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浪淘沙“毛泽东诗词全文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竭)石有遗篇〕公元二○七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后被尊称魏武帝)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中有《观沧海》一章:“东临碣石(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下文的“萧瑟秋风今又是”即由此引出。
2. 《浪淘沙》全诗句
《浪淘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像,表现作者非凡的向往与追求。《浪淘沙》 古诗 - 原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 古诗 - 作者简介 《浪淘沙》 古诗图册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
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
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
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
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
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
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
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二是杂文。
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今人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
《浪淘沙》 古诗 - 注释 《浪淘沙》 古诗图册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浪淘沙》 古诗 -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 古诗 - 赏析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浪淘沙》 古诗 - 赏析二 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
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浪淘沙》 古诗 - 赏析三 《浪淘沙》 古诗 - 赏析四 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
这首诗写。
3. 古诗: 浪淘沙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4. 苏轼写的宋词大浪淘沙
不知道你是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面有“浪淘尽”的字眼呢,还是要苏轼写的《浪淘沙》的词呢?下面都给你附上吧。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