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趣的诗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鼓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施得五六七点粉,妆成八九十分娇。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2. 表示喜悦的诗句
1、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2、苏轼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3. 《红梅》全诗,急,急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联,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彩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下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像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4. 描写湖光山色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湖光山色的古诗有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诗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5. 形容不开心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不开心的诗句: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3.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5. 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释义):白头发都三千丈那么长了(夸张的手法),自己的愁仿佛也有这么长。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释义):要问我还有多少的忧和愁,恰恰就像那一江东流水,源源不断永无尽头。
3.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释义) :愁苦就似流水,用刀来割也割不断,用酒来销也销不掉。
4.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释义): 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黄昏时旅途的愁思愈来愈深。
5. 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
(释义):酒力只能醉人一时,不能持久;愁苦愤恨一直在心头无法医除。
6.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句中的潋滟什么意思
“潋滟”的意思是: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出自: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原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方好:正显得美。空濛:细雨迷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蒙的样子。濛,一作“蒙”。
亦:也。奇:奇妙。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作者成就影响: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
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7. 形容离别哭泣的诗句
1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3.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9.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
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
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不胜酒力的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