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古诗词出现的问题

1.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 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 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

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 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

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

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 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

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措施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古诗词结构独特、意境美、修辞精妙、涵义深刻,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来体会,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诗词修养。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育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

反思的重点要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是否匹配,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习惯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态度、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剖析,敢于创新,勤于独立思考,保持教学水平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从有效指导诵读、情境教学、把握整体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高效地指导诵读要重视范读作用、强调引导诵读和背诵。

2.古诗词的问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语出《诗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语出处《孟子》;“长太兮(兮应为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语出出自《离骚》;“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属于民谚,出处无从查考,最早出现应是《史记·留侯世家》,今长说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语出《世说新语》。

这些句子除“兮”字应为“息”字外,其余没有什么错误,只是有的在使用时略有改变而已。

3.针对古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诗名:《静夜思》朝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解词:(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2)床:五种说法。⑴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

[4]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诗意: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创作背景: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

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

4.关于古诗的问题

应该是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作品:古诗十九首 内容: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注释: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五。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

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

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你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你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 ,岂非愚不可及!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 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

把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夜晚黑灯瞎火,就不怕败了游兴?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不更要瞠目咋舌?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 “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

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

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 “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 “及时”,哪能总等待来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诗中没有说。

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安知你“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 “陈死人”(《驱车上东门》)?那时再思享乐,岂非晚矣!这就是在诗人世间 “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从这一点看, "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

因为他们生时的 “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 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难道会感激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哩!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 所说: “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

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确良 “唤醒醉梦”之力。 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陆 “惜费”者。

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 “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

就是汉代的平民,又何尝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

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借着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

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何尝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

5.古诗词研究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

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构成音韵美的方法丰富多彩,押韵、平仄、句式、对偶、语调、回旋、重叠等,都可以增力语言的音韵美。

本文将从韵律、声律、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韵律 用韵是文学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1〕。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这种同韵部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构成了声音的回环之美,使作品声韵谐和,也方便记忆。

1.诗的押韵。押韵是构成一首诗的主要因素,不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求押韵,没有韵就不能成诗。

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双句用韵,一韵到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转韵;通韵。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用韵非常普遍而又灵活、协调,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句未用韵、句中用韵、一章中一韵到底、逐句押韵、隔句押韵。

近体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音韵美的最高成就,其韵律已经模式化了,也比较简明,值得注意的有四点:①偶句句末必须用韵,称为“韵脚”,奇句?穴除首句外?雪不用韵。②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③必须一韵到底,不能转韵,不许出韵。④绝大多数都用平声韵 (极少数用仄声韵)。

2.词的押韵。词的用韵比较复杂,不同的词调对韵有不同的规定,有押平韵的,也有押仄韵的,还有平仄互押的;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总之,词是依照词谱来填,哪里需要押韵,哪里不需要,是用仄韵还是用平韵,是一韵到底还是中间换韵,词谱中都有规定,只需依照词谱安排押韵就可以了。词的押韵,从大的方面讲,有“通首一韵”和“一首多韵”两类。

通首一韵,即一首词,整篇只押一个韵部,且一韵到底,或押平声韵,或押仄声韵,中间不换韵,也不平仄通押。“一首多韵”大致又包括了“同韵部平、仄韵互押”、“平仄换韵”和“数部韵交押”等几个情形。

二、声律 即利用不同声调有规律的更相交替,构成语句的抑扬顿挫。在诗词中,不同平仄声调?穴有些词还要区分四声?雪的文字交错配置,就能使句子的声调丰富起来和多样化,不至显得单调,构成一种错落的节奏与平仄谐和,形成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声调是汉语语音的要素之一,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汉语有了声调,使汉语具备了抑扬顿挫音乐之美。每个声调具有自身的特点,前人曾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2〕其实,方言不同,声调的调值也有差异,但总的看来,平声是长的,不大波动;上去入三声较短,或升或降或曲折。江永说:“平声长空,如击钟鼓;上去入短实,如击土木石。”

〔3〕这比较形象地描绘了不同声调的特点。古人从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类的声律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诗词均可用之。

王骥德说:“句子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义婉转,声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4〕各种文体,对声律也有不同要求。

1.诗的声律。近体诗除每句尾字之外,都是两字为一音步?穴顿?雪,这两字中后面的字通常称为“节奏点”,因此,五言诗句有三个节拍,第二四字和末一字是其节奏点;七言诗句有四个节拍,第二四六字和末一字是其节奏点。

近体诗声律的总原则,就是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所谓平仄交替就是相邻的节奏点上的字必须平仄相反。

为了使诗句有音乐美感,就要求诗句中节拍上的用字,平声字和仄声字交替使用。这样,平声字和仄声字在诗句中从对立到统一,读起来声调高低间隔,悦耳动听。

另外,还要求平仄对立、平仄相粘。“平仄对立”是指近体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中节拍上?穴不包括句末的一字?雪的平仄用字,要做到相互对立。

以七言绝句来说,第一句中的第二、第四、第六字如果是平仄平,那么第二句相同增位的字就用仄平仄;相反,如上句的这三字是仄平仄,下句就用平仄平。第三、第四句也是一样。

“平仄相粘”是指近体诗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节拍上的平仄用字?穴不包括末一字?雪,两句要求相粘。所谓粘,就是粘连在一起,平粘平,仄粘仄。

以七言绝句为例,如果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用的是平仄平,那么第三句中相同地位的字也用平仄平;相反,第二句节拍上的字用的是仄平仄,第三句相同地位的字也用仄平仄。这种规则,在格律中叫“粘”,违反这种规则叫“失粘”。

2.词的声律。词在四声、平仄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词的平仄相对来说要比诗严格,不仅规定必平或必仄,而且有时要区分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甚至有时还要区分阴阳?穴入声也有阴阳?雪。

第二,词的平仄是根据曲调的高低升降确定的,平仄不可变更,也没有“拗救”。第三,词也大量采用律句,但词的体式中还相当多的采用叠平叠仄的拗句?穴相对于二四六节奏点而言?雪,如“平仄平仄”“仄平平仄”等。

此外,词中还有大量如“仄仄仄”、“仄仄仄仄”等这样的纯仄声“三连仄”、“四连仄。

6.学习古诗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其实古诗很美的,你以后写文章啊什么的,写上两句古诗,绝对是篇有文采的!你可以多读,然后理解作者的情趣,在联想一下就轻松多了,背上两句很不错呢!对以后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呢!

先找一本古诗词集,比如必背古诗80首.

每天学一首古诗词.用早自修5~10分钟时间反复诵读诗词,再了解诗词所描述的情景和内容,了解诗词大致意思,放学后再背2次,第二天先复习背诵昨天学的诗词,再开始新的任务.

每周末复习本周学习的诗词;每月末的周末,总复习本月学习的的诗词.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一定要收集下来,保证下次遇到同样的题目不会错.

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有一个飞跃.

多看点古诗文,只有自己的知识多了,,学习起来才会变的容易

使用古诗词出现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使用古诗词出现的问题

诗句

自创赞颂梅花的古诗词

阅读(298)

1.自创赞美梅花的诗、词 自创的梅独秀残冬映月塘,不同百卉竞芬芳。霜欺雪压浑无惧,愈是严寒愈吐香。(二)玉骨冰肌绝俗缘,悬崖峭壁傲霜天。竹松结伴称三友,赢得芳名累世传。(三)孤芳自赏远嚣尘,欲唤东风报早春。硬骨铮铮持晚节,冰天雪地炼精神。卜

诗句

鲁教版六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阅读(223)

1.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八首古诗 目录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

诗句

集古诗词的对联

阅读(221)

1.集古诗成对联 集句联 集《四书》句联 天下有道 国家将兴 穷不失义 富而无骄 后而好学 乐以忘忧 持其志无暴其气 敏于事而慎于言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集《文心雕龙》句联 修词立诚在于无愧 造物指事莫非自然 绚言朱蓝文约为美 志在山水

诗句

表思念恋人的古诗词

阅读(219)

1.表达思念爱人的诗句 你好! 如下: 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

诗句

关于古诗词比赛的报道

阅读(202)

1.写一篇关于诗词大赛的消息 为您奉上,请参考:诗歌知识竞赛活动报道陈凌啸在知识问答中,我们第四小组取得了最好的成绩。我们非常的兴奋,下面片段就是知识问答中的激烈战斗!知识问答分为两大部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我就来说一说必答题吧。规则是

诗句

古诗词文化手抄报初中

阅读(180)

1.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 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

诗句

讲奉献的古诗词

阅读(166)

1.描写奉献精神的古诗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2、《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

诗句

紫阳花白居易古诗词网

阅读(299)

1.紫阳花背后的故事 诗人白乐天(就是白居易啦)曾到某寺庙中,住持曾以该寺不知名的花朵询问他,而他命名此花为"紫阳"。后来这名称传至日本,所以日本就称此花为紫阳花. 大家都知道,在短短的一个月花期当中,它的颜色会产生许多变化。而且并不是

诗句

弟子规和古诗词的抢答活动方案

阅读(205)

1.诗文主题班队活动方案 晨诵经典诗文活动方案一、活动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汇聚,对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怀揣着一个闪光的梦想,

诗句

一周一首古诗词长干行

阅读(204)

1.李白的长干行的全诗解释 译文:其一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

诗句

二级上下册所学古诗词

阅读(323)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全部古诗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诗句

关于劳动生活的古诗词

阅读(247)

1.关于劳动生活的诗句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却不营,而以求自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

诗句

形容人早起的古诗词

阅读(230)

1.形容早起的诗词 1、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张九龄《晨出郡舍林下》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

诗句

语文古诗词默写软件

阅读(226)

1.背诵古诗词的软件有哪些 1、古诗词典这是一款拯救文艺退化症的古诗词应用,帮你秒懂古诗词。在学习诗词时可阅读数十万首诗词,涵盖各类诗词场景,帮助你全方位掌握诗词的注解和译文。2、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

诗句

自创赞颂梅花的古诗词

阅读(298)

1.自创赞美梅花的诗、词
自创的梅独秀残冬映月塘,不同百卉竞芬芳。霜欺雪压浑无惧,愈是严寒愈吐香。(二)玉骨冰肌绝俗缘,悬崖峭壁傲霜天。竹松结伴称三友,赢得芳名累世传。(三)孤芳自赏远嚣尘,欲唤东风报早春。硬骨铮铮持晚节,冰天雪地炼精神。卜

诗句

鲁教版六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阅读(223)

1.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八首古诗 目录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

诗句

集古诗词的对联

阅读(221)

1.集古诗成对联
集句联 集《四书》句联 天下有道 国家将兴 穷不失义 富而无骄 后而好学 乐以忘忧 持其志无暴其气 敏于事而慎于言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集《文心雕龙》句联 修词立诚在于无愧 造物指事莫非自然 绚言朱蓝文约为美 志在山水

诗句

表思念恋人的古诗词

阅读(219)

1.表达思念爱人的诗句
你好! 如下: 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

诗句

关于古诗词比赛的报道

阅读(202)

1.写一篇关于诗词大赛的消息
为您奉上,请参考:诗歌知识竞赛活动报道陈凌啸在知识问答中,我们第四小组取得了最好的成绩。我们非常的兴奋,下面片段就是知识问答中的激烈战斗!知识问答分为两大部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我就来说一说必答题吧。规则是

诗句

古诗词文化手抄报初中

阅读(180)

1.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
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

诗句

讲奉献的古诗词

阅读(166)

1.描写奉献精神的古诗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2、《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

诗句

七十字以上古诗词

阅读(203)

1.70字左右古诗词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0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