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村居的诗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王驾《社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白朴《天净沙·秋》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1326239》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寇准《江南春·波渺渺》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2. 关于村居的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
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是这个吗?。
3. 村居的古诗
村居
北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bīn)州(今陕西彬县)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佑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佑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村居
清代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生卒年不详,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
4. 村居中的名句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清),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村居 【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目。
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
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
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
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辛弃疾诗作赏析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1,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2,溪头卧剥莲蓬。 1.吴音:泛指南方话。
相媚好(读上声):用以形容柔软悦耳的南方话,同时也有逗趣取乐之义。 2.无赖:顽皮。
〔导读〕 词中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情趣。“醉里”二句,采用倒装句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卧剥。
5. 根据提示写诗句
1.《村居》和《乡村四月》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出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描写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和繁荣。 2.“多情自古伤别离”,诗人王维送好友元二是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诗人高适在与好友董大分别时却没有伤感,只有宽慰,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 村居的诗句
正是二月早春。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老鹰。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垂下来,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像是在抚摸堤岸。 ⑷ 散学:杨柳枝条很长。
【注释】 ⑴ 村居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风筝,充满了生活情趣: 鸢,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译文] 绿草茂盛。 ⑶ 醉,一个“醉”字:迷醉,杨柳拂堤,陶醉,又字拙吾,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住在农村。
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字象一,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
早春二月。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微微摆动,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放学。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清代诗人。 ⑸ 纸鸢。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用一个“拂”字。纸鸢,草长莺飞,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黄莺飞舞,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⑵ 拂堤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