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亲情和孝义有关的诗句
1.千载周家孝义乡(宋·辛弃疾·《南乡子》)2、忠孝义慈行方便(唐·吕岩·《绝句》)3、孝义团圆莫如此(唐·贯休·《行路难》)4、孝义团圆莫如此(唐·僧贯休·《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5、孝义连方册(南北朝·萧衍·《会三教诗》)6、燕是孝义鸟(宋·戴表元·《山中玩物杂言十首》)7、常栖孝义家(宋·戴表元·《山中玩物杂言十首》)8、独有贤人崇孝义(唐·牟融·《翁母些》)9、平居孝义称(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10、孝义两字不可磨(宋·陈著·《醉中示侄薄》)11、成孝义(宋·释延寿·《定慧相资歌》)12、圣代旌门崇孝义(宋·陈从易·《题华林书院》)13、孝义古所敦(宋·王禹偁·《一品孙郑昱》)14、孝义高於山岳(宋·刘克逊·《水调歌头》)15、孝义本来无世变(宋·陈著·《题梅逸林隐君祠》)16、要将孝义轨人寰(宋·何梦桂·《和宋英叟先茔建亭作》)17、孝义感雨阳(宋·李石·《送杨德源》)18、唐史传孝义(宋·牟巘·《德清孙氏和乐秀明堂》)19、此邦由来多孝义(宋·赵与泌·《劝孝》)20、孝义门风累世修(宋·李巽·《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2. 知孝义,感孝恩,行孝道的诗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了外公的墓地。
那老天爷好像懂得人们的心,也哭起来了。那柳条也低垂着头……啊!清明节真使人伤心!到了外公的墓前,爸爸点燃了蜡烛,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拿起一块干干净净的毛巾认认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个字都擦得闪闪发光。
我也把一束鲜花放在墓前,过了一会儿,妈妈哭了,哭得很悲伤,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跟外公以前的事:6岁那年,妈妈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爸爸,所以只能把我放在外公家,让外公来照顾我。一想到要去外公家、去乡下,我可开心啦!可是出现在我眼前的却像是一个“猪圈”一样的地方,我讨厌这里,我嫌这嫌那,根本就把那里的人当成了“枯干菜”。
吃完晚饭后,外公说带我去学游泳,我高兴极了,他手把手一步步地教我,还不停地叫我小心、注意安全,我也很努力地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越来越爱我的外公了,并且对我刚来时的想法产生了羞愧。一转眼爸爸的病好了,我就要走了,离开外公的时候,外公送给我一件小东西,那是一个护身符,至今我还带着,可这件礼物却成了我对外公惟一的思念。
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答去世的亲人。
3. 知孝义,感孝恩,行孝道的诗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了外公的墓地。那老天爷好像懂得人们的心,
也哭起来了。那柳条也低垂着头……啊!清明节真使人伤心!
到了外公的墓前,爸爸点燃了蜡烛,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拿起一块干干净净的毛巾认认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个字都擦得闪闪发光。我也把一束鲜花放在墓前,过了一会儿,妈妈哭了,哭得很悲伤,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跟外公以前的事:6岁那年,妈妈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爸爸,所以只能把我放在外公家,让外公来照顾我。一想到要去外公家、去乡下,我可开心啦!可是出现在我眼前的却像是一个“猪圈”一样的地方,我讨厌这里,我嫌这嫌那,根本就把那里的人当成了“枯干菜”。吃完晚饭后,外公说带我去学游泳,我高兴极了,他手把手一步步地教我,还不停地叫我小心、注意安全,我也很努力地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越来越爱我的外公了,并且对我刚来时的想法产生了羞愧。
一转眼爸爸的病好了,我就要走了,离开外公的时候,外公送给我一件小东西,那是一个护身符,至今我还带着,可这件礼物却成了我对外公惟一的思念。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报答去世的亲人!
4. 关于孝义的古诗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服礼求毫发,惟忠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仙醴来浮蚁,奇毛或赐鹰。
清关尘不杂,中使日相乘。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
自多亲棣萼,谁敢问山陵。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已忝归曹植,何知对李膺。
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
尊罍临极浦,凫雁宿张灯。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研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且持蠡测海,况挹酒如渑。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5. 带孝字的关于孝顺的诗句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6.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出自秦汉《孝经·圣治章第九》
白话文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
7. 关于"孝顺"的诗句有哪些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8. 有关感恩孝心的诗句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
感恩诗
白云飘走的时候
谁会停止流浪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古老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罂粟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离去是否存留
希冀的不曾放弃
积雪的森林 麋鹿的圣诞节
美丽的公主已经安睡
传说的夜空中
无数的珠翠无人采摘
时间的巢穴
安琪儿飞翔 羽翼的光芒
穿越巴比伦的花园
安拉是个女人
她的化身不是太阳神
娇滴的千金
沙漠戈壁的罅谷
比宫殿华贵的
河流是生灵的母亲
圣洁的浪花 普泽万物长存
七彩的花容是雨水
光照古埃及艳美的妇人
白云飘走的时候
背影将要远去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王子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罂粟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爸爸妈妈
感谢你们
把我带到了这个
美好的世界
感谢你们
给了我自由的空气
灿烂的阳光
感谢你们
谆谆的教导
殷殷的嘱托
我长大了
而你们却老了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会向你们献上一片诚挚的孝心
祝你们永远健康
9. 急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在《论语·为政》里有几位弟子向孔子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实是精僻。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是指态度不容易做好。并不是有事子女来做,有好吃的拿给父母吃就尽了孝道。孔子再明确提出在孝顺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而不应冷淡的一句"我来"、"吃吧",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明代袁采有言:"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袁氏世范》卷一)。这是反过来的说法。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还是想想你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吧!"言外之意,溢于言表。还有一种解释为"为人子女者应尽量做到只有在自己生病时才会使父母忧愁,担心。"这句话的深意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它的一切不致于犯法,不出去惹事犯法,这才是孝。无可否认,也因为这种孝道的外延,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封建统治和宗法秩序的需要出发,大力提倡和宣传孝道。
自秦代后,"不孝"被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受训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从正面来说,就是表彰孝子,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能青史留名;前面说过"孝"本不是儒家专利,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传统,所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都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清代康熙也极力提倡孝道,以便利于三百万人能更好地统治四万万汉人……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孝恩和孝义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