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00字作文:我心目中的十大元帅朱德
陈毅是一个极富诗情的元帅、外交家。
他多彩的人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人生经验。 他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一般而言,一位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身上或多或少带有一些“酸气”,而陈毅,却没有这些“酸气”,将经历的苦难、艰辛转化为一行行诗句。他与恶劣的大自然,与黑暗的社会顽强地搏斗着,他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济世救民的宏愿,他用艰辛和汗水铸成了他诗的精魂。
他的诗中透出坚强不屈的毅力,有着他对光明的渴盼,有着他战胜困难的决心。他写道: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艰难的战争环境成为他冶炼灵魂的熔炉,愈艰难,愈能显见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
三年游击战争,面对敌人的“刀尖”,他没有退缩,他在莽丛中躲过死亡。在他认为行之将死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千千万万生活在黑暗社会的人民,而是为这些未解放的人去继续奋斗:“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自古道“国家不兴诗家兴”,这句话告诉我们的不是以国家的衰亡来换取对诗人的培养,而是说诗人对苦难家园的倾心关注。陈毅身处乱世,他强烈地关注着国家、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身处逆境,却不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动摇自己的意志。他有着对美好未来的畅想:“严冬过尽绽春蕾”。
陈毅是多情的。痛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他饱受艰辛和灾难,但这些在他诗歌中却以浪漫、梦幻的笔触表达出来,他以苦为乐,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革命的豪情,对光明的前途憧憬,尽写诗中、词中。
苦难多彩的生活经历,温柔敦厚的热情,幻化成一个儒雅清丽的将军形象浮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 他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元帅。
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为革命功不可没。在巴黎,他参与学生运动,被押解回国,是他参加革命的起点。
“八一”南昌起义,他追赶上革命队伍,和朱德一起率起义军走上井冈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他率军参与了五次反围剿,运筹帷幄,一次次灵活机动地打击了敌人,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胜利,为红军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军长征,他因伤留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在敌人心脏里闹革命,这无疑是很危险的,也是很艰难的,陈毅不仅坚持下来,而且还使南方的游击战争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游击队,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下了一块硕大的基石。抗战时期,他领导的南方游击队组建成新四军,一方面,他率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另一方面,他机智地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一起起反共摩擦事件。
解放战争中,他率华东野战军连续取得宿北、鲁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慨,率军全歼敌王牌军74师,继而挥师参加淮海战役,从山东一直打到江南,攻下南京、上海,解放了华东大片国土。他转战千里,尽心竭力地为革命奉献着他的才智和勇气。
解放后,他又积极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为上海。
2. 描写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的一件事列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作战指挥上的教条主义和专横作风而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第5军团参谋长。
长征初期,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执行后卫任务,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1934年底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
1935年1月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甩开了敌军主力,使伤亡大半、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短期休整。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
会后,协助毛泽东等组织指挥了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等战役,使部队跳出了敌军包围圈,直插云南北部,并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渡过天险金沙江。5月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同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进入大凉山,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
继而指挥所部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打开红军北上的通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方针,在逆境中和朱德一起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被张国焘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请采纳。
3. 十大元帅十大将介绍
共和国的骄傲----------十大元帅十大将 授衔简介: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十大元帅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主席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
“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
毛主席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 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 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
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
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毛主席对他则别有看法。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