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林闻莺啭”出自哪一首诗词
上林闻莺啭,巧舌如笙簧。
这是出自宋代王禹偁的《闻鴞》
全诗如下:
元精育万汇,羽族何茫茫。
为怪有鸱鴞,为瑞称凤皇。
凤皇不时出,未识五色章。
吾生在邹鲁,风土殊远方。
鸣鸠随乳燕,日夕巢我梁。
翩翾杂鸟雀,穿屋率为常。
又从筮仕来,五年居帝乡。
更直入承明,侍宴趋未央。
上林闻莺啭,巧舌如笙簧。
鸱鴞徒知名,闻见实未尝。
顷年谪商山,听之已悲凉。
今兹出内庭,罚郡来永阳。
谁知尔鸋鴂,营巢在城墙。
年加睡渐少,秋尽漏且长。
鸣啸殊不已,历历含微霜。
孺人泣我右,稚子啼我傍。
吾心非达士,讵免亦伥伥。
人生纵百岁,忽若石火光。
其间有穷通,幽昧难自量。
我爱臯与夔,峨冠虞舜堂。
箫韶闻九成,丹穴来锵锵。
又爱闳与散,陈力遇文王。
鸑鷟听岐山,多士周道昌。
嗟嗟汉贾谊,年少谪南荒。
故有鹏鸟赋,倚伏理甚详。
郇公暨邺侯,放逐同一邦。
夜深闻此鸟,韦公涕沾裳。
李侯举酒令,斯音非不祥。
坐客如不闻,罚之以巨觞。
遂使恶鸟声,听之靡所伤。
赞皇贬袁州,怀鴞义亦臧。
乃知昔贤哲,未免亦凄遑。
况予不肖者,冒宠登朝行。
报国惟直道,谋身昧周防。
四年两度黜,鬓发已苍苍。
虽得五品官,销尽百链钢。
何当解印绶,归田谢膏粱。
教儿勤稼穑,与妻甘糟糠。
凤来非我庆,号集非吾殃。
优游尽天年,身世俱可忘。
2. “若待上林花似锦”中的“上林”为何意
“上林”即上林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
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据《史记·平准书》和《关中记》,修昆明池是用来训练水军。据《三辅故事》:“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又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在池的东西两岸立牵牛、织女的石像。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富,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2000余种。
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3. 白居易的石楠树,最后两句 见说上林
这是白居易在春天描写石榴树的,原诗如下:
《石榴树》:“可怜颜色好阴凉,叶翦红笺花扑香,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合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原文翻译:如果江州这里没有山石榴树,那么只能让桃树和柳树争芳了
结合背景知识,这两句的意思是:
天下名花争妍斗艳,如今诗人只看中寂寞山野的石榴,不是到江州来做了个小小司马,哪里能爱上这难被人看得上眼的山石榴,哪里能从这山野之树的身上体味到更多的人生道理,哪里可以享受这山水田园的快乐?而所谓精英荟集的朝廷,也不见得就真值得称羡,想想那些拨弄是非的小人,那些溜须的佞臣,那些心怀叵恻的阴谋家,不都麇集于此,真如屈原所说,鸾鸟凤凰,日以远兮,乌鹊燕雀,巢堂坛兮。
4. 乔木家声大,上林世泽长的出处
你这两句话应该是写乔姓或者林姓的对联,像这样的句子一般是由本族祖上的读书人自创的,世事推移,时代变换,出处多不可考,唯一能够追寻的是这些句子虽是自创,但仍有借鉴之处,如“乔木家声大”就明显借鉴了“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
(宋仁宗题《林氏家庭》诗)。正因为大家都是借鉴的,所以纵观中国各省市的姓氏门联字句多有类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也如出一辙,多是希望家族繁茂不衰、福泽荫及子孙等。
类似的句子还有“金紫家声大 ,银青世泽长”、“九牧家声大 三仁世泽长”、“孝阙家声大 义门世泽长”、“忠孝家声大,诗书世泽长”、“百忍家声大,九居世泽长”、“陇西世泽长,洋尾家声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