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唐代城市的唐诗‘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李山甫《寒食二首》)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2. 急~
扬州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 程梦星 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 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 爱新觉罗.玄烨 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 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 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
3. 形容“城市”的诗句有哪些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唐代】 翻译: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唐代】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宋代】 翻译: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宋代】 翻译: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石头城》刘禹锡【唐代】 翻译: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烟柳画桥,参美十万人家。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宋代】 翻译: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林升【宋代】 翻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宋代】 翻译: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林升【宋代】 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翻译: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唐代】 翻译: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黄巢【唐代】 翻译: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杜甫【唐代】 翻译: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长安道》储光羲 【唐代】 翻译:夜晚听见歌声,知道这是去往长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登观音台望城》白居易 【唐代】 翻译:长安城百千家的分布像围棋盘一样,十二条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齐的菜田。
4. 描写古代城市
东汉雒阳城 全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东西约汉代六里,故称“九六城”。
城墙用土夯筑,厚约14~25米。东、西、北三面城墙,遗迹尚存;南面城墙因洛河改道被冲毁,但仍可复原其位置。
经实测并复原,东城墙长约4200米,南城墙长约2460米,西城墙长约3700米,北城墙长约2700米,总长合汉代约三十一里。全城共设12个城门。
东面 3个自北而南为上东门、中东门、秏门,西面3个自北而南为上西门、雍门、广阳门,南面4个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北面2个自东至西为谷门、夏门。夏门遗迹保存较好,经钻探,有3个门道,推测其它城门亦如此。
城内主要大街,都通自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24段,这可能便是文献记载中所说的“洛阳二十四街”。
据钻探,大街的宽度约20~40米不等。据记载,每条大街都分成3股,唯公卿、尚书等大臣行中道,一般行人皆行左右。
城中主要宫殿为南宫和北宫。据记载,南宫在西汉时已有一定的规模。
建武元年光武帝定都洛阳,先居住在南宫却非殿。以后不断扩建,于建武十四年在南宫建成规模最大的前殿。
南宫的遗迹虽未发掘,但从街道的分布情形可以判断其位置在中东门大街之南,秏门-广阳门大街之北,开阳门大街之西,小苑门大街之东;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1300米,东西约1000米。北宫始建于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至永平八年建成。
据记载,北宫中的德阳殿,“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规模宏伟。北宫的位置,亦可从街道的分布情形判断在中东门大街之北,津门大街之东,谷门大街之西,北面接近城墙,平面呈长方形,其范围较南宫为大。
据记载,南北两宫相距七里,有复道相连。据实际的勘察看来,“七里”应为“一里”之误。
勘察工作证实,太仓和武库都在城的东北隅。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和金市。
南市在南郊,马市在东郊,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西晋潘岳的《闲居赋》说“面郊后市”,就是指金市的位置在南宫之北而言的。
魏晋洛阳城 曹魏在东汉雒阳城的废墟上重建都城,其规模不超过东汉。西晋时城的形制和布局亦无多大的改变。
但是,魏明帝曹睿仿效其祖父曹操在邺城西北部筑铜雀台等“三台”(见邺城遗址)的经验,在洛阳城的西北角也建筑了金镛城。据勘探,金镛城南北约1080米,东西约250米,分隔为三部分,各有门道相通。
它实际上是军事性的城堡,由于北依邙山,地势高亢,可俯瞰洛阳全城,具有至高点的作用,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的洛阳争夺战中,是双方必争之地,当时称为“洛阳垒”。勘探和研究证明,由于魏晋时战乱频仍,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在洛阳城的西北城墙外壁和金镛城的外壁设置了许多墩台,其形制和效用如同后世的“马面”,这是中国古代城制上的一个创举。
北魏洛阳城 北魏在洛阳建都,仍利用东汉、魏晋的城墙。东汉以来的12个城门,除开阳门以外,都在魏晋或北魏时改了名。
上东门改称建春门,中东门改称东阳门,秏门改称青阳门;上西门改称阊阖门,雍门改称西阳门,广阳门改称西明门;平城门改称平昌门,小苑门改称宣阳门,津门改称津阳门;谷门改称广莫门,夏门改称大夏门。11个城门都在汉代的旧址上重建,仅西阳门从汉代的雍门旧址北移约500米。
此外,孝文帝初到洛阳时,在西城墙北端靠近金镛城处新开了承明门,从而使城门增为13个。 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
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东墙和西墙各长1400米,南墙和北墙各长660米。
在南墙近西端处,有一巨大的门址,便是宫城的正门——阊阖门的遗址。正殿太极殿在宫城的前部,与阊阖门对直,其基坛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100米,规模甚大。
由于宫城的范围和个别城门位置的改变,城内的街道也有许多变更。南宫已废弃,在广莫门和平昌门之间有了一条纵贯全城的南北向大街。
雍门已废绝,雍门大街亦不存在。新开了承明门,增添了由此门通入城内的大街。
建春门和阊阖门之间有了一条横贯全城的东西向大街,将宫城分为南北两半,南半部是朝会之处,北半部为寝宫所在。由于新建的西阳门正好与东阳门对直,所以东汉以来的中东门大街被延长而贯通于西阳门和东阳门之间,它在宫城南墙外通过,成为全城的一条分界线,北面主要是皇家的宫殿和园囿,南面则分布着官署、寺院和贵族的邸宅。
由于宫城的南门——阊阖门与南城的宣阳门对直,所以自阊阖门至宣阳门的南北向大街——铜驼街就成了全城的中轴线。宗庙、社稷和太尉府、司徒府等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有名的永宁寺遗址即在街的西侧。
据记载,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在洛阳兴建外郭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范围极广。在整个外郭城以内,划分为三百二十个方形的坊,每坊均四周筑墙,每边长三百步,即当时的一里。
东汉以来的旧城成为北魏洛阳的内城。“大市”、“小市”、和“四通市”等工商业区都设在内城以外,位置在宫城以南,完全改变了《周礼‧考工记》所记“面朝后市”的传统。
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