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端午节快乐诗句
有关端午节快乐诗句
端 坐台前观窗外
午 时良辰思心内
快 揽网海文字多
乐 事无它知道少
粽子龙舟雄黄酒
端午文化传承久
端阳午日五月节
举杯共庆端午节
屈原悔恨投罗江
谱写爱国新乐章
蒿草艾叶高高挂
延续端午好文化
五月初五过端午
传统节日农历数
祝 语节日尽情玩
端 举酒杯楚人缘
午 时粽米里外团
节 庆送福满高悬
快 歌慢舞步诗全
乐 致罗江祭屈原
2. 表达传承的诗句有什么
1、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旧宫贤相筑,新苑圣君来。运改城隍变,年深栋宇摧。
后池无复水,前殿久成灰。莫辨祈风观,空传承露杯。
宸心千载合,睿律九韵开。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2、宋.任希夷《郊坛斋宫七首》
汉苑空传承露盘,不闻临幸又春残。
吾君薛俭前无比,只向郊祠响玉銮。
3、宋.许月卿《香潭八首》
老师当日启灵篇,亲手传承岂偶然。
残月晓风空夜夜,垂杨芳草自年年。
报恩男子那无地,未丧斯文决有天。
月在香潭照心曲,更饶一雨洗娟娟。
4、宋.杨简《历代诗·三皇五帝》
混沌凿开吞几岁,洪荒莫考传承裔。
但闻前史载三皇,伏义神农及黄帝。
三皇之后五帝传,少昊颛顼高辛继。
唐尧虞舜又继之,天下于斯为盛际。
3. 关于端午节的名人名句诗词名句
摘录了一些给你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4.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描写每个传统节日相关诗歌名句抄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4.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 端午节古诗
1、《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百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度佳人相见一千年。
2、《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3、《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内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容终身荷圣情。
5、《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6. 表达传承的诗句有什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清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唐 · 文秀《端午》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 宋 · 陆游《关山月》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 唐 · 李白《长相思·其二》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 唐 · 杜甫《戏为六绝句》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 南北朝 ·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何曾为细传 —— 宋 · 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 唐 · 吕洞宾《绝句》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 —— 唐 · 吕洞宾《绝句》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 唐 · 吕洞宾《绝句》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 唐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北帝南辰掌内观,潜通造化暗相传 —— 唐 · 吕岩《七言》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 —— 唐 · 杜甫《杜鹃》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 唐 · 柳宗元《咏荆轲》气术金丹传在世,象天象地象人身 —— 唐 · 吕洞宾《忆江南·淮南法》。
7.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我从别的地方找到的,希望对你有用。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 九年级以前的关于端午的诗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9.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急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 写端午节风俗、来历丶传承的文章
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自古便有食粽、饮雄黄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