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通往奴役之路》的读书笔记
1.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P10 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
回溯既往,我们可以评价过去事件的意义,并追溯它们相继导致的后果。但当历史正在进行时,它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历史。
它带领我们进入未知的境域,而我们又难能瞥见前途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能够动用来自先前见闻的全部知识,把同样的事件重新经历一番,情况就会不相同了。
对我们来说,事情将会显得多么不一样,我们现在很少注意的变化将会显得多么重要,而且往往是多么令人惊讶。 P10 经验和利益的偶然结合,往往会向人们提示出事件中人们还很少了解的方方面面。
P11 通过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人们有时可以再次观察到类似的精神发展阶段。 2.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 P22 个人活力解放的最大结果,可能就是科学的惊人发展,它随着个人自由从意大利向英国和更远的地方进军。
(经济史) P23 只要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被认为对所有人有约束力,……,寻求知识的欲望就被窒息了。只是在工业自由打开了自由使用新知识的道路后,只是在凡是能找到人支持和承担风险的每件事都可尝试以后,而且这种支持还必须是来自不是官方指定的提倡学术的当局,科学才得以迈步前进,并在过去150年中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P51 过去60年或80年的思想发展史就是一个说明这个真理的最好的例证:在社会演进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3. 哈耶克对德鲁克的引用 P33 我们将再引用一位德国作者的话作为例子,他所发表的相同结论比我们已经引用的那些更加公正: (彼得•德鲁克先生写道:)通过马克思主义可以达到自由与平等的信念的完全崩溃,已经迫使俄国走上德国一直遵循的相同道路,即通往极权主义的、纯粹消极的、非经济的、不自由不平等的社会。
这等于说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法西斯主义是在共产主义已被证实为一种幻想之后所达到的一个阶段,而在斯大林主义的俄国和希特勒之前的德国,共产主义已经同样被证实是一种幻想。
(引自:经济人的末日) P151 他所允诺给我们的“集体自由”并不是社会成同的自由,而只是计划者对社会的为所欲为的无限制的自由。 P192 “经济人的末日”很可能会成为这个时代主要的神话之一。
3.关于个人主义本质的论述 P60 迄今为止,随着文明的发展,个人行动受民规束缚的范围在不断地缩减。构成我们共同道德准则的条规,为数越来越少而性质上却越来越普通。
原始人几乎在每一件日常生活中都受一种复杂仪式的束缚,受无可胜数的禁忌的限制,几乎想象不出可以按照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行事。从原始人起,道德已越倾向于成为只是对个人随心所欲的范围的限制。
采纳一种广泛到足以决定一个单一的经济计划的共同伦理准则,将意味着与这种趋势背道而驰。 P61 任何人都只能考察有限的领域,认识有限需求的迫切性。
即我们想象力的限制,使我们只能在我们的价值尺度中包含全社会的需求的部分,而且严格地说,由于价值尺度仅能存在于个人头脑中,除了种种局部的价值尺度,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存在,而这些价值尺度不可避免地有所不同并常常相互矛盾。由此,个人主义者得出结论说,在限定的范围内,应该允许个人遵循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价值和偏好,而且,在这些领域内,个人的目标体系应该至高无上而不屈从于他人的指令。
就是这种对个人作为其目标的最终决断者的承认,对个人应尽可能以自己的意图支配自己的行动的信念,构成了个人主义立场的实质。 P88 如果我们力求获得金钱,那是因为金钱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广泛的机会去享受我们的努力成果。
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以经济目的作为他们活动的最终目标。 P89 经济变化往往只能影响我们的需求的边缘或“边际”。
4.关于法治的论述 P74 法治:政府的行动人限于确定那些决定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至于使用这些资源于何种目的,则听由个人去决定。(制定道路使用规则,设路标) 专制:政府管理生产资料以用于一定目的。
(命令人民向何处去,命令人民走哪一条路) P76 法治论证: (1)经济方面:政府应当只限于订立适用于一般类型的情况的规则,听任个人在哪些时间、地点等情况为转移的每一件事上自由行动,因为只有与每一种情况有关的个人,才能最充分地了解这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道德或政治方面:普遍性的规则,有别地具体命令的真正的法律,必须意在适用于不能预见其详情的情况,因而它对某一特定目标,某一特定个人的影响事前是无法知道的。
只是在这种意义上,立法者才可能说得上是不偏不倚的。所谓不偏不倚,就是指对一定的问题同有答案。
P82 只有在自由主义时代,法治才被有意识的加以发展,并且是自由主义时代最伟大的体现。 P83 康德,伏尔泰: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5.自由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 P80-87个人能否预见到政府的行动,并在制定自己的计划时,利用这种了解作为依据,其结果是政府不能控制公众对于政府机构的利用,而个人精确地了解他将被保护到什么程度。
2. 按章节简述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第一章.被离弃的道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自由放任原则在欧洲各国被逐渐抛弃
第二章.伟大的乌托邦 新兴的社会主义宣传超越消极自由的“积极自由”,许多自由主义者也被转变了
第三章.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主张集体超过个人,个人的重要性逐渐遭抹灭
第四章.计划的“不可避免性” 经济的中央计划,导致经济决策越来越集中
第五章.民主与计划 社会主义以民主为口号,扩张民主决策的事务范畴,却忽略了民主并无法解决公众以外的大小事务
第六章.计划与法 法治原为个人自由的屏障,由于无限制的立法扩张,现在却一步一步侵蚀个人自由
第七章.经济控制和极权主义 经济自由的毁灭,无可避免地导致个人和政治自由的毁灭
第八章.谁战胜谁 各种政治意识形态的理想目标皆不同,却一致支持中央集权
第十章.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无论攫取到权力的是谁,绝对的权力必然转变为绝对的腐败
第十一章. 真理的终结 在集体主义统治下,异议的言论逐渐消失殆尽
第十二章. 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 自由主义在德国灭绝,纳粹和社会主义同时崛起
第十三章. 我们中间的集权主义者 各种强调政府干预的党派运动可能出自善意,但最后都会迈向极权
第十四章. 物质条件和理想目标 集体主义强行替每个人设定理想的生活目标,经济自由被摧毁后,个人生涯完全身不由己
国际秩序的展望 若将经济计划进一步扩展到国际尺度,同样的失败和冲突一样会产生,只不过这次带来的会是国际性战争和极权
不知您对这个简介满意吗?
3.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合上书后,不得不承认西方在思想道路的探索上比中国走得更远,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凯恩斯……,我所了解恐怕的只是冰山一角。以前的我太无知了,因为个人情感而偏好中国思想,忽视了西方文明。真理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探究中应尽量避免情感偏好。中国也有在思想领域成果丰硕的时期,那是遥远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各有信徒,各自在政治舞台上活跃。那时产生的思想是纯正的是原创的,没有受到任何意识形态的浸染。自由的思考必然指向人性的最深处,指向人类如何构建群体,即社会体制。儒家主张以伦理道德治国,法家倡导以法治国,在阅读中,会忽然发现这自由主义的精髓好像似曾相识,它对待政府的主张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多么的相似。墨家的兼爱非攻又与法国的博爱精神有异曲同功之妙。而后来的中国社会几乎没有真正的思想家。所有思想领域都有政治权利的介入,自由思想被压制在强权政治之下。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显得散乱,虽有很多优美的意境,诗词,对人生宇宙灵犀一点的感悟,但总没有成体系的思想著作,没有引领整个民族精神的大思想家。再来看欧洲,英国女王对莎士比亚的宽容,对亚当斯密的尊敬,使得自由主义思想成了英国构建政治经济社会的基石。只要自由主义的思想仍为英国人遵从,国家的发展方向就不会改变,政权的更替不会对此产生影响,读后感《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法国的先贤祠中安葬着72位被认为对法兰西民族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等,他们是法国的伟人。其中有伏尔泰,卢梭,居里夫妇。在这里,这些思想的先驱者受到了全民族的瞻仰。有全民族对伟大思想家的尊崇才可能有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德国更是讨论社会制度变革不可饶过的话题,也是《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详尽地阐述了德意志如何在计划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通往极权主义纳粹帝国。它主要从道德伦理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的角度来论证计划,国家社会主义,极权主义,纳粹德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对于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极有警示意义的。社会主义的策源地德国走向了自由的对立面,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亦是半路夭折,朝鲜等国饱受计划之苦,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我们还应沿着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走下去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很可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中国年轻的一代与父辈,祖辈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他们没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喜欢马克思,不读毛泽东语录,也没有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他们崇尚自由,崇尚个性的发挥,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是人性的回归。就社会思想来说,中国既有执著的社会主义者,又有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大一部分秉承中庸之态度。于是乎,这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谁都是小心翼翼的。不过进步还是有的,中国向自由主义的前进犹如蜗牛爬井壁,进三步,退两步,总还是向上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震惊地发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思想与纳粹上台前夕的德国思想是如此的相似。而在这两者之后,同是令人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和纳粹的残暴罪行。想来有些后怕,倘若中国没有掉转船头,仍朝着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向驶去。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今天的我们又是怎样?恐怕我也会如那些以为自己正在通往自由之路的社会主义者那般欢欣鼓舞地走向奴役之地。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残酷与黑暗我亦有些许了解,我只是希望历史再不要倒退回去,希望我的祖国和全人类能不断朝着文明之路前行。对于此书中论述的计划与自由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以为应向道德伦理方面去探寻。我总认为历史课堂上只讲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不全面的,倘若两国的经济基础相同,他们的上层建筑会一样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有太多复杂的影响因素,是我们不能全部了解的。但我认为其中人的因素被大大忽略了,人的本性可能相同,但人的价值观总是后天形成的,其所在国的社会环境对价值观的形成是起决定作用的
4. 《通往奴役之路》谁能推荐个比较好的中文译本
《奴役之途》,燕燮焱 译,(香港)火炬编译社,1956
《到奴役之路》,殷海光 译,《殷海光全集》卷6,(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0
《通向奴役的道路》,滕维藻 朱宗风 译,商务印书馆,1962
《到奴役之路》,张尚德 译,(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5(3版)
《通往奴役之路》, 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各种书商操作版不计,如京华出版社,2000)
1,读到殷海光的译本,真是幸运。其中有删减,有评论和点评,但是,一本书读下来,可以断言殷先生对原著和理解及其翻译之功力都已经达到极高的境地。
2 商务印书馆,1962 六十年代的高层内部批判版,是经济学家滕维藻翻译的,是内地的最早版本,
殷海光先生是哲学家,政治理论家,而滕维藻先生是经济学家,两家合一,正好克服了哈耶克这个怪人涉猎的范围过广的麻烦。然而,现在很难读到两位先生的译本了,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本可以说是最不理想的,
译者过多,翻译之大忌。这样一部简短有力的著作让六个人来翻译,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转帖 百度知道“ 通往奴役之路的作品鉴赏 ”---回答者
1条回答举报描述不清违规检举侵权投诉|2016-05-12 16:28大庄家0ch4|四级
5. 哈耶克 通向奴役之路 自由是绝对还是相对的
“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
因为社会是人的社会,法律承认个人的个体自由,但是有个前提,个体的自由不能影响到他人的自由。这也是一个基本原则。比如说,你有听音乐的自由,但是听音乐这个自由不是绝对的,半夜12点,开着大音乐,影响他人休息,这个就不是你的自由了,就不应该了。因为你的听音乐自由影响到了他人休息的自由。
综上,所以说自由只是相对的,当个人的自由不违法法律、公共道德,他人自由时,你充分可以享受这种自由,如果影响到了上述这些,自由就要受限制。这样社会才能有秩序,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