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源远流长的诗句
1.写长江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3.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唐. 王勃
4.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
5.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别》唐. 李白
6.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王兵马使二角鹰》唐. 杜甫
7.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水龙吟》宋. 苏轼
8.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春别曲》唐. 张籍
9.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
--《哭子十首》唐. 元稹
2.欣赏了源远流长的长江,我们想到古诗[ ,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6、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9、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10、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11、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13、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14、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1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6、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3.关于长江的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 (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 (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 (唐) - 《渡荆门送别》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 (唐) - 《旅夜书怀》
•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 刘长卿 (唐)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李之仪 (宋) - 《卜算子》
•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 崔季卿 (唐) - 《晴江秋望》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 (唐) - 《登高》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刘长卿 (唐) - 《饯别王十一南游》
关于源远流长的诗句
1.写长江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3.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唐. 王勃
4.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
5.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别》唐. 李白
6.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王兵马使二角鹰》唐. 杜甫
7.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水龙吟》宋. 苏轼
8.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春别曲》唐. 张籍
9.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
--《哭子十首》唐. 元稹
2.源远流长的全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题西林壁》) 3,远近高低各不同。(陆游《游山西村》) 2,柳暗花明又一村、竹外桃花三两枝1。
(朱熹《观书有感》) 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更上一层楼,并树前头万木春、会当凌绝顶,月有阴晴圆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畏浮云遮望眼、欲穷千里目。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望岳》) 8、人有悲欢离合,一览众山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王之焕《登鹳雀楼》) 4。
3.中华的历史源远流长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封人祝,亿万斯年,寿皇尊并高真。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愿奉光华庆,从斯亿万年。
故国千年龙虎势,神州万里鼪鼯迹。
不劳夸大汉,清渭贯神州。
4.急求形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诗句或古文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天不由我。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
天凉了,凉尽了天荒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泪光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5.表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句子
1、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2、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国瓷器人人夸。
3、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传统文化中医学、养生、方术的魅力。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5、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五千年,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6、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
7、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8、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9、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10、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马蹄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11、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12、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13、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14、中华民族历史优久,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15、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16、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关于桃文化诗句
1.关于桃文化的诗歌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杨凭《千叶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唐.吴融:《桃花》。
2.桃文化的诗词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杨凭《千叶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唐.吴融:《桃花》。
3.关于桃文化的诗歌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杨凭《千叶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唐.吴融:《桃花》。
4.关于“桃文化”的儿童诗四一五小节
我们 是生活的智者
我们曾在历史中迷失了方向
在饱尝岁月的沧桑
历经风雨的洗涤之后
今天 我们满怀豪情
以夸父追日的勇气
去追赶现代文明
展示 令世人惊讶的目光
我们 是社会的骄子
我们喜欢编织多姿的梦幻
让生活披上绚丽的彩霞
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
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
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我们播种年产铅锌30万吨的理想
期待着企业做强做大目标的实现
美好蓝图已经描绘
前进号角已经吹响
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
让我们擂响“创新创效”的战鼓
高扬“号、手、岗”的旗帜
昂首阔步
迈向新世纪的辉煌
5.美丽动人的桃文化
1.③桃花是春天的象征④桃花是美的化身⑤桃木是驱邪纳吉的灵物⑥桃象征健康长寿
2.时间顺序 3.第⑥段,该段主要说明桃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4.本文在具体说明“桃文化”时大量引用古诗文,如开头引用古诗引出了说明对象,第③⑤段引用古诗分别说明桃是春天的象征、桃是驱邪纳吉的灵物。大量引用古诗文,一方面说明桃、桃花深受人们的喜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美化、神化了;另一方面使文章文采飞扬,生动活泼。
5.示例:(1)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志趣高洁,洁身自好等 (2)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畏严寒,坚强挺拔,卓尔不凡等(3)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畏严寒,独步早春,斗雪凌霜,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等。
6.以“桃文化”为主题撰写一篇儿童诗100字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①“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②中国是桃的故乡。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野外劳动,采集果实时,发现了桃这一果树,红色的花,赏心悦目;甘甜的果,饱食充饥。先民便将野桃树进行人工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桃的美丽神话,《夸父逐日》这一动人心魄的故事,便是有关桃神话的代表作。“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夸父这位被神化出来的英雄,在那旱魔肆虐,赤日炎炎的灾害年代,为了部族的生存,他带领人群去寻找水源,万里征途中不惜献出了生命。而他那浸染生命热血的手杖又化为桃林(意为找到了桃林),拯救部族人民的生命。这不正是远古先民们战胜恶劣环境的一曲赞歌吗!而救人性命的桃,便成了古人心目中的吉祥神圣之物,从而对桃产生了敬仰、信任、崇拜,进而被神化了。自此,桃、桃花也深深地浸透了中国文化史、风俗史、宗教史、文学史等方面之中。
③ 。早春时节,桃树蓓蕾满枝,阳春三月,先花后叶,重葩叠萼,姿色艳丽,远远望去,云蒸霞蔚,似红云飘动。“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杜宇青山三月暮,桃花流水一溪云”……历代诗人把最美的诗句献给桃花,歌颂桃花也赞美了春天。
④ 。红中泛白,白中透红的桃花,姿色娇美。唐代诗人皮日休有“桃花神”的美称,他在《桃花赋》中盛赞桃花为“艳中之艳,花中之花”。并以古代许多美人作比拟,使人见了桃花,犹如见到美人。人们还习惯把花季芳龄少女称为“桃李年”,将少女的脸颊称为“桃腮”“桃靥”,女子的美貌称为“桃夭柳媚”。桃花之美把人们带到一个无限美好的境界之中,晋代陶渊明以美的遐想幻化出的《桃花源记》,把人们引进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仙境之中,这一“世外桃源”不知吸引了历代多少人的心,去寻找桃花源。桃、桃花成了美的代名词。
⑤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战国时,民间就有在岁时用桃木制偶人,又称“桃梗”“桃人”,立于门侧,可御凶避邪。《晋书·礼志》云:“岁旦,常设苇茭,桃梗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后来渐渐演化成“桃符”,也叫“门神”,在两块桃木板上面画上神荼、郁垒画像或者写上二神大名,悬挂门房,镇邪驱鬼。到宋代,人们在桃符上写新春祝辞和祷语,用以表示平安吉祥。如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成为家家爱写的名句。
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人发现了桃这一甘美之果,不仅大饱口福,而且食之耐饥,使人健壮,渐渐地被神化了。民间传说的麻姑献寿,捧的就是一枚“寿桃”,如今,人们给老人祝寿时,把寿酒称为“桃觞”,把寿馒称为“寿桃”。古人认为,桃花有美容,“令人好颜色”的作用。桃花含有山柰酚、香豆精,维生素A、B、C等,具有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的功效。将桃花鲜品捣烂敷面,久而久之可令颜面皮肤润泽光洁,富有弹性,令脸面洁白如玉。鲜桃肉质细密,甘甜多汁,除富含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铁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钙、磷、镁、钾等多种矿物质,是果中珍品。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桃叶、桃皮、桃胶、桃毛等都能入药,与其他药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
⑦在自然界中,桃这一普通植物被美化、神化,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深深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哪些植物能与之媲美呢?不由使人想起顾恺之的名画,一枝桃花盛开在悬崖陡壁上,充满神奇,富有魅力的风采,令人神往。要得到它,谈何容易?这不也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吗
7.有没有关于桃的对联或诗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大林寺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连日至梅仙坞及花泾观桃花抵暮乃归 陆游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
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
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
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人间愁苦抛云外;
夏雨春烟,朝霞夕照,陌上诗情入画中。
桃花洞口,沅水溪头,家在竹林青瓦处;
鸡犬声中,牛羊影里,人归烟雨断桥边。
桃花源,杏花村,千秋浪漫,陶醉几多骚客梦?
隐士酒,雅士墨,万古风流,潜伏不少动人情!
8.什么是桃文化
中国桃文化 据古文献记载和科学考证,确认中国西部是桃的起源中心。
早在4000年前,桃就被人类利用、选择、驯化、栽培。有文字记载的古书有《诗经》、《山海经》、《管子·地员篇》,以后《尔雅·释木》、《初学记》、《本草衍义》、《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书,又从不同角度对桃品种类型、生长特性、适栽地域、加工方法、医药应用等方面做了阐述,为现代桃栽培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在汉武帝时代之前中国桃就向外输出,对世界桃的贡献与影响极大。如上海水蜜桃的输出,改变了世界桃的品种组成,提高了桃果实的品质,增强了桃的抗病性等等。
桃现已遍布全球,雄居核果类果树之首。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桃的生产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再发展等各个阶段,到1996年为止全国桃的栽培面积已达28万hm2,年产量232.2万t,年产值46.44亿元,为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美化、改善环境等均起了积极作用。
桃原产中国,分布广泛,在中国北纬23°一45°的范围内都有栽培。自古以来,桃作为五果之首(桃、李、杏、枣、栗),受到人们的喜爱。
桃的文物资料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纪元前6000一7000年到纪元前4000年)氏族社会的遗址中发现桃核的资料见于表:http://202.194.133.22:1021/myweb2/new_page_180.htm 以上资料说明,要新石器时代,野生桃已被广泛采集利用,成为氏族社会的一种食品来源。
中国商、周时期已有普通桃的原始种。主要文字记载如下: 1.《诗经》中有关桃的记载有5处。
从出现的地域看,“何彼稿矣,华如桃、李”(见于《召南》,为周公姬爽的驻地镐京,今西安以南的地域);“园有桃,其实之殷”(见于《魏风》,为今山西西南部商城等地);“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见于《上风》,为今河南北部漠县、滑县、复县、濮阳、汤阴、新乡及河北南部临漳等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桃之天天,有苍其实”(见于《大雅》,为周王室统治中心王韶所在地,指今陕西中部、西安、户县、武功、歧山等地)。总的看来,《诗经》中桃的出现是在黄河流域中上游,与汝水以南、武汉以北的江汉合流地域。
从记载“园中有桃”,“有蔷(指果大小)其实”,可知当时开始已有人工栽植,且结实繁多。 2.《山海经》中桃的记载有6处。
其中“不周之山…爱有佳果,其实如桃。”“边春之山多…桃、李。”
不周、边春两山即指昆仑山,位于今甘肃、新疆、青海之间,产桃的具体范围还可缩小到西宁、酒泉、敦煌一带。《东山经》中“吱山…其木多桃、李”。
歧山位于今陕西歧山县,在扶风、风翔中间。《中山经》中“灵山…其木多桃、李、杏”。
灵山位于河南宜阳。 又“卑山…其上多桃、李”。
卑山在今河南泌阳。可知《山海经》中的桃多出现在黄河中上游甘肃、青海、陕西、河南等地。
桃水、桃山分别见于《西荒经))及《大荒北经》。《中山经》《中次六经》中有“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
《尚书正义》卷十一中有“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可知桃林是大量野生桃集中生长的地方,亦是我国桃树大面积原始林最早的历史记载。
3.《夏小正》中记有“正月…梅、杏、拖桃则华…六月煮桃。”夏王朝的历法以孟春为正月,今日农历又称夏历。
则桃应是公历2—3月开花的山桃。从西汉载熙的传释至清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等均认为“桃也者,拖桃也,拖桃也者,山桃也,煮以为豆实也”。
现知山桃不可食。但宋。
林洪《山家清供》中有“采山桃用米柑煮熟施置水中,去核,候饭涌同煮倾之,如今饭法称之为蟠桃饭”。明·朱棣《救荒本草·桃部。
救饥》内记载野生之桃叶、桃果匀可煮食,未熟之桃果还可以切片晒干“以为楼,收藏备用”。可推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除了采食普通桃外,果小而木之山桃,味酸且有时有苦味之毛桃均在煮食之列,甚至特别利用其酸味作“滥桃”。
古代习惯将春季分为孟春、仲春、季春3部分,分别为夏历正月、二月、三月。上述 《夏小正》中桃开花物候期的正月约为公历2月。
而《吕氏春秋》及《礼记·月令》中为“仲之月桃始华”,则在公历3月。《逸周书·时训解》中“惊蛰之日桃始华”。
惊蛰约在公历3月5日至6日。据张福春《中国农业物候图》,今日黄河流域山桃盛花期为3月21日前后,而在较暖的长江流域山桃盛花期提早到3月1日前后。
东汉张仲景(150—210年)在《神农本草经·下经。桃仁》中注释为“…花三月三日采…”,山桃花期被推迟到公历4月上旬才开花, 说明东汉时的气温较《夏小正》时为低。
4.《周礼·天官》中:“馈食之遵,其实枣、栗、桃…”。东汉成书的《礼记》中“桃诸 ,诸卵盐”及“瓜、桃、李、梅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说明桃及干藏的桃作为食品至东汉时已有千年以上历史。
《礼记·内则》中“桃曰胆之”,对胆的解释,唐·孔颖达认为“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如胆也”。又释“胆”为苦桃,“有苦如胆者去之”。
可知当时的栽培桃多毛、色青,有的还带苦味,尚处于驯化、改良的早期阶段。从多毛。
关于灯文化的诗句
1.关于灯的唯美诗句
约克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
孤灯寒照雨,愧君相见频 (司空曙)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白居易)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归(白居易)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糙射覆蜡灯红。(李商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2.关于灯的唯美诗句,有哪些美丽的灯火
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2、人生是无止境的旅途,我们没停下自己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何处。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自己的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知足,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3、回望灯如旧,浅握双手。
4、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5、愿梦想是大地之灯,祝福是最长的河。
6、这灯火通明的盛世,不知哪一日就要与我们话别。
7、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8、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9、岁月从来不是白白过去的,总会有那样的时刻让你无法摆脱忧伤,就像诗人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灯都黯了,所有的角色还给面具。不过,回过头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最想要的就在自己的身后。
10、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这就是我想要的最好生活。岁月无痕,流年沧桑。在岁月的长河里,人需要的是一盏灯塔,引你前行,以免在原地徘徊,走过了,就懂得了。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精彩的比赛,所以,再苦,也学会坚持;再烦,也别忘记微笑。
11、其实很多时候,人无法改变命运,就像路边的花灯一样力量薄弱,只能无奈地被流水推着走,流到哪儿是哪儿。与其难过,不如顺其自然,静观两岸风光。
12、我恨生前未积缘,古佛青灯度流年。
13、宫灯夜明昙华正盛,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14、花开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渡我心佛空叹。
15、离别时一定要像以往那样离开教室,关灯关窗,顺路买根冰棍,假装成还会再见的样子。
3.关于灯会的诗句
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4.关于"灯"的诗词
破阵子 辛弃疾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祝英台令
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
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苏轼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闲敲棋子落灯花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5.有关灯的古诗
同张将蓟门观灯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咏灯
年代:【唐】 作者:【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对残灯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
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灯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观灯
年代:【唐】 作者:【张萧远】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
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灯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咏灯
年代:【唐】 作者:【徐夤】
分影由来恨不同,绿窗孤馆两何穷。
荧煌短焰长疑暗,零落残花旋委空。
几处隔帘愁夜雨,谁家当户怯秋风。
莫言明灭无多事,曾比人生一世中。
杂咏 灯
年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发翠斜溪里。
蓄宝宕山峯。
抽茎类仙掌。
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
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
空照舞衣缝。
关于蜀文化的诗句
1.形容四川文化的诗句
中国文化巨匠郭沫若曾就读于石室中学。他在《蜀道奇》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杨雄与相如。 诗人从此蜀中多, 唐有李白宋有苏。
蜀 道 难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树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う,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关于成都的诗句、历史故事、文化名人有哪些
杜甫在战乱流离成都期间,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居住。他在这里居住了的4年期间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迳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他人比较有名的诗句:
李商隐在成都所作的《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中的这两句:“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全诗为: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
“春晚,风暧,锦城花满。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元代人费著所云:“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
杜甫诗云:“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清代学者纪晓岚在为元人费著的《岁华纪丽谱》撰写“提要”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成都至唐代号为繁庶,甲于西南。其时为帅者,大抵以宰臣出镇。富贵悠闲,寝相沿习。其侈丽繁华,虽不可训,而民物殷阜,歌咏风流,亦往往传为佳话。”
杜甫也用了不少的诗篇描写和赞叹成都的繁荣富庶、风情乐舞和美酒佳人。诸如,“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陆游《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
“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
“世上悲欢亦偶然,何时烂醉锦江边?”
金圣叹写过一首思念成都的诗《病中无端极思成都忆得旧作录出自吟》。全诗为:卜肆垂帘新雨霁,酒垆眠客乱花飞。余生得至成都去,肯为妻儿一洒衣。
唐人韦庄的名篇《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成都曲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 游人爱向谁家宿?
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卜算子》
诗人: 马钰 朝代: 元代 体裁: 词
我为中秋说。休赏中秋节。外景中秋不益人,内景中秋别。心到中秋歇。尘自中秋绝。金遇中秋结大丹,性似中秋月。
2. 《中秋月》
诗人: 徐有贞 朝代: 明代 体裁: 词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3. 《中秋李漕冰壶燕集》
诗人: 戴复古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4. 《中秋月》
诗人: 邵雍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求满直须当夜半,要明仍候到天心。无去照处情非浅,不睡观时意更深。徒爱古人诗句好,何堪千里共如今。
5. 《中秋》
诗人: 王柏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中秋天气似重阳,幸有庭前桂子香。书册根边无一事,任他风雨送凄凉。
6. 《中秋》
诗人: 陈藻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诗书读罢问耕牛,等得时来死便休。一带空村无润屋,聊因社肉作中秋。
7. 《中秋》
诗人: 龙辅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寂寂中秋夜,含情出玉闺。河长看雁远,月皎觉云低。
8.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诗人: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去岁中秋政病余,爱他月色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9. 《中秋无月》
诗人: 程珌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当时斗暗犹闲事,无月中秋可若何。我欲梯云千万丈,取光还月谢羲娥。
10. 《中秋月》
诗人: 潘阆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野人望久翻惆怅,无奈浮云灭又生。
4.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译: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5.关于“风”的历史文化名人或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3.《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大风起兮云飞扬。——汉 刘邦《大风歌》
1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 志南《绝句》
17、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
18、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2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2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2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
24、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26、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 陆游《钗头凤》
27、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2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无题》
2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3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31、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 严武《军城早秋》
32、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 令狐楚《少年行》
33、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近代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3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35、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明 陆娟《代父写诗送行》
36、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唐 杜甫《赠花卿》
3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
6.请问关于四川(蜀)的古诗词有哪些名篇名句请问关于四川(蜀)的古
蜀葵咏陈陶绿衣宛【一作去】地红倡倡⑴,熏风似舞诸女郎。
南邻荡子妇无赖,锦机春夜成文章。蜀中寓怀李山甫千里烟霞锦水头,五丁开得也风流。
春装宝阙【一作钿】重重树⑴,日照仙州万万楼。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
此中无限英雄鬼,应对江山各自羞蜀城怀古刘希夷蜀土【一作山】绕水竹,吴天积风霜。 穷览通表里,气色何苍苍!旧国有年代,青楼思艳妆。
古人无岁月,白骨冥丘荒。寂历弹琴地,幽流【一作留】读书堂。
玄龟埋卜室,彩凤灭词场。阵图一一在,柏树双双行。
鬼神清汉庙,鸟雀参秦仓。蜀中春日【一作雨】⑴郑谷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不嫌蚁酒冲愁肺,却忆渔蓑覆病身。
何事晚来微雨后【一作过】,锦江春学【一作似】曲江春?蜀【一作戎】葵花歌岑参《英华》作刘眘虚诗,注云:附见岑参诗⑴。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⑵。
【上二句与《韦员外家花树歌》相重,他本多无此二句。】人生不得长少年⑶,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蜀国偶题钱珝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
7.描述蜀国的词语
蜀国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蜀族在现今四川建立的国家,后被秦国所灭。
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
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
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
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信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灭蜀后,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一百多年。
关于蜀国历史最著名的诗句是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商隐在《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
相传望帝原名杜宇,立荆州一个传说死而复生的人鳖灵为丞相。当时洪水泛滥,而蜀国四面环山,中间是盆地,水流不出去,鳖灵凿穿巫山,引导水流出去,形成今天的长江。
隔几年,望帝因他功高,传位于他,自己修道,死后化为杜鹃鸟。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文物的风格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文化迥然不同,同时文物的精美也表明古代蜀人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程度。
国君 蚕丛氏(蚕丛王朝) 柏灌氏(柏灌王朝) 鱼凫氏(鱼凫王朝) 杜宇(号,望帝。他所建立的王朝只有他一位君主,他最后把君主位置禅让给鳖灵) 鳖灵(号,丛帝。
建立开明王朝,成为开明王朝第一代君主) 卢保(开明二世) 开明王朝共历十二位君主。于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伐蜀,蜀灭。
据载,秦灭蜀,蜀一位王子(安阳王)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新的王朝。 首都 1.岷江 2.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 3.成都 [编辑本段]蜀汉 蜀国,蜀汉的别称。
221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又称季汉。
蜀汉(221--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
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东汉末年,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结为兄弟,募兵参加镇压黄巾。
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县令、平原相、徐州牧、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将军、豫州牧。在官渡之战时,为曹操所败,逃至新野。
公元208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后来接刘璋邀请入川抗拒张鲁,后吞并益州。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后关羽率军征发荆州北部,因吕蒙偷袭荆州南部而宣告失败,而刘备同时也丢失荆州领土。
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担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军征发孙权,为陆逊败于彝陵,不久病逝,由长子刘禅即位,史称后主。
后主期间诸葛亮曾七出祁山(详见诸葛亮北伐),但是屡屡无功;姜维九伐中原(详见姜维北伐),却次次失败。蜀汉四相相继死后,内廷逐渐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所知,最终为魏将钟会、邓艾所灭,刘禅自赴而降,蜀国灭亡。
后来姜维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 蜀汉2帝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蜀汉昭烈帝 蜀先主 刘备 (开国皇帝221-223 在位2年) 无 孝怀皇帝 蜀后主 刘禅 (223-263 在位41年) [编辑本段]前蜀 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
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
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
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
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
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 (918),王建。
关于僰文化的诗句
1.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
传统文化:古诗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传统文化:节日类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关于文化的古诗词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绘画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已惊颜索莫,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愿君浑忘却,时展图画看
----薛媛,《写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关于“农耕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刈稻了咏怀 》
【唐】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3.《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
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
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4.《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
【唐】杜甫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5.《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有关文化的诗句
1. 男为龙,女为凤,龙凤呈祥共飞腾。老为姜,少为浪,姜是老的辣,后浪推前浪。【闪-点】情话网)中华人才代代出,千年文化共传承。
2. 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历史渊源流传。
3. 虽有普通话,方言亦发扬光大,千年的文化,怎能忘了它。馁好啊,侬好啊,趣味实在大!莫要忘了它!
4. 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5. 中华民族文化多,我把语言说一说,南腔北调多丰富,各地都用自己的,普通话是通用语,全族人民都会说。
6. 华夏文明五千年,现代之人莫等闲,孔孟讲仁义,老庄乐逍遥,墨家行游侠,韩非是法家,张弛有度,文武兼备,深入研习,如痴似醉。
7. 蓝色大海是贝贝的家,广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圣火是欢欢的家,绿色草原是迎迎的家,辽阔天空是妮妮的家,五个福娃齐声喊: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8. 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9. 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5.有关嵩山文化的诗词
送李滁州
唐 白居易
君于觉路深留意,
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
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疾嵩山下,
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
两心同在道场中.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唐 杜牧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下山歌
唐 宋之问
下嵩山兮多所思,
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
君再游兮复何时?
写关于文化源远流长的诗句有
1.表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句子
1、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2、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国瓷器人人夸。
3、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传统文化中医学、养生、方术的魅力。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5、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五千年,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6、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
7、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8、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9、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10、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马蹄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11、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12、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13、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14、中华民族历史优久,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15、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16、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3.源远流长的全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题西林壁》) 3,远近高低各不同。(陆游《游山西村》) 2,柳暗花明又一村、竹外桃花三两枝1。
(朱熹《观书有感》) 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更上一层楼,并树前头万木春、会当凌绝顶,月有阴晴圆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畏浮云遮望眼、欲穷千里目。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望岳》) 8、人有悲欢离合,一览众山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王之焕《登鹳雀楼》) 4。
关于和文化的诗句
1.关于文明的诗句大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谁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和“文化”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和董传留别》
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56635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4、《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5、《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3.有关文化的诗句
1. 男为龙,女为凤,龙凤呈祥共飞腾。老为姜,少为浪,姜是老的辣,后浪推前浪。【闪-点】情话网)中华人才代代出,千年文化共传承。
2. 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历史渊源流传。
3. 虽有普通话,方言亦发扬光大,千年的文化,怎能忘了它。馁好啊,侬好啊,趣味实在大!莫要忘了它!
4. 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5. 中华民族文化多,我把语言说一说,南腔北调多丰富,各地都用自己的,普通话是通用语,全族人民都会说。
6. 华夏文明五千年,现代之人莫等闲,孔孟讲仁义,老庄乐逍遥,墨家行游侠,韩非是法家,张弛有度,文武兼备,深入研习,如痴似醉。
7. 蓝色大海是贝贝的家,广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圣火是欢欢的家,绿色草原是迎迎的家,辽阔天空是妮妮的家,五个福娃齐声喊: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8. 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9. 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4.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
传统文化:古诗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传统文化:节日类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年送走了旧年。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
6.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有哪些
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诗如下:
1、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7.和文化有关的诗句
1. 描述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2. 描述朝代文化: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柳如是《岳武穆祠》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髦头。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 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4、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6、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描写文化的古诗词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柳如是《岳武穆祠》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
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髦头。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 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4、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6、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关于醋文化的诗句
1.关于醋字的古诗
《北庭作》岑参
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
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
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
《东院》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三言拟五杂组二首》颜真卿
五杂组,绣与锦。
往复还,兴又寝。
不得已,病伏枕。
五杂组,甘咸醋。
往复还,乌与兔。
不得已,韶光度。
《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颜真卿
五杂组,四豪客。
往复还,阡与陌。
不得已,长沙谪。
五杂组,五辛盘。
往复还,马上鞍。
不得已,左降官。
五杂组,甘咸醋。
往复还,乌与兔。
不得已,韶光度。
五杂组,五色丝。
往复还,回文诗。
不得已,失喜期。
《七言滑语联句》颜真卿
雨里下山蹋榆皮,莓苔石桥步难移。
芜荑酱醋吃煮葵,缝靴蜡线油涂锥。
急逢龙背须且骑。
《咏安仁宰捣蒜》蒋贻恭
安仁县令好诛求,百姓脂膏满面流。
半破磁缸成醋酒,死牛肠肚作馒头。
帐生岁取餐三顿,乡老盘庚犯五瓯。
半醉半醒齐出县,共伤涂炭不胜愁。
2.描写吃醋的诗句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3.关于醋字的古诗
1、《洞仙歌》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温江异果,惟有泥山贵。
驿送江南数千里。半含霜,轻噀雾,曾怯吴姬,亲赠我,绿橘黄柑怎比。
双亲云水外,游子空怀,惆怅无人可归遗。报周郎、须念我,物少情多,春酒醉,独胜甜桃醋李。
况灯火楼台近无宵,似不减年时,袖中香味。2、《偈颂一百零四首》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三界炎炎如火聚,搅扰劳生困蒸煮。
邪见稠林蔽祖庭,孰为临济阴凉树。拄杖子,回避无门,全身荷负特立独行,危分险布。
扫除枝不留踪,普覆大地人,彻骨清凉去。虽然如是,赵婆酤醋。
3、《偈颂一百零二首》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而来与一杓咸盐酸醋,北来与一杓苦菜淡虀。吃则因邪打正,不吃则东自西。
4、《又画尝醋翁》年代: 宋 作者: 吴则礼石先戏作忍酸相,未信从来尝醋难。头毛鬅鬙面白皱,老夫笑作婴儿看。
5、《鹧鸪天·看了山中薜荔衣》年代: 宋 作者: 陈著看了山中薜荔衣。手将安石种分移。
花鲜绚日猩红妒,叶密乘风翠羽飞。新结子,绿垂枝。
老来眼底转多宜。牙齿不入甜时样,醋醋何妨荐酒卮。
4.有关醋文化的知识
醋文化定义: 所谓醋文化,是以醋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与醋相关的法典,制度,传说,风俗习惯,礼仪礼节,语言文学,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带来的心理反射和联想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等精神层面,还包括所有相关的物质对象。
醋,又称酢、醯、苦酒、米醋,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记载“醯入主醯”,“醯”是指醋和其它各种酸味品,由此推算,醋有3000多年历史。
中国各地物产气候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保持至今最著名的江苏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福建永春老醋等。 性能:味酸、甘,性平。
归胃、肝经。能消食开胃,散淤血,止血,解毒。
成分: 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醋的成品风味迥异。醋是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料。
每100mL醋中的醋酸含量,普通醋为3.5g以上,优级醋为5g以上。由于醋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作为饮食调料,需要量不断增长。
醋的热量极低,可不计。 醋的主要营养素:枸橼酸、醋酸、氨基酸。
醋作为一种调料品,具有激起食欲、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等好处。 醋,在古代称醯,。
醋文化定义: 所谓醋文化,是以醋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与醋相关的法典,制度,传说,风俗习惯,礼仪礼节,语言文学,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带来的心理反射和联想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等精神层面,还包括所有相关的物质对象。 醋,又称酢、醯、苦酒、米醋,起源于我国。
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记载“醯入主醯”,“醯”是指醋和其它各种酸味品,由此推算,醋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各地物产气候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保持至今最著名的江苏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福建永春老醋等。
性能:味酸、甘,性平。归胃、肝经。
能消食开胃,散淤血,止血,解毒。 成分: 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醋的成品风味迥异。
醋是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料。每100mL醋中的醋酸含量,普通醋为3.5g以上,优级醋为5g以上。
由于醋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作为饮食调料,需要量不断增长。醋的热量极低,可不计。
醋的主要营养素:枸橼酸、醋酸、氨基酸。 醋作为一种调料品,具有激起食欲、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等好处。
醋,在古代称醯,醯在《说文》中解释为酸,也称酢。《礼记》中称“以烹以炙以为醴酪”,此处酪时为醋。
《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可以确认,我国食醋西周已有。《汉书·食货志下》记载“……其三及醩酨(醋)灰炭给工器薪樵之费”,说明醋在汉代已广为食用,进入民间。
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一味很普通的调味品。糖醋排骨、醋熘白菜、老醋花生米、酸辣汤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菜肴,不仅如此,吃饺子、包子,做凉拌菜,泡菜等,都少不了要放一些醋提味儿。
其实,醋不单是有调味的作用,在生活中醋还能以多种作用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比如最近兴起的醋疗、果醋等,都得到人们的追捧。醋之所以这样“红”,与醋的营养密不可分。
醋中含有氨基酸、醋酸、乳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钾、钙、钠、铁、铜等营养物质,还含有维生素B1、B2、B6等。 醋更是一种文化 人类食用醋的历史非常悠久,有关醋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
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样,醋也是一种文化。 众所周知,山西是我国食醋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久负盛名的醋乡。
俗话说,“山西面好吃,还得醋来调。”其实,虽然醋的口感总的来说是酸,但是因为原料和制作方法不同,不同的醋也是风味迥异。
从生产工艺上醋分为熏醋、黄醋、回流醋、封缸醋、淋醋等;从所用原料划分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红薯醋等;从所用曲的类别分,有大曲醋、快曲醋、自然发等。比如,我国“四大名醋”之首的“山西老陈醋”,就是采用高粱大曲熏制而成,形成其独特品味。
中医上,醋大概从汉代起入药,名为“苦酒”。醋在药物中的应用主要在于药物的炮制,以改变其药性,比如醋柴胡等。
促消化、减脂肪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志红说:“醋,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调味品,而且国际上近来对醋的保健作用也有很多研究。” 作为调味品的醋,大多是粮食酿造的,比如米醋等。
“其中的主要成分醋酸、氨基酸等,都是对人体十分有益的。”李志红说。
醋的保健作用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改善食欲、促进消化。“醋属于弱酸,适量摄入食醋能调节胃液的酸度,帮助消化。”
一般来说,在菜肴中加入醋调味即可达到这个作用。 醋还有消耗脂肪的功效。
李志红介绍,“醋中含有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其他的挥发性物质。其中,氨基酸可以促进体内堆积的过多脂肪转化为热量,还可以促进糖、蛋白质代谢,长期坚持在餐后或睡前服用10ml左右的醋,能够起到消耗脂肪、改善肥胖的作用。”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很多家庭平时做菜的时候都喜欢放些醋,炖肉时加点醋,可以使肉更烂,口感更好;做。
5.中国醋文化有哪些
所谓醋文化,是以醋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与醋相关的法典,制度,传说,风俗习惯,礼仪礼节,语言文学,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带来的心理反射和联想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等精神层面,还包括所有相关的物质对象。
醋文化是凉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学科与行业。醋的起源,发现和利用,醋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醋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醋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醋文化关系,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不同界层食醋习俗,醋文化功能、醋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等。
在凉州饮食文化中,醋文化和酒文化一样,是人类在凉州这片热土上创造的以醋为媒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醋是东方最古老的调味品之一,她又是一种特殊的饮品。
醋有几千年的历史,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少不了它的身影,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也不泛它的音符。醋文化既古老又年轻,古老的是它的历史,年轻的是它的作用,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醋的功效不断地丰富,其寄予人类意识形态的内涵了不断延伸。
醋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现象,一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产生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总是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相适应。这说明人类离不开醋和醋文化,人类在自觉不自觉地创造、继承与发展着它。
从文化学的角度讲,一个民族历史悠久,其文化成果并不永远是先进的、优秀的,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去创造。中华醋文化在饮食文化长河中源渊流长,人们食醋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
我们的祖先早在茹毛饮血的年代,就把在劳动中采摘到的梨、枣柿子等果实分别地堆积在一起,以备长期食用,一部分果实在温度、湿度等适合的条件下,经自然发酵,变成了浆状酸性醋液。人们食用后,顿觉胃口大开,醋的助消化等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数千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佳品。
现代医学证明醋具有美容养颜和养生保健之功效,近年来,饮醋蔚然成风成为一种时尚。饮醋可以提神醒脑、逸兴舒怀、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女士饮醋,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柔软,肌肤更亮丽。
在中华醋文化中,凉州酿醋、食醋的历史就与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久长。打开凉州的历史,仿佛就能闻到醋文化的芬芳和醇香。
中国文人的治学富有通晓人文、社会、政治和历史知识的传统,对于科学技术却少有涉猎。不论是先秦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轻视工艺、技巧和货殖的倾向,但对于饮食却是一个例外。
在这操作性很强的知识领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骚人墨客,都乐于精研此道,撰写笔记或食单,以美食著述传于后世。许多经典名著如《周礼》、《礼记》、《论语》、《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都为饮食留下至为重要的篇章,所以中国不仅以烹饪技艺的精良扬名世界,更以悠久而丰富的饮食著述,为世人称道,形成中国本土风格的饮食学。
本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是消费生活的物质基础,消费生活的主体不外乎衣食住行,在衣食住行的各种消费中又以饮食活动最能敏感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水平,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享受生活的欲望,在各类消费中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以浓郁的人文色彩表现出人生的情趣。我国早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之说。
当初称为“八件事”。至元代时略去“酒”,始成为“七件事”。
在元代的杂剧《玉壶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词中,均可见“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句,历代流传至今,可见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饮食是生命存在的第一需要,被称为人的活命之本,但人类与动物不同的是,饮食不仅为填饱肚子,也是生活享受的基本内容。
饮食活动不仅是简单的进食,进食的全过程都讲究闲情逸致。人们食醋更是为了追求美味,把追求快乐人生的情趣,融入饮食活动。
《明宫史》记载宫廷内的螃蟹宴说:“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
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这是宫廷内的螃蟹宴中以醋佐酒,以酒助兴,以食联谊, 以餐会友,共享为乐的美食情景的跃然纸上。
醋对中国人的生活,往往不起眼但又不可或缺。谈到醋,到底由谁最先酿造也许不可考,但凉州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则第一次明确的记载了凉州醋的传统酿造方法。
通过这部区著,也把凉州独有的酿醋工艺和吃醋习惯传到中原一带,使醋与凉州的文化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千年来, 让凉州人吃醋吃得好自豪。
对醋情有独锺的凉州人,早已将醋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都对自己的“吃醋”文化引以为傲。 凉州人认为“吃醋”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走进凉州醋乡的大小餐馆内,或是拜访凉州各地的千家万户,多数凉州人不但爱吃醋而且精于吃醋,醋。
6.诗词中的醋有什么样的赞美词
苏东坡:“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
陆游:“小着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云:“盖人家不可网者,柴米油盐酱醋荼。”可见,醋成了曰常生 活的必需品。不仅如此,更有意思的是,从此开创了 “开门七件事”一说,不少文人纷纷用来 作为赋诗作曲的内容。
最早引用“开门七件事”的大概要算元杂剧《刘行首》:“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 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荼。”
明代名士唐寅在除夕夜写过一首《除夕口号》:“柴米油盐酱醋荼,般般都在别人家。岁 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明袁枚《品味》:“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
《明清笔记》:“书画琴棋诗酒花,往时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荼。”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衣不当家。开门七件事都交,柴米油盐酱与荼。”七件事只肯 交出六件,唯独留下醋不交,暗示自己要吃醋。
清嘉庆道光间,有俗曲集名《白雪遗音》内录,《酸甜苦辣》分咏四种滋味:“物美青杏 陈醋拌,酸上加酸。冰糖白糖加上蜜饯,甜的更甜。山豆根儿苦,大黄黄柏加黄连,苦不可言。 生姜辣秦椒,胡椒独头蒜,辣的实在全。负心的情郎不似从前,丢下女婵娟。我为你,酸甜苦 辣吃了个遍,正正一大盘,想当初不该错认无义汉,后悔是枉然。” ,
《栖霞阁野乘》记朱兰坡主讲中山书院时,令众学子以柴米油盐酱醋荼各赋诗一有一 顾姓书生做醋诗,起句为“书生风味美人心”结句为“我亦醯鸡感身世,半瓶羞涩到而今。”
7.中国的醋文化发源地
醋,古汉字为“酢”,又作“醯”。
《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可以确认,我国食醋西周已有。晋阳(今太原)是我食醋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公元前8世纪晋阳已有醋坊,春秋时期遍及城乡。
至北魏时《齐民要术》共记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种制醋方法。唐宋以来,由于微生物和制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至明代已有大曲、小曲和红曲之分,山西醋以红心大曲为优质醋用大曲,该曲集大曲、小曲、红曲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种群于一体,所酿之醋最驰名者应首推中华老字号《益源庆》,史称明太祖之孙朱济焕被封太原府为宁化王,《益源庆》名醋被指定为宁化王府的专酿醋,因改部分白醋为熏醅,其风味大增,后世称为宁化府熏醋。
清顺治元年(1644年),梗阳(今清徐)中华老字号《美和居》又改高梁大曲熏醋为老陈醋,突出了“夏日晒、冬捞冰”的新醋陈酿工艺,形成该字号食醋的独特品味,并将产品定名为“老陈醋”,从此名声大振,被后世称为“山西老陈醋”,因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已故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对《美和居》山西老陈醋的工艺进行了总结和肯定,指出“清源醋之发酵温度高至40℃以上,其酪酸菌、乳酸菌必起作用,山西醋之气味别致亦可证明醋酸菌以外的细菌作用。”
已故著名微生物学家陈騊声先生则在各种著作中明确指出:清徐《美和居》至今已经历了300余年的风雨沧桑,由山西老陈醋集团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民族遗产。 醋的历史及起源 人类食用醋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认为约有一万多年。
有关醋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是和食盐一样属于最古老的调味品。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样,醋也是一种文化。
我国在数千年前已经可以掌握谷物酿醋的技术。公元1058年周公所著《周礼》一书,就有有关酿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专门酿醋作坊。
《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我国古代称醋为酢、酐、苦酒或醯,《齐民要术》中有详细酿醋过程的记载。
历史学家郝树候经过对太原的考证后认为,在公元前479年,晋阳城建立起来时就有了醋的制造者了。外地人称山西人为“老西儿”,这“西儿”就是古字醋的谐音,把古代的醋字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也可反映出历史上酿造醋的时间之早和人数之多。
因此,可以说山西是酿醋的发源地,醋的酿造至少也有2480多年的历史。 春秋时的周朝,晋阳一带的制醋作坊已遍及城乡,其中又以梗阳(今清徐)的醋为最佳。
清顺治元年(1644年),梗阳的“美和居”醋坊结合当时的酿醋工艺特点,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因为整个生产过程需时长且产出的醋醇厚如陈酒,所以,人们把“美和居”所产的醋命名为老陈醋,“美和居”也借此而发展成为显赫一时的大商号。
直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的微生物鼻祖冯心芳老先生骑毛驴到清徐实地考察后乃著书称老陈醋为中国最好的醋。 在太原市区,至今仍保留着嘉庆二十二年七月成造的蒸料铁甑。
传说“益源庆”老字号开设于明朝,是专供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宁化王朱济焕王府酿酒、磨面、制醋的作坊。“益源庆”酿制的醋配料讲究,制做精细、味道甜绵、香酸,久存不变质。
宁化王除了本府食用外,还把它作为珍品,不断敬奉皇宫御用,至民国时,“益源庆”的醋仍然是达官显贵馈赠亲朋的佳品,号称“官礼陈醋”,俗称“宁化府”醋,一直到解放前夕,其产品仍受到上层人物、社会名流的青睐,如闫锡山的“八大高干”,晋剧名家丁果仙、丁巧云府上常年食用“益源庆”的醋。 山西制醋历史悠久,山西人爱吃醋遐迩闻名。
《尚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殷高祖武丁为聘请一位叫傅说的人出来做他的宰相,致词曰:“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里所说的梅,就是酸梅子,当时是当作醋来使用的。
殷武丁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你的才干多么卓绝呀——假若是作甜酒,你就是那关键的曲和蘖;假若是作羹汤,你就是那必不可少的盐和醋。可见,早在公元前12世纪以前,山西人不但已经有了吃醋的习惯,而且把醋作为赞许人的高超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象征。
辞源记载:“醋本作‘酢’,是一种酸性调味品。”醋“一名苦酒,周时称醯,汉时称醋”(《物原事考》)。
周代有“醯人”之官,醯者,醋也。“醯人”就是管理酿醋一类的官。
春秋战国时醋还是比较贵重的调味品,汉代才普遍生产。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崔是的《四民月令》也都有制醋的记载。
因此,历史学家郝树侯教授推断:至少在公元前497年以前,即“晋阳古城”建立以前就有酿醋者了。 山西的醋由于酿制得法,所以它不但品种繁多,而且质量精美,成为山西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它从牌号分有老陈醋、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醋等;从生产工艺分有熏醋、黄醋、回流醋、封缸醋、淋醋等;从所用主要原料分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红薯醋等;从所用曲的类别分,还有大曲醋、快曲醋、自然发酵醋等。真是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醋为什么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晋中(包括太原)一带的居。
关于桃文化的诗句
1.关于桃文化的诗歌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杨凭《千叶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唐.吴融:《桃花》。
2.关于桃文化的诗歌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杨凭《千叶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唐.吴融:《桃花》。
3.浅析诗词中的桃花文化
关于桃花的诗句不算少,而且意义象征都比较多,甚至有些还相反。我在下面简单举一些例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里的桃花代表的是一种生的喜悦,“桃之夭夭”这样一种繁盛的样子就是青春和新生的象征。(这个不是我的分析哦,我其实自己不是很理解这首诗,不过写得是很美啦)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这首诗里的桃花含有讽刺朝中政治新贵的意思,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走后才上台当权的。又有“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是用桃花的凋落来隐喻朝中的一些官员终于在风光后没有得到好的下场而是像桃花一样凋零。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还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些算是实写,至多可以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情趣,没有什么其他意思。
然后就不得不提一下“人面桃花”这个成语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这首诗写得不算好,但是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凄美故事,因而十分有名。这里的桃花是跟人面相对,意思再明确不过了。今日花开又一年,人面只今何处去呢。
还有一个关系不是很大,“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杜牧这首诗是描写息妫的。息妫又称桃花夫人。(因为个人喜欢杜牧,所以顺便提一下咯~~呵呵)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分析,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4.浅析诗词中的桃花文化
关于桃花的诗句不算少,而且意义象征都比较多,甚至有些还相反。
我在下面简单举一些例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里的桃花代表的是一种生的喜悦,“桃之夭夭”这样一种繁盛的样子就是青春和新生的象征。
(这个不是我的分析哦,我其实自己不是很理解这首诗,不过写得是很美啦)“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这首诗里的桃花含有讽刺朝中政治新贵的意思,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走后才上台当权的。又有“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是用桃花的凋落来隐喻朝中的一些官员终于在风光后没有得到好的下场而是像桃花一样凋零。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还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些算是实写,至多可以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情趣,没有什么其他意思。然后就不得不提一下“人面桃花”这个成语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这首诗写得不算好,但是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凄美故事,因而十分有名。这里的桃花是跟人面相对,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今日花开又一年,人面只今何处去呢。还有一个关系不是很大,“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杜牧这首诗是描写息妫的。
息妫又称桃花夫人。(因为个人喜欢杜牧,所以顺便提一下咯~~呵呵)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分析,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5.美丽动人的桃文化
1.③桃花是春天的象征④桃花是美的化身⑤桃木是驱邪纳吉的灵物⑥桃象征健康长寿
2.时间顺序 3.第⑥段,该段主要说明桃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4.本文在具体说明“桃文化”时大量引用古诗文,如开头引用古诗引出了说明对象,第③⑤段引用古诗分别说明桃是春天的象征、桃是驱邪纳吉的灵物。大量引用古诗文,一方面说明桃、桃花深受人们的喜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美化、神化了;另一方面使文章文采飞扬,生动活泼。
5.示例:(1)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志趣高洁,洁身自好等 (2)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畏严寒,坚强挺拔,卓尔不凡等(3)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畏严寒,独步早春,斗雪凌霜,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等。
6.以“桃文化”为主题撰写一篇儿童诗100字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①“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②中国是桃的故乡。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野外劳动,采集果实时,发现了桃这一果树,红色的花,赏心悦目;甘甜的果,饱食充饥。先民便将野桃树进行人工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桃的美丽神话,《夸父逐日》这一动人心魄的故事,便是有关桃神话的代表作。“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夸父这位被神化出来的英雄,在那旱魔肆虐,赤日炎炎的灾害年代,为了部族的生存,他带领人群去寻找水源,万里征途中不惜献出了生命。而他那浸染生命热血的手杖又化为桃林(意为找到了桃林),拯救部族人民的生命。这不正是远古先民们战胜恶劣环境的一曲赞歌吗!而救人性命的桃,便成了古人心目中的吉祥神圣之物,从而对桃产生了敬仰、信任、崇拜,进而被神化了。自此,桃、桃花也深深地浸透了中国文化史、风俗史、宗教史、文学史等方面之中。
③ 。早春时节,桃树蓓蕾满枝,阳春三月,先花后叶,重葩叠萼,姿色艳丽,远远望去,云蒸霞蔚,似红云飘动。“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杜宇青山三月暮,桃花流水一溪云”……历代诗人把最美的诗句献给桃花,歌颂桃花也赞美了春天。
④ 。红中泛白,白中透红的桃花,姿色娇美。唐代诗人皮日休有“桃花神”的美称,他在《桃花赋》中盛赞桃花为“艳中之艳,花中之花”。并以古代许多美人作比拟,使人见了桃花,犹如见到美人。人们还习惯把花季芳龄少女称为“桃李年”,将少女的脸颊称为“桃腮”“桃靥”,女子的美貌称为“桃夭柳媚”。桃花之美把人们带到一个无限美好的境界之中,晋代陶渊明以美的遐想幻化出的《桃花源记》,把人们引进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仙境之中,这一“世外桃源”不知吸引了历代多少人的心,去寻找桃花源。桃、桃花成了美的代名词。
⑤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战国时,民间就有在岁时用桃木制偶人,又称“桃梗”“桃人”,立于门侧,可御凶避邪。《晋书·礼志》云:“岁旦,常设苇茭,桃梗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后来渐渐演化成“桃符”,也叫“门神”,在两块桃木板上面画上神荼、郁垒画像或者写上二神大名,悬挂门房,镇邪驱鬼。到宋代,人们在桃符上写新春祝辞和祷语,用以表示平安吉祥。如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成为家家爱写的名句。
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人发现了桃这一甘美之果,不仅大饱口福,而且食之耐饥,使人健壮,渐渐地被神化了。民间传说的麻姑献寿,捧的就是一枚“寿桃”,如今,人们给老人祝寿时,把寿酒称为“桃觞”,把寿馒称为“寿桃”。古人认为,桃花有美容,“令人好颜色”的作用。桃花含有山柰酚、香豆精,维生素A、B、C等,具有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的功效。将桃花鲜品捣烂敷面,久而久之可令颜面皮肤润泽光洁,富有弹性,令脸面洁白如玉。鲜桃肉质细密,甘甜多汁,除富含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铁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钙、磷、镁、钾等多种矿物质,是果中珍品。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桃叶、桃皮、桃胶、桃毛等都能入药,与其他药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
⑦在自然界中,桃这一普通植物被美化、神化,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深深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哪些植物能与之媲美呢?不由使人想起顾恺之的名画,一枝桃花盛开在悬崖陡壁上,充满神奇,富有魅力的风采,令人神往。要得到它,谈何容易?这不也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吗
7.以“桃文化”为主题撰写一篇儿童诗100字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
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①“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
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 ②中国是桃的故乡。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野外劳动,采集果实时,发现了桃这一果树,红色的花,赏心悦目;甘甜的果,饱食充饥。先民便将野桃树进行人工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桃的美丽神话,《夸父逐日》这一动人心魄的故事,便是有关桃神话的代表作。“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夸父这位被神化出来的英雄,在那旱魔肆虐,赤日炎炎的灾害年代,为了部族的生存,他带领人群去寻找水源,万里征途中不惜献出了生命。而他那浸染生命热血的手杖又化为桃林(意为找到了桃林),拯救部族人民的生命。
这不正是远古先民们战胜恶劣环境的一曲赞歌吗!而救人性命的桃,便成了古人心目中的吉祥神圣之物,从而对桃产生了敬仰、信任、崇拜,进而被神化了。自此,桃、桃花也深深地浸透了中国文化史、风俗史、宗教史、文学史等方面之中。
③ 。早春时节,桃树蓓蕾满枝,阳春三月,先花后叶,重葩叠萼,姿色艳丽,远远望去,云蒸霞蔚,似红云飘动。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杜宇青山三月暮,桃花流水一溪云”……历代诗人把最美的诗句献给桃花,歌颂桃花也赞美了春天。 ④ 。
红中泛白,白中透红的桃花,姿色娇美。唐代诗人皮日休有“桃花神”的美称,他在《桃花赋》中盛赞桃花为“艳中之艳,花中之花”。
并以古代许多美人作比拟,使人见了桃花,犹如见到美人。人们还习惯把花季芳龄少女称为“桃李年”,将少女的脸颊称为“桃腮”“桃靥”,女子的美貌称为“桃夭柳媚”。
桃花之美把人们带到一个无限美好的境界之中,晋代陶渊明以美的遐想幻化出的《桃花源记》,把人们引进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仙境之中,这一“世外桃源”不知吸引了历代多少人的心,去寻找桃花源。桃、桃花成了美的代名词。
⑤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
战国时,民间就有在岁时用桃木制偶人,又称“桃梗”“桃人”,立于门侧,可御凶避邪。《晋书·礼志》云:“岁旦,常设苇茭,桃梗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后来渐渐演化成“桃符”,也叫“门神”,在两块桃木板上面画上神荼、郁垒画像或者写上二神大名,悬挂门房,镇邪驱鬼。到宋代,人们在桃符上写新春祝辞和祷语,用以表示平安吉祥。
如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成为家家爱写的名句。
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古人发现了桃这一甘美之果,不仅大饱口福,而且食之耐饥,使人健壮,渐渐地被神化了。民间传说的麻姑献寿,捧的就是一枚“寿桃”,如今,人们给老人祝寿时,把寿酒称为“桃觞”,把寿馒称为“寿桃”。
古人认为,桃花有美容,“令人好颜色”的作用。桃花含有山柰酚、香豆精,维生素A、B、C等,具有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的功效。
将桃花鲜品捣烂敷面,久而久之可令颜面皮肤润泽光洁,富有弹性,令脸面洁白如玉。鲜桃肉质细密,甘甜多汁,除富含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铁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钙、磷、镁、钾等多种矿物质,是果中珍品。
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桃叶、桃皮、桃胶、桃毛等都能入药,与其他药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 ⑦在自然界中,桃这一普通植物被美化、神化,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深深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哪些植物能与之媲美呢?不由使人想起顾恺之的名画,一枝桃花盛开在悬崖陡壁上,充满神奇,富有魅力的风采,令人神往。
要得到它,谈何容易?这不也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吗。
8.有没有关于桃的对联或诗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大林寺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连日至梅仙坞及花泾观桃花抵暮乃归 陆游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
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
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
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人间愁苦抛云外;
夏雨春烟,朝霞夕照,陌上诗情入画中。
桃花洞口,沅水溪头,家在竹林青瓦处;
鸡犬声中,牛羊影里,人归烟雨断桥边。
桃花源,杏花村,千秋浪漫,陶醉几多骚客梦?
隐士酒,雅士墨,万古风流,潜伏不少动人情!
9.有没有关于桃的对联或诗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大林寺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连日至梅仙坞及花泾观桃花抵暮乃归 陆游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
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 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
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人间愁苦抛云外; 夏雨春烟,朝霞夕照,陌上诗情入画中。 桃花洞口,沅水溪头,家在竹林青瓦处; 鸡犬声中,牛羊影里,人归烟雨断桥边。
桃花源,杏花村,千秋浪漫,陶醉几多骚客梦? 隐士酒,雅士墨,万古风流,潜伏不少动人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