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三心二意的句子
《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割席”的故事,便是对“道不同不相为谋”极为清晰的阐释。
管宁与华歆本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一次,两人一同在园中锄菜,发现地上有块金子。
管宁视而不见,继续挥锄,视非己之财与瓦砾无异。华歆却将金子拾起察看,仔细想过之后才将金子丢弃了。
华歆此举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所为。还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附近有官员华丽的轿舆车马经过,前呼后拥十分热闹,管宁依旧同往常一样安心读书,而华歆却忍不住将书本丢到一边,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
此举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于是,管宁毅然将二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与之分坐,断了交情,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事情很小,确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而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及交友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当朋友之间所追求的东西有着悬殊的差别之时,就可能在以后的路上分道扬镳。
因此,朋友未必能够一路通行。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创业,然而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会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使友情破裂。
2. 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日记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小猴子的故事:一只猴子看见一片桃林,结果它就飞快的爬上树,偷了很多的桃子,它走着走着,忽然又看到一片玉米田,它又把桃子放下去摘玉米,一会他摘了很多玉米,过了一会他又看见一片西瓜田,它又去摘了很多的西瓜,结果他把玉米又放下了,正当他回家的时候,它看到了一只兔子,追了半天也没有追上,结果它一天下来,什么东西也没有获得。
其实那个时候听这个故事也就是把它党组一个故事来听,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但现在再仔细的回味一下,还有几分道理。
由这个故事,我又想到了现在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只是一味的认真学习、刻苦、从小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技能,就去报班,让孩子更早的去学习,接受知识。开家长会时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有什么科目不好,家长就会给他报班补课,让家长来教育孩子不好的科目,却几门课,补几门课,哪门不好补哪门,直到把孩子不好的补上去,但是,通常情况下是再补也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会导致这个孩子的去他科目下降。
而在美国就不同了,孩子刚学时,老师就会与家长交谈,看看孩子比较擅长哪几门,或什么方面,然后家长就会请老师专门给孩子补他擅长的方面,或者鼓励孩子去发展自己学得较好的方面。这种教育与我们现在的中国教育完全不同,结果是,这个孩子再这方面越来越好,甚至最终会在这个方面有所成就有所贡献。
教育完善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同时也要有一心一意的习惯,一心一意的学习,一心一意的看书,一心一意的考试,一心一意的做每一件事,这样你才会觉得充实,觉得事半功倍,觉得有所作为。才能接近成功,所以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
3. 用三心二意写一段话
1、新协议,只追求三心二意扩展导致卡里。布朗的著名的结论,财政政策未能出示恢复,因为它“没有尝试”。
2、神对三心二意的委身、部分的顺服、以及你用剩了的时间和金钱都不感兴趣;
3、今天早上吉姆上课时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4、现在显然不是三心二意调查的时候——在官员纠缠不放的同时,我们最好的侦探都参与到这个案子的调查中,并千方百计找到答案。
5、至于查尔斯·达尔文本人,也觉得风是个三心二意、不讲效率的信使,直到今天,认同这个观点的还大有人在。
4. 论语中关于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的句子
成功的秘笈,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心无旁鹫,专心做事做人……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
苏轼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人做事心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
心无旁骛 旁;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3234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心无二用 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做自在人 .
虚壹而静 .
发愤忘食,乐已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三心二意,得不偿失。
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摄,金石可镂.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一个人对于人生愈有经验,对工作就愈专心。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在能力或技术方面,并不一定有很显著的差异,如果能力相等的话,当然专心的人必定获胜。只要做事专心一意,他必定胜过能力虽强,但用心不专的人。 ——姚乐丝·卡内基
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惟认真坚持所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小猴子不三心二意写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