据各僧人生前收的徒弟的多少及财富的多少,分别葬入一、三、五、七不同等级的塔中。塔林分公塔和私塔,前面主要是一个人单独享有的私塔,后面是共同享有的公塔。
转眼间天已经黑了,我们恋恋不舍买上大巴车的票乘车离去。虽然离开了,但我的眼前一直浮现出少林寺中的景象,久久不能平静。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