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有意象的诗句大全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求10个意象和关于这10个意象的诗句
1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 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 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 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 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 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 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等。
6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 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 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 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 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 思。 7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 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 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另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 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9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0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 生活。
“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 ,流民。
3. 意象的诗句
关于意象的理解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理解:就是喻意之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这个属于中国诗学和美学的专用名词,两 个字含盖的也是两方面的内容。
即“意”与“象”。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即:取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煽情”的“道具”。
这些“道具”都是一个一个十分具体的客观形象。 (关于意象一词的文本解释: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
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的一勾一画一点一染,却为意而增彩而绽放。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作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汇与统一,学者们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作与鉴赏学等的层面,都可以为意象组建成一支繁复庞杂的系统。比如:构成意象的物象、表象、心象、语象等,细述起 来就非常的复杂了。
不过在此可以重点说说“物象”这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最直观最先入为主的就是“物象”,它可以说是组建成作品意象的地基。 我们已经知道:“象”是客观之“象”,即景象、物象、事象。
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
那么”物象”便是”象”的一个重要成份。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景的具体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
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物象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象,它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杜甫的名诗“春望”写战乱国破时的怆凉场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与“鸟”便是自然景物,花开花落,鸟宿鸟飞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本来是不会因人的情绪变化而有何感应变化的;二是“意象”中之物象,是艺术家注目、发现的能够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纯自然事物。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语言形式表现的客观物质和人文的类存在物,由具体名物构成。
那么同样是以杜甫这句诗为例,由于这“花”与“鸟”都被作者选用入诗,成为了作者为达意而取之象,那么这“花”就不再是原先生长在土壤中的花儿,“鸟”自然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中林野之间的鸟儿了,它们被作者赋予了思想和情感,由于具备了“:人性”,即人的心理和情商,所以,花儿会因伤感忧思而泪洒如雨,鸟儿也因离愁别恨而心胆俱裂。其实弦外之音,是作者内心因充满了沉痛忧虑才看花瓣落而潸然泪溅,闻鸟悲啼而心愈惊惧。
物象在意象成分中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是主观内容的载体。它是客观现实的、形象的、鲜明的,将为展开联想和发辅丹滇柑鄄纺殿尸东建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
在诗文创作中,离不开模写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写。“心境万物生”,作者的感情活动不可能抽象地进行,必须“神与物游”,附丽于物。
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和取舍,找寻思想情感的依附物,从而确立“意象”中之物象。物象的获得,不是凭空虚构的,凭空虚构,是创作不出生动具体的物象的。
生活,是获取物象的源泉。 当然,很多作品中,意象并非都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意”与“象”并非绝对的统一,有时意象重心在“象”,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物象,特指由具体名显的景物事物构成的纯意象作品,称为”立象尽意”.如:王昌龄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便是一首物象诗,一共杂合了六种景物,即:黄鹂翠柳 白鹭 青天 积雪和泊船,却活泼而生动地把一幅欣喜盎然的早春图勾画在我们面前; 有时意象重心在“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语象”(表情达意时的点缀式意象作品);我姑且将其称为”点 象尽意”.如:刘禹锡的“秋日”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首诗从一开篇到末尾,除了第三句用了一个自然物象,即“排云上”的“一鹤”之外,其它三句全是直抒作者情思,看似单一的物象描绘,却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豪迈洒脱。
同样起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另一种以“意”为重心的情况,在众多的文学鉴赏中被称为“直言其意”或“直抒胸臆 ”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本身就是意象概念的含混。
就算作品中没有直接的事景物象的描写或点缀,但就作品此时呈现出来的“事象”而言,(事象即事件,事物,事理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本就是“象”的一种,怎能就被看。
4. 写出下列有关各种意象的诗句或者名言各一句
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秋: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冬: 落日风沙长暝早,穷冬雨雪转春迟。------唐·李频 《朔中即事》
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山: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唐·杜甫《秋兴八首》
木: 四绝堂前万木秋,碧参差影压湘流。------唐·齐己《怀道林寺道友》
游子思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珍惜时间: 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唐·杨巨源 《春日有赠》
5. 求关于以下意象的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古风》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杜牧《题新竹》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咏菊》
张九龄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刘长卿 【听弹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白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李白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韦应物 【寄璨师】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 求一首有意象的现代诗,不需要意象解析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意象: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