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首唐诗是关于科举中举后,将自己的中举前后的心理及身边人的冷
登科后
唐•孟郊•七言绝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背景】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赏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仿佛象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评析】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及过中年,始中进士,五十岁应东都选,授溧阳尉,以吟诗废务,被罚半俸。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判官,定居洛阳。郑馀庆移镇兴元军,任为参军。赴镇途中暴疾而卒。其为诗惨淡经营,苦心孤诣,多穷愁之词,即苏轼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属苦吟诗派,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径。
2. 【描写中举时年龄大了的诗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代·高明《琵琶记》 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宋朝·梁颢《自题》 另外,请参看下列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孟郊喜赋诗》 唐代诗人孟郊多次科举考试不中,直到五十岁时才及第.他经历了科考的冷暖,深深体会到读书人的甘苦.他先后写过两首下第诗,其中《下第》诗写道:“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另一首《再下第》写道:“一夕九起嗟,梦知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等到孟郊中第后,他的得意之情也是喜不自胜,一首诗写下了他的欣喜:“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梁颢白首举》 雍熙二年,八十二岁的梁颢喜中状元,写下了一首诗:“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这首诗中的悲喜交加让人不禁想到了另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范进.。
3. 形容“中举”的诗句有哪些
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释义:读书人考中后得意洋洋,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大道上。
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元·高明《琵琶记》
释义:早上还是一个贫民,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成为了一名高官。
3.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宋·汪洙 《神童诗》
释义:年少的时候就考中了科举,从都城得意洋洋地回来。
4.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元·王冕《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释义:对着主考官皇帝写下自己的见解,洋洋洒洒三千字,考中了之后,像进入了五颜六色的春天,前途一片光明。
5. 玉殿传金榜,君恩与状头。——宋·汪洙 《神童诗》
释义:从皇帝的大殿上传来了金榜,将君王的恩惠赐予了状元。
6.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释义:十年来,辛苦读书无人问津,一朝成名天下人都知道了自己。
7. 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唐·皮日休《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
释义:清明时节,一场春雨使得一切都是新鲜的,整个城市里的车马簇拥着,红红火火,热 闹非凡。
8. 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唐·郑谷《贺进士骆用锡登第》
释义:考中了春试,榜上有名给家族和乡邻都带来了荣耀。大家都在为你的及第高兴,为准 备喜筵而奔忙。
9. 都人争看状元出,九衢车马何煌煌。——宋·王庭圭《谒王宣子舍人》
释义:都城里的人都争相看着状元出来,在繁华的街市上骑着高头大马,多么荣耀呀。
10. 马前喝道状元来,金鞍玉勒成行缀。——宋·宇文绶《踏莎行》
释义:在马面前大声吆喝状元来了,佩戴者黄金做成的马鞍子的马排列着。
4. 科举考试经典诗句或成语
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深得没底,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
《晋书.郗诜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
金榜题名
“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沆瀣(hàng xiè)一气
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5. 描写“古代科考或赶考”的诗句有哪些
1、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唐代:韦庄《喜迁莺·人汹汹》
译文: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唐代孟郊《登科后》
白话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3、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唐代: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
译文:晚上驾着马车去送举人,东方还没有天明。自己以为自己出来的已经够早,没想到路上已经有了马车行走。
4、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宋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译文: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5、时光似箭如流星,进京赶考求功名。——近现代:卢青山《同前述其歌》
译文:时间如射箭一般如流星一般划过,急着进京赶考去求取功名。
6. 形容中举的成语
独占鳌头 [dú zhàn áo tó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褒义
出 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例 句
王刚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金榜题名 名列前茅
反义词
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