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赞美五里桥的诗歌
参考资料: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白练桥: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
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南边de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北边de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分别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二十四桥明月夜: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蜀山大桥: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2. 安平桥的对联谜语谚语成语
解答:
“中亭”的石柱上,镌有笔势俊逸的对联,曰;“世间有佛宗斯沸;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名句。
安平桥桥上原立有篆书丰碑一座,早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园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屹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峻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左边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大方是绍兴末任南安县尉),刊者刘师岳”。可知安平桥建成之后,曾立丰碑,至清朝丁丑还矗立桥上。解放后,经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呈报中央,于“中亭”重立一碑,上镌隶书“安平桥”三个金字。款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关于乌篷船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乌篷船的诗句有
1.《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蒙松睡起揽诗编,信手翻来诵数篇。
忽有篙声仍绝叫,隔篷知是上滩船。
2.《赴长洲县作》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移任长洲县,穷秋入水乡。
江涵千顷月,船载一篷霜。
竹密藏鱼市,云疏漏雁行。
故园渐迢递,烟浪白茫茫。
3.《偈颂四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晖
相月今朝日气旭,梧桐一叶落金风。
秋声潇索黄文玉,山上满天愁人世。
目前机用无分外,那里妙章绝万工。
破梦蝶魂飞大空,失船钓客舣孤篷。
胡文新送北来鸿,乡信始见他日功。
旧山山转月明后,归路悠悠玉玲珑。
4.《景定癸亥特旨以布衣陈随隐除东宫掌书作贺之》
年代: 宋 作者: 钱舜选
夜泛孤篷载月船,静搜吟料六桥边。
诗成上达宸聪了,流落人间到处传。
5.《舟中晚眺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小立船仓揭起篷,晚来帆福饱西风。
望他鸿雁一双去,过了峰峦千万重。
6.《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药物扶持美食眠,镜湖仍遇素秋天。
一年强起归犹健,百口相看喜欲颠。
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
道山顶上虽清绝,万顷烟波始是仙。
7.《小舟白竹篷盖保长所乘也偶借至近村戏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茅檐细雨湿炊烟,江路清寒欲雪天。
不爱相公金络马,羡他亭长白篷船。
8.《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药物扶持美食眠,镜湖仍遇素秋天。
一年强起归犹健,百口相看喜欲颠。
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
道山顶上虽清绝,万顷烟波始是仙。
4. 关于笔架的诗句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嘉植阴阴覆剑池,此中能政动神祇。湖边观稼雨迎马,
城外犒军风满旗。融酒徒夸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
《鹧鸪天 何尊师故居》
年代: 元 作者: 张可久
万木森森秀野堂。黄鹂两两鹤双双。翠岩云巧苍松暗,玉洞月明丹桂香。移笔架,拂琴床。赋诗争看水云乡。重来只有黄冠老,落日空斋挂钵
《过乌沙望大塘石峰》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城中长恨不见山,出城见山如等闲。
曹溪过了过岑岭,不惟山粗石仍犷。
山如可师癞满顶,石如陈三瘿联颈。
一路令人眼不开,眼开令人闷不醒。
乌沙未到一溪横,水清见底心已清。
大塘六峰争出迎,水精笔架琉璃屏。
两峰玉笋初出土,三峰冰盘钉角黍。
新峰新琢金慱山,雾作沉烟云作缕。
忽然前冈平截断,万丈青炎余寸许。
山神解怜客子愁,平地跳出苍琳璆。
更借天公修月斧,神工一夜忙琱锼。
近看定何者,远看真可画。
山神自贺应自诧,古来此地无车马。
5. 寻关于陈叔宝的诗句
陈叔宝有个宠妃叫张丽华,据说是艺貌双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陈叔宝第一次见到张丽华就惊为天人,写下《玉树后庭花》来赞美张丽华的美貌,这首诗成了流传千古的亡国之音。“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来陈叔宝肚子里墨水还是有一些的。
过不管怎么说,隋文帝总算宽厚,一直没把陈叔宝给“喀嚓”了,给他好吃好喝。陈叔宝不愁吃喝,在隋朝做了16年“归命侯”后,稀里糊涂的活到52岁死了。顺便提一句,那个美人张丽华在隋军破城时不是与陈叔宝一起躲在井中吗,结果如何?当时,隋将高颎一见到她便说:“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即斩之于青溪。
6. 关于小雁塔的诗句
古塔
作者 魏常林
古塔像位老人端坐在这里
一动不动地上千年
等着攀登的人们排成长龙
就像儿女们编织的一条毛围巾
冬去春来
陪伴着的是金灿灿的腊梅
青青的竹林
和弯腰驼背的老槐树
寒来暑往
变化着的是岁月年华
不变的是慈悲和平静
还有一颗怜子之心
坚守在这里
就是坚守一个家
游子归来
就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在古塔下思考
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喧嚣、挣扎和烦恼
只要精神上有了寄托和归属感
生活就会有新希望
落日送来五色的染料
星星和月亮是塔顶上的珍珠和宝石
在灯火的照射下
古塔坐化成了顶天立地的金菩萨
7. 【安平桥作文】
总评: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有顺序地记叙了游览安平桥的的经过,条理清晰,语句表达完整。
在展开描写游赏过程时,突出了沿途情景,注意到了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既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又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游赏时的喜悦与激动,同何宇晖同学的《草庵·安平桥》有异曲同工之美,也弥补了官冰月的《五里古桥》之不足。其次,文中对环保问题的记述丰富了本文的主题。
虽然尚存不足,但瑕不掩瑜,仍是一篇不错的小学四年级作文,建议转为精品。点评人:吴哓婷(小学高级教师)今天,我见到了安平桥。
(开篇短句成段,表达的是内心的激动,但应该用句成语来突出。比如改成“今天,我终于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安平桥!”)安平桥坐落于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镇的交界处,全长共2255米,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五里桥”。
(点出安平桥的基本情况,引用材料准确。)我们的车在一个写着“桥顶”的亭子前停下,(。)
下车后,我们开始徒步过桥。我们一行16人便拥挤着进了亭子。
出了亭子,眼前一片开阔,桥面挺宽的,这整座桥全是由这种花岗岩石铺成,它既坚固又耐磨,从南宋(建设)时期算起,它(安平桥)到今天有(已经是)871岁(了),期间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并保留现(原)状,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唯一一座(中古时期)梁式石桥。我们索性数起了这些长条形的石板,桥(的)宽(面)由6条花岗岩石铺成,每条长3米,全长五里,得有多少条石板铺成啊,想到这里,大家不由得惊叹了起来:光是凿这些石头得费多少劲,它们又是如何从大山石窟里运出来,如何在大海两岸铺设起这座桥梁(?!),大家不由得啧啧称赞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来。
(在引用材料内容时,将在实地的所见所感融合其间,加深了读者对安平桥的印象。)再看这些(由于年代久远,安平桥的)桥面,由于表面凹凸不平,石条与石条之间开了一条条的缝,起先我们都走得有点小心翼翼,(但接下来,我们的脚步变得轻盈了起来,因为)加上赤热的太阳光毫无保留地把它秋日的火种泼洒向大地(桥面),(仿佛在)我们面前仿佛徐徐展开(了)一条星光大道,大家不觉欢呼雀跃了起来。
踏着大道,我们脚步轻盈了起来,一眼望去,(“)这果真是一座(条)笔直如一的桥(!”),我跳了跳,踮了踮,还是难以看到它的尽头,想想,还真是应了那一句:“天下无桥长此桥。”(描写逼真,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景。)
桥两侧,是与桥齐平的芦苇,有些(的)翠绿,有些(的)干枯。再看碧波粼粼的湖面,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只可惜了湖面有些受污染了,(。
近看,)湖水青一片,(、)黑一片,紫红色的,(、)咖啡色的(……)这些色块交替出现,还时常有一些碍眼的矿泉水瓶、杂物等垃圾,真是令我们心生不满。(但)稍远处点,(却显得干净了一些,绿地也不少,)那是白鹭的天堂。
(,)那片湖就显得干净了一些,绿地也不少,尤其(在那里的)一片小树林(,便)成了它们嬉戏的天地,只见一只白鹭(突地腾空而起)擦破了这片宁静,它们便突地腾空而起,从一个地方出发,不一会儿又降落在另一个离起点不远的地方,我想它们也知道只有在这里,才是它们的天堂。“出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想我们的环保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珍贵的古迹了!)危在旦夕了。
(动静结合,对安平桥周围环境的描写很细致,对环保问题的感叹丰富了本文的主题内容。)很快,我们便走到了湖中心。
湖中心了建起了(有)一座亭,叫水心亭。亭的一侧修了一座庙,里面供奉的是关公佛像,我进去拜了三拜。
走出庙,我看见庙两侧守护(站立)着两尊“护桥将军”,它们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那威武的样子俨然是守卫(安平桥)的英雄豪杰。(拜关公的内容与本文主题无关,应删除。)
其实,这座桥不仅记录了它繁荣而风霜的过去,在湖心亭这里,它的现代化气息也被点缀了一笔。你看,沿着(“)护桥将军(”中间的甬道)下了石阶,寺庙对面是个开阔的上花园,园中心是一尊滴水观音,观音下面是放生池,里面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
花园的一侧是一条鹅卵石大道,另一侧是一排排的健身器材。老师建议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大家便玩开了。
(这些都给古老的安平桥附上了一股现代化的气息。)(略写安平桥周围的休闲娱乐设施,透示出现代与古代的和谐相处。)
再往前,还有一半的路要走,老师让我们依体力而行,谁能走到桥尾,谁就是获胜者,体力不支的,也不必勉强,我们一哄而散,便比赛起跑步来。自然有先来后到的,也有半途而废,但大家一样玩得很开心。
(本段再次体现了安平桥之长。)好不容易,我们走完桥,又原路返回。
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谁(每个人)都那么开心,谁(也)都有收获。(结尾再次把读者带进了充满趣味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