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声》的句子赏析
课文中对李京京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多,充分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他的要求被老师拒绝后,“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表现了他执着、倔强的性格。怀念乡下爷爷和妮儿的段落,少年心理活动描写得更加细腻、真切。
当京京纠正赵小祯的错误时,同学们嘲笑他“妒忌”,他内心的委屈通过“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非常切合孩子的心理。最后他朗读时的内心起伏,更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况,让人感动。
2. 《心声》黄蓓佳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236613339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心声》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
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遭到老师拒绝,通过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小说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
小说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儿童文学集》。黄蓓佳,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1972年开始中发表作品,出版《黄蓓佳文集》等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集、儿童文学作品20余部。其中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分别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
3. 赏析:《心声》文中有关李京京的人物形象的句子
请求朗读被拒。放学了,程老师还在为公开课搞布置,这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而自发的一种行为,正如许多的老师一样,他们看不到下面幼小心灵的想法。相同的遭遇让李京京有了与《万卡》故事的共鸣,让他有了朗读的欲望,这种愿望让他不安,“眼巴巴地望着老师”,这是怎样一种期盼的表情啊。只得到老师的一句“又是你不定神”的评判,强烈的表现欲望让他“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以嗓子沙哑为由,老师干干脆脆的“不行”,让他垂下头,愿望还在心中燃烧,“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一个孩子孩子的纯真愿望被老师的武断和私利打蔫了。一个可怜的李京京!
树林自读入神。回家路上的一片静悄悄的树林让他的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万卡》的故事让他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了一丝温暖和慰藉,因此,他读懂了万卡,读懂了那种“期待、盼望、急切”的心情。这种阅读的幸福是短暂的、酸楚的,因为“林子里静悄悄的,两只小蜜蜂在附近嗡嗡地飞”,最终“心里难受极了”。
指正朗读被笑。京京的那个纯真的愿望,让表演朗读的书声“追”上了回家的他,让他趴在窗户外听。当他听到赵小桢带着撒娇腔调的朗读时,从心底里叫出来:“不是这样的!”。“你又不是老师。”这句话道出的不仅仅是赵小桢的想法,而是道出了那个时代师生关系的一个缩影。李京京只能得到同学的“哄笑”和讥讽,这里是一个委屈的伤心的李京京。
勇敢朗读动人。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当老师安排的表演因慌张的赵小桢中断时,李京京不安,心里充满一种情感,他终于“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全班只有他一个个人举手!他的勇敢和坚持让他获得了朗读的机会。遭遇相似,情感相通,让朗读充满感人的魅力。让两个晶亮的泪珠从自己的眼睛里滑落,让“教室里一片寂静”,让赵小桢轻轻抽泣,让程老师声音发颤……他用自己的朗读赢得了朗读全文的机会,他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不可遏止的情感让他朗读了原本两个人的内容,他在心里请老师原谅,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只是过去没有人关心和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