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天气热的诗句
1、《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灼热的天气仿佛是熊熊燃烧的炭火窑.)
2、《苦热行》唐·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高温环境热得像大洪炉)
3、《苦热》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日光火辣辣的,人觉得如坐在蒸笼里,身上汗水滂沱.)
4、《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闷热得没一丝风,屋柱下的石墩都湿透了,树林里的蝉被热气蒸熏得疯了似的号叫着.)
5、《和蔡仲谋苦热》宋·梅尧臣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天气热得干柴将要起火,禽兽也想剥了自身的皮毛,真是热到极点了.)
6、《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
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日神被六龙拉着在天上狂跑,床席火燎似的灼热,盼望风快点吹来,可是风即使来了也犹如烧开的滚汤.)
7、《书斋夏日》宋·郑刚中
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
幽禽荫嘉木,水鸟时翻飞.
(农历五月,暑湿炎热,人们如放炊笼中蒸.禽鸟躲藏在树阴里……)
8、《剧暑》 宋·范成大
赫赫炎官张伞,啾啾赤帝骑龙.
安得雷轰九地,会令雨起千峰.
(热,盼望响雷下雨.)
9、《苦热》唐·王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再絺绤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热、焦燥得实在要命,真想到宇宙中去凉快凉快.)
2. 描写天气热的诗句
描写天气热的句子
1.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不远处传来知了的声音。
2.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3.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太阳让人坐立不安在树下乘凉也感到急躁。
4.盛夏的阳光真像蘸了辣椒水,坦荡荡的街上没有一块阴凉地。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象怕阳光伤了他们的翅膀。
7.今天,骄阳似火,知了叫得震天响。
8.火辣辣的太阳撕开了大地的皮。
9.七月的天气,太阳正毒,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
10.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3. 描写夏天的诗句关于夏天的古诗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宋·秦观: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唐·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菏花别样红.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4. 【写天气热的古诗,】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5. 描写夏天热的诗急
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初夏睡起 (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参考资料: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初夏睡起 (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三衢道中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初夏游张园 (戴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山亭夏日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描写夏天的诗小 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红紫:泛指各色花朵.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初夏睡起 (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三衢道中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初夏游张园 (戴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山亭夏日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三衢道中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初夏游张园 (戴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山亭夏日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描写夏天的诗小 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红紫:泛指各色花朵.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初夏睡起 (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三衢道中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初夏游张园 (戴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山亭夏日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