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需要论语里面关于修身的20条句子
汗!你可真够狠的啊!算了,给你点完整的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
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
2. 论语中讲修身的几个句子
《论语》之论仁、论修身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4.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供发垛菏艹孤讹酞番喀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5.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 孔子的名言关于明德修身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吾日三省吾生。
吾道一以贯之,一就是明德了。
明德贵一,具体体现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也就是以平天下为己任,
明德在王道里:一人奉天下。
明德,如太阳,你的内心是和太阳一样吗?你的言行举止很阳光吗?你能照亮多远。
赵匡胤有个日出的诗:“未到海底千山黑,才至半空万国明”。
正大光明,正:端正自己;大:平天下为目标;光,积极阳光地去做;明,有上三为明德。
4. 关于修身的古诗词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赏析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是.)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忧愁苦闷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5. 关于修身的古诗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赏析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是.)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忧愁苦闷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