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湖有关的诗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钱塘江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雷峰夕照[元] 尹廷高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堤春晓[明] 杨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院风荷[明] 王瀛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峰插云[清] 陈糜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心亭[清] 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湖秋月[宋] 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金门见柳[元] 贡性之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屏晚钟[明] 万达甫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泛西湖[明] 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港观鱼[清] 许承祖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湖柳枝词[清] 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西湖留别[唐]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唐]白居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唐]许浑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唐]李绅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岳鄂王墓[元]赵子昂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忆西湖[明]张煌言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杂诗[清]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清]康有为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南游吟草[现代]郁达夫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西湖[清]周起渭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事近西湖。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谒岳王墓》清朝 袁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
2. 关于西湖的诗文
张岱《西湖》诗: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
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
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
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
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夏炜《西湖竹枝词》: 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鸳鸯睡处行。
平湖竟日只溟蒙,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杨花装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风。
行觞次第到湖湾,不许莺花半刻闲。 眼看谁家金络马,日驼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没晴沙,昼在湖船夜在家。 怪杀春风归不断,担头原自插梅花。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文苑随笔】诗西湖(中) 西湖如诗,西湖如画,西湖山水是一首首一幅幅写不尽做不完吟不够看不厌的诗书与画卷;西湖似镜,西湖似鉴,西湖碧波是映照云影映照史痕映照忠奸映照悲欢的菱花镜和青铜鉴——题记 古往今来,人们赞美西湖时总有许多比喻,其中,我最喜欢第一次把西湖比做西子的东坡诗和第一个把西湖喻为镜子的乐天句。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36396531前者是“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者是“排比管弦引翠袖,指麾船舫点红旌,慢牵好向湖上去,恰似菱花镜上行”。
此后,还有很多诗人袭用了白居易的比喻。如宋人洪钟的“玻璃千顷碧潭平,风度荷香远更清,遥想西湖好风景,采莲人在镜中行”;如金代任询的“西湖环武林,澄澄大圆镜,仰看湖上寺,即是镜中影”;还有金潞的“保叔浮图高插天,碧云流影下晴川,六桥万柳千桃树,镜里分明锦障悬”。
这几首诗,比喻虽然相似,但是作者出于不同的角度和心态,都在诗的意境上较之白居易有所辟径——你看那任询的“仰看湖上寺,即是镜中影”,恰似一幅西湖全景的长卷。而金潞的视角则是由南向北眺望,亭亭保叔和苏堤桃柳都倒映湖中,用“碧云流影”和“锦障”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色彩,而且闪耀的光线描绘出西湖山水的质感、动感和立体感。
诗言志。西湖这面“宝镜”到了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的手中,便有了气吞云梦之势,不同凡响:西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周遭红碧——在这里,西湖仍是一面宝镜,却被突如其来的西风斜雨收藏起来,于是湖中再无云影山痕人踪,只有雨打荷叶点点滴滴声声,真是匠心独具,韵味无穷。
诗人们常把西湖比喻成为明镜,就中大致不外两路招数:其一,直截了当,以镜设喻取譬,着力渲染,重在形象;其二,拐弯抹角,不落言筌,亟盼读者琢磨觉悟,重在意象。而将这“形象”中和“意象”里的“镜西湖”恰到好处地重叠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双面宝镜”的文学巨匠当属浙籍现代诗人艾青以及他的名作《西湖》。
这首《西湖》诗,惜墨如金,字字珠玑,一共才有十四行八十八字,最生动的莫过于开篇的四行二十五字——提纲携领,妙趣横生:“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一个完整的圆形,被分成了三片”。 这诗果然“形象”。
西湖北有葛岭南有吴山,站在这两个距湖边最近的制高点上可以鸟瞰西子全貌,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偌大的西湖并不“完整”:白堤把西湖南北隔断,苏堤把西湖东西分开,于是便有了西湖、北西湖、里西湖——月宫里的宝镜,掉到这里真就摔成了三片:本是天堂的不幸,却是人间的大幸。是日,嫦娥要在《榕树下》注册网名,我想了想说:就用艾青老师的曲笔吧,叫“三片月牙”。
这诗确有“意象”。西湖的美丽除了自然的秀美,还有许多人文的瑰丽,而在这后一种美丽中最动人最惊心的莫过于凄美,或者说是阴柔美、残缺美、悲剧美。
譬如岳飞和于谦的千古奇怨,譬如圆泽和李源的三生石叹,譬如白娘子和苏小小的情殇,譬如白居易和苏东坡的遗憾,譬如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譬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塌》,都是西湖边上的一片片碎镜子:既把无情的人性映照的清清楚楚,也将有爱的人心划割的淋淋漓漓——实在佩服艾青老师的玄机和伏笔。 西湖在我心中,曾经波平如镜,曾经圆满朗润,后来这面“镜子”一不小心从孤山上掉下来给摔碎了,而且每一瓣碎片都尖锐锋利,裹在心肌渐渐愈合的伤口里绝不能去碰,否则疼痛难忍。
其实破镜很难重圆,总觉得拼接不如收藏,哪怕就像艾青诗中说道的那样:“人们用金边镶裹,裂缝似漆泥胶成,敷上翡翠、涂上赤金,恢复它的原形”。 诚然,西湖是用白堤和苏堤粘补的“碎镜子”。
然而,“心镜”一旦碎了,就很难找到好用而无痕的粘合剂。那么,用横三竖四贴上胶布的镜子去照什么东西都是分裂丑陋的,还不如捡一块破碎的镜片呢。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格外珍惜那面很明亮却也很脆弱的“镜子”,千万不要把她丢失了或者打碎了,同时也要经常擦拭镜子上的灰尘,让它把我们生命中的每一轮太阳和月。
3. 关于西湖的诗文
张岱《西湖》诗: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
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
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
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
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夏炜《西湖竹枝词》: 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鸳鸯睡处行。
平湖竟日只溟蒙,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杨花装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风。
行觞次第到湖湾,不许莺花半刻闲。 眼看谁家金络马,日驼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没晴沙,昼在湖船夜在家。 怪杀春风归不断,担头原自插梅花。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文苑随笔】诗西湖(中) 西湖如诗,西湖如画,西湖山水是一首首一幅幅写不尽做不完吟不够看不厌的诗书与画卷;西湖似镜,西湖似鉴,西湖碧波是映照云影映照史痕映照忠奸映照悲欢的菱花镜和青铜鉴——题记 古往今来,人们赞美西湖时总有许多比喻,其中,我最喜欢第一次把西湖比做西子的东坡诗和第一个把西湖喻为镜子的乐天句。前者是“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者是“排比管弦引翠袖,指麾船舫点红旌,慢牵好向湖上去,恰似菱花镜上行”。
此后,还有很多诗人袭用了白居易的比喻。如宋人洪钟的“玻璃千顷碧潭平,风度荷香远更清,遥想西湖好风景,采莲人在镜中行”;如金代任询的“西湖环武林,澄澄大圆镜,仰看湖上寺,即是镜中影”;还有金潞的“保叔浮图高插天,碧云流影下晴川,六桥万柳千桃树,镜里分明锦障悬”。
这几首诗,比喻虽然相似,但是作者出于不同的角度和心态,都在诗的意境上较之白居易有所辟径——你看那任询的“仰看湖上寺,即是镜中影”,恰似一幅西湖全景的长卷。而金潞的视角则是由南向北眺望,亭亭保叔和苏堤桃柳都倒映湖中,用“碧云流影”和“锦障”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色彩,而且闪耀的光线描绘出西湖山水的质感、动感和立体感。
诗言志。西湖这面“宝镜”到了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的手中,便有了气吞云梦之势,不同凡响:西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周遭红碧——在这里,西湖仍是一面宝镜,却被突如其来的西风斜雨收藏起来,于是湖中再无云影山痕人踪,只有雨打荷叶点点滴滴声声,真是匠心独具,韵味无穷。
诗人们常把西湖比喻成为明镜,就中大致不外两路招数:其一,直截了当,以镜设喻取譬,着力渲染,重在形象;其二,拐弯抹角,不落言筌,亟盼读者琢磨觉悟,重在意象。而将这“形象”中和“意象”里的“镜西湖”恰到好处地重叠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双面宝镜”的文学巨匠当属浙籍现代诗人艾青以及他的名作《西湖》。
这首《西湖》诗,惜墨如金,字字珠玑,一共才有十四行八十八字,最生动的莫过于开篇的四行二十五字——提纲携领,妙趣横生:“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一个完整的圆形,被分成了三片”。 这诗果然“形象”。
西湖北有葛岭南有吴山,站在这两个距湖边最近的制高点上可以鸟瞰西子全貌,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偌大的西湖并不“完整”:白堤把西湖南北隔断,苏堤把西湖东西分开,于是便有了西湖、北西湖、里西湖——月宫里的宝镜,掉到这里真就摔成了三片:本是天堂的不幸,却是人间的大幸。是日,嫦娥要在《榕树下》注册网名,我想了想说:就用艾青老师的曲笔吧,叫“三片月牙”。
这诗确有“意象”。西湖的美丽除了自然的秀美,还有许多人文的瑰丽,而在这后一种美丽中最动人最惊心的莫过于凄美,或者说是阴柔美、残缺美、悲剧美。
譬如岳飞和于谦的千古奇怨,譬如圆泽和李源的三生石叹,譬如白娘子和苏小小的情殇,譬如白居易和苏东坡的遗憾,譬如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譬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塌》,都是西湖边上的一片片碎镜子:既把无情的人性映照的清清楚楚,也将有爱的人心划割的淋淋漓漓——实在佩服艾青老师的玄机和伏笔。 西湖在我心中,曾经波平如镜,曾经圆满朗润,后来这面“镜子”一不小心从孤山上掉下来给摔碎了,而且每一瓣碎片都尖锐锋利,裹在心肌渐渐愈合的伤口里绝不能去碰,否则疼痛难忍。
其实破镜很难重圆,总觉得拼接不如收藏,哪怕就像艾青诗中说道的那样:“人们用金边镶裹,裂缝似漆泥胶成,敷上翡翠、涂上赤金,恢复它的原形”。 诚然,西湖是用白堤和苏堤粘补的“碎镜子”。
然而,“心镜”一旦碎了,就很难找到好用而无痕的粘合剂。那么,用横三竖四贴上胶布的镜子去照什么东西都是分裂丑陋的,还不如捡一块破碎的镜片呢。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格外珍惜那面很明亮却也很脆弱的“镜子”,千万不要把她丢失了或者打碎了,同时也要经常擦拭镜子上的灰尘,让它把我们生命中的每一轮太阳和月亮都映照的真真切切,干干净净。一如艾青诗云:“晴天,白云拂抹,使之。
4. 赞美西湖的句子
茅家埠头芳草平,第四压堤桥影横。
桥外飞花似郎意,桥边深水似侬情。
西湖竹枝词,是西湖诗词中一个独特的品种,它们绝大多数借西湖景观风物作比兴,既赞美湖光山色,又歌咏人间爱情,很受人们的喜欢。上面这一首,借苏堤第四桥压堤桥的风光起兴,在众多竹枝词中,显出不落常套的清新创意,而是将堤、桥风光,提升到了情缘的境界,使人们在可诵、可读的同时,会情不自禁生出去看、去游的强烈愿望来。
古时候,去往西湖西岸的船只,尤其是大船,经过苏堤时,一般走压堤桥。这是因为,那时候苏堤六桥并不像现在人们见到的那样,基本上是一个模样和相同的体量大小。作为堤上南起第四桥的压堤桥,不但桥洞相对来得高大,而且桥下的湖水也极深,又与通往茅家埠的一道河港距离最近,所以,从外西湖来的大小船只,多数取道压堤桥进入里西湖,再穿过里六桥中的卧龙桥(在今郭庄南侧,桥洞同样相当高大),然后,沿河港,直抵湖西岸的茅家埠,人、货一齐上岸,各奔前程。
偏偏选压堤桥来作“多情女儿薄情郎”主题的比兴之用,除了地理交通上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旧时这条水路上所行的客船,有一大批是专门载送客人前往灵隐、天竺烧香拜菩萨的香客船。这些香客船上的善男信女中,有不少,正是那些在神权、王权、族权之外,还要遭受夫权重压而无法也无力掌握自身命运--比如说婚嫁之类的终身大事--的青年女子,她们常常去拜菩萨的一大动机,便是为了祈求菩萨赐给自己一位好丈夫,保佑自己能有一场好婚姻。
然而,菩萨靠得住的时候似乎并不多,于是,便有了上面那首竹枝词;于是,压堤桥,便很有幸或很不幸地成为西湖上一座“另类”的“情人桥”。
苏堤上,满堤是杨柳,所谓“六桥烟柳”正指此。阳春三月,丽日和风,杨花应时而开,到处飞舞,诗仙李白曾在诗中称之为"烟花三月",而更多的人却因此花的"轻薄"、"怡荡",而视之为那一类在感情生活上不忠实的人的象征,这才有了"水性杨花"一类的辞藻。这层意思到了上面这首竹枝词中,便成为"桥外飞花似郎意"一句。
显然,此“郎”非“牛郎”之“郎”,也不是冯梦龙《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钟”之“郎”。而是一名轻薄有如乱飞杨花的薄情“郎”。
与薄情郎相对的,是一位“侬情”深似压堤桥边西湖水的多情女子,如果只以这首竹枝词为依据加以推测,这位多情女子,很可能是从前西湖上常见的以划船为生的青年女船工,或者是帮助划船的老船工的女儿,杭州话称她们为“船娘”。这位多情女子,在压堤桥下经过得多了,自然而然会将那边特殊的风景,和自己的遭遇联系在一起。当然,这位多情的西湖船娘的身世,仅凭这首竹枝词是很难了解得更多的。不过,倘若您读过了这首竹枝词,又坐过了穿行在压堤桥下的西湖船,并且还不止一回地来到苏堤柳色浓荫密布的压堤桥上,流连、徘徊、沉思过几阵子的话,那么,只要回味和回想一下那里的山水风光、那里的堤桥风情,你就不难在自己的心目中,勾勒出这位西湖船娘的身影来了。可惜!沈从文先生未曾在西湖上生活过一段日子。否则,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也会像塑造出《边城》中老船工的外孙女翠翠那样,为我们留下一位西子湖畔的船工的女儿或者西湖船娘的形象来的。这个形象的原形,可以在这首西湖竹枝词中找到些许影痕。
压堤桥,在苏堤六桥中还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它的位置,大约相当于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二是桥的南面,不但是清康熙御题"苏堤春晓"景名的碑亭所在,更早的年代,这里还建有施水庵、雪江书堂等建筑,因而堤面相对宽广得多。南宋《咸淳临安志》里说,这里桥下水极深,凡入灵、竺,舟行必取道于此,故桥旁设有石台,笼灯以照夜船。至于从以前的文人在诗中有"重到桃花第四桥"的句子看,这里的桃花,显然也堪与杨柳媲美。
西湖竹枝词中用来比兴情缘的景观,比如雷峰塔和保俶塔,比如南高峰和北高峰,比如荷花深处睡鸳鸯,比如荡漾湖波浮画舫,何可胜数!压堤桥,仅仅是其中别有意趣的一例而已。这可谓是:朗朗上口竹枝词,湖山处处惹情思。
5. 苏轼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并不少,但就上文的上下文衔接来说,比较合适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另外,一些苏轼的诗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6. 赞西湖的诗句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7. 苏轼写西湖的诗
根据你的要求,应该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参考资料: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