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调歌头全部诗句是什么
水调歌头【宋】苏轼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豪放的性格。
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
1、全诗如下: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译文如下: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扩展资料: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2、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3、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参考资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百度百科。
3. 苏轼水调水调歌头中的诗词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代: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3、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宋代:苏轼 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
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译文:天,度过了中秋节才离开,写了《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来赠别我。
因为言词太过悲切,便作词应和。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4、《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宋代:苏轼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译文:欧阳文忠公曾经问我:“琴诗哪一首写得最好?我回答认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最好。
欧阳公说:这首诗最为奇妙艳丽,但不是听琴,而是听琵琶呢。 我深以为然。
建安章质夫的家里有擅长弹琵琶的人,请我替他写首曲词。我很久没有写词了,为此特意拿韩愈的这首诗,稍微加以隐括,使它合乎声律,用来送给那个擅弹琵琶的人。
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
忽然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填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乐声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
接着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弹者好像能兴风作雨,让人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坐立不宁。
弹者把琵琶一推放下,听众再也没有流水可以倾洒了。 扩展资料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
4. 水调歌头 全诗
原文: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扩展资料: 这是苏轼一首著名的中秋词,此词构思奇特,境界清虚,胸襟豁达,才气飘逸,历来被推为写中秋词的绝唱。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可以说不假雕饰,洗尽铅华,如出天籁。但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至情至理、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魂。
全词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同时又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折射出诗人感人的人格魅力。因此,九百年来,传颂不衰,深得人们的喜爱。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
5. 水调歌头全诗
苏轼1、(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2、(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3、(北宋)·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苏轼 《水调歌头》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4、(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2] 黄庭坚5、(北宋)·黄庭坚《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米芾6、(北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辛弃疾7、(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
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8、(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9、(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10、(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飘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舍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其他11、(北宋)·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12、(南宋)·汪宗臣《水调歌头·候应黄锺动》候应黄锺动,吹出百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13、(南宋)·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14、(南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7626261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15、(近代)·毛泽东。
6. 要水调歌头的诗
1.《水调歌头》宋.姜夔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
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
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
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
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2.《水调歌头》宋.范成大万里筹边处,形胜压坤维。
恍然旧观重见,鸳瓦拂参旗。夜夜东山衔月,日日西山横雪,白羽弄空晖。
人语半霄碧,惊倒路傍儿。分弓了,看剑罢,倚阑时。
苍茫平楚无际,千古锁烟霏。野旷岷嶓江动,天阔崤函云拥,太白暝中低。
老矣汉都护,却望玉关归。3.《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水调歌头》宋.周紫芝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
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更向古徐州。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
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
故国归来何事,记易南枝惊鹊,还对玉蟾羞。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
5.《水调歌头》宋.杨万里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7. 苏轼《水调歌头》的全诗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
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
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
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
“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
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
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
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
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
8.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
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对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注: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
水调歌头,词牌名。 此词是苏轼哲理词代表作。
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进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充满了浓厚的哲理,可以说是一首将人与宇宙、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