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学习方法的诗句
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三、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四、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2. 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5古诗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3. 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魏灵公》,
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为政》
意思是勤奋学习而不用心思考,则茫然不知,只空考而不努力学习则更加危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问为耻辱。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4. 有关学习方法的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
(荀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态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中国:鲁迅) 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 —— (英国:布雷斯福德,罗伯逊)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2、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3、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5、对于学了许多而对他们无用的词汇的人们,或学许许多多词汇而不能运用的人们,好象具有一大箱的工具而不能使用的木工一样,比不上一个工具少而能使用自如的木工。
--(韦斯特)《语言教育》6、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戴布劳格利)7、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8、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文集》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10、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11、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1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13、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14、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青年人要努力学习》15、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16、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鲁迅全集》1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发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18、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19、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20、不。
5. 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
(荀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态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中国:鲁迅) 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 —— (英国:布雷斯福德,罗伯逊)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6. 阐述学习方法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还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7. 有关学习态度的诗句
一、[元] 许有壬 《沁园春 寿可行弟,次其见寿韵》 :读书第一当勤
译文:读书第一应该努力
二、[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三、战国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四、战国 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五、唐 韩愈《劝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行成于思考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