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于山的诗词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贾 岛纪 汤 泉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霞掀祝融井,日烂扶桑池。气殊礜石厉,脉有灵砂滋。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黄炎培(近现代)莲花峰绝顶南条一脉接仙霞,江浙平分两水涯;读书廿年想云海,攀天今日上莲花;巉坑俯极三千界,缥缈高承万里槎;第一兹游快心事,名山大好属吾家。
董必武(近现代)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
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坐观瀑楼中对雨晴望诸奇峰,雨看两飞瀑。
黄山当吾前,晴雨皆悦目。范成大浮丘亭知郡望黄山,有浮丘、容成峰,浮丘公、容成子之所游也。
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碧城栏槛偃双旌,笑挹浮丘为坐客。
岩扉无锁昼长开,紫云明灭多楼台。云中仙驭参差是,肯为使君乘兴来?西昆巉绝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
谁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帘底。他年麟阁上清空,却访旧游寻赤松。
我亦从公负丹鼎,来属刂砂床汲汤井。汪道昆(明)九龙潭摩天积石递灵湫,客子寻源到上头。
吴楚江分双白发,轩辕宫近九垂旒。昆仑西北星连海,瀑布高低汉倒流。
忽漫盘空云气合,群龙应奉帝车游。龚自珍(清)黄山铭予幼有志,欲遍览皇朝舆地,铭颂其名山大川,甲乙期,滞淫古歙州,乃铭黄山。
我浮江南,乃礼黄岳。秀吞阆风,高建杓角。
沈沈仙灵,浩浩岩壑。走其一支,南东磅礴。
苍松髯飞,丹砂饭熟。海起山中,云乃海族。
云声涛起,轩后之乐。千诗南穷,百记徒作。
惜哉夏后,橇车未经。惜哉姬王,八骏未灯。
中原隔绝,版图晦冥。硅升壁瘗,赧岱惭衡。
岳飞翠微寺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白猿登崖越险涉丛荒,喜遇群猴俯首降。中有白猿能练武,前来向我索刀枪。
赖少其天都峰赋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图成神鬼泣,百岳竞狂呼。
吁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始信高士巨眼识浮沉。刘海粟题莲花峰特写芙蓉削出叠穠华,七度攀登弄紫霞。
架壑有松皆翡翠,凌霄无石不莲花。作《云谷晴翠》归途口占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宁复在人间。
八五游历曾非梦,疑昔登临未定山。有路篱雀飞不到,无知松柏老能闲。
要从何处寻丹嶂,莫使匆匆卤莽还。始信峰画松林黄山多松林,此峰独神秀。
天风撼翠涛,劲骨弄清瘦。守此岁寒姿,敢谓冰雪厚。
岂不怀栋梁,永养山中寿。许 国(明)朱砂洞藜杖穿风度涧松,朱砂洞口白云封。
三珠树上一声鹤,人在芙蓉第二峰。陈 亮(南宋)谒金门送徐子宜如新安新雨足,洗尽山城袢溽。
见说好峰三十六,峰峰如立玉。四海英游追逐,事业相时伸缩。
入境德星须做福,只愁金诏趣。李东阳(明)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
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陶行知题黄山游记少年生长黄山边,足迹未到黄山前。
黄山之神如有灵,应已记过万万千。我身未到黄山巅,我心已见黄山之尊严;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与结梦中缘。
泰岱匡庐虽奇异,比我梦中黄山远不及。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
屈指三万六千场,归老黄山终有日。此日终须到,此约今日立。
黄山与我愿毋违,看取方子之书助相忆。老 舍黄山小诗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2. 谁有关于山的诗句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3. 古代有哪些诗人写了有关于山的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
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