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三个好句子
1.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2.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3.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全文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
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
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
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
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
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
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
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
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
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
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
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
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见了。
祝英台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
祝英台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她已爱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师娘做媒。可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
自从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后,回到学馆,他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师请了假,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台完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啊,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我父亲已经硬逼把我许配给马家了!”梁山伯一听,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
2. 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蝶”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梁祝的诗词比较少,具体如下: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朝代:清朝
作者:史承豫
原文: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一双蝴蝶又飞来
译文:现在的读书人去剩荒台,每年可以可以看到宁波梁祝墓上春风吹拂而生长的野生青苔,上司的桃花开的很灿烂,红红火火。
在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常有蝶聚,当地有“双蝶节”农历三月一日,也就是祝英台的生日。爱情,是如此奇妙,如此夺目,如此不朽,就连分离、死亡都黯然失色。
扩展资料:
梁祝故事
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排行第九,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生得聪明娇美、活泼灵秀、纯真执着。从小喜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她不甘世俗,不让须眉,千方百计说服父母,女扮月老祠邂逅的会稽穷书生梁山伯。
两人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兄弟”。不一日,二人来到会稽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穷,未能如期而至。
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会稽郡下辖鄮县(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马文才风流倜傥,学识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骑射功夫,在书院中雄冠群英。他仗着时任太守的父亲和自己的各种优越条件,在学友中聚集一班纨绔子弟,屡与梁山伯、祝英台作对。
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3.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参考资料:
4. 能给我讲一下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
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
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
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
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
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
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解放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
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
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李世济曾在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时上演此剧。
芗剧传统剧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编剧,源出“锦歌”唱本。剧本保留了“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几乎每一场都有大段独唱或对唱。
其中“英台哭灵二十四拜”最为突出,一百多句唱词缠绵悱恻,曲牌使用了芗剧的所有哭调,一拜一调,连接紧密和谐,组成了类似曲牌联缀体的成套唱腔。在“安童买菜宴山伯”、“楼台宴请十二盘”等出中,从菜名、菜谱到俗例、俗语都来自闽南特有的民情风俗。
“讨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丝、割裤带寄赠,也属闽南风俗。全剧情节不同于其他剧种。
如英台无父而有母张氏,马俊也同在杭城求学,无“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见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着重表现英台奔丧哭灵。
幕表戏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狱见证前身”、“还魂生子征番”等情节,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尽情倾吐了梁山伯爱、恨、恋、怨的复杂心情。1978年岁陈德根根据邵江海本、台湾歌仔戏和越剧演出本综合整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漳州市芗剧团演出,在一个剧场曾连续上演三百场。
1979年,钱天真、洪彩莲分别扮演祝英台、梁山伯,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的称号。
5. 求梁山泊跟祝英台的誓言语句.
1、(祝):白玉环蝴蝶坠,蝴蝶本应成双对,岂知你我自作主,无人当它是聘媒!
(梁):纵然是无人当它是聘媒,我也要与你生死两相随。
(祝):梁兄句句痴心话,英台点点泪双垂,梁兄啊!梁门唯有你单丁子,白发娘
亲指望谁?只怪我,英台无福份,梁兄你还是另婚配。
(梁):那怕是九天仙女我都不爱。
2、(祝):我为你泪盈盈,终宵痛苦到天明!
(梁):我为你汗淋淋,匆匆赶路未曾停。
(祝):我为你气难平,几次伤了父女情。
(梁):我为你碎了心,那有良药医心病。
(祝):信难守,物难凭,枉费当时一片心。
3、(梁):春蚕到死丝方尽,英台呀,我不到黄河不甘心!
4、祝:他财大势大是他马家的事,我的心早许给了梁家了,我与山伯生不同衾死同坟
宁死不上马家门。
5、(祝):梁兄啊!楼台一别成永诀,人世无缘同到老。原以为天从人愿成佳偶,谁
知晓姻缘薄上名不标。实指望你唤月老来做媒,谁知晓喜鹊未报乌鸦叫,实指望笙
管笛箫来迎娶,谁知晓未报银河断鹊桥,实指望大红花轿到你家,谁知晓白衣素服
来节孝。
6.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介绍,要简短点
这是一个,还有: 第一幕 卡普雷特家中 当晚伯爵家中正为茱莉叶的生日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
茱莉叶的表哥提拔特与维洛纳城年轻的贵族帕利斯伯爵讨论起茱莉叶的美貌,正巧卡普雷特伯爵夫妇有意将茱莉叶许配给帕利斯伯爵,但茱莉叶却无意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决定终生大事。当众人转身前往宴会厅用餐后,几位蒙面「不速之客」悄悄登场,原来他们是卡普雷特家的死对头--蒙塔鸠伯爵的儿子罗蜜欧、以及他的友人莫库修与班佛里欧。
罗蜜欧原本无意前来(因为他有预感:此行将会遇上麻烦事),但莫库修则极力怂恿罗蜜欧冒险一试。此时一阵骚动声,罗蜜欧一行人赶紧躲了起来,结果是茱莉叶和奶妈回到大厅。
茱莉叶告诉奶妈:她宁可活在年轻的美梦中,也不要把往后的生命交给婚姻。(咏叹调:我愿活在美梦中) 躲在一旁的罗蜜欧望着茱莉叶的美貌出了神,他情不自禁走上前去,并自比为虔诚的信徒,想要一亲「圣人的双手」;茱莉叶逗趣地回说:既是虔诚的信徒,就不应该亵渎圣人的手,但罗蜜欧却机警地答道:信徒的嘴不只是用来祷告的,他请求茱莉叶顺了他的愿望,好叫他了一桩心中大事。
茱莉叶害羞地伸出双手,让罗蜜欧轻轻一吻;但两人在问起对方身份时,却恍然发现:彼此竟是仇家的身份! 此时提拔特回到大厅,听见罗蜜欧说话的声音后,他揭穿了这位蒙面访客的身份;原本两人差一点又陷入剑拔弩张的局面,后经卡普雷特伯爵圆场,暂时化解了一场冲突。茱莉叶则像是失魂落魄地离开大厅,罗蜜欧在友人催促下,也匆匆离去。
第二幕 朱丽叶寝室外的花园 尽管先前在舞会中得知:自己的心上人竟然是仇家!但茱莉叶似乎并不在意。深夜时分,准备就寝前,她独自来到阳台上,思念着方才打动她芳心的罗蜜欧;茱莉叶对着月儿高挂的夜空,倾诉对罗蜜欧的仰慕。
此时,罗蜜欧悄悄潜入卡普雷特家后花园,来到茱莉叶卧室的阳台下,正巧听见茱莉叶的倾诉,罗蜜欧一时情不自禁,遂攀上阳台,对茱莉叶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意。两人交换誓言,要一辈子相爱,并且约定第二天前往劳伦斯神父的教会,私下互定终身。
第三幕 第一景 劳伦斯神父的修道院 前一晚与茱莉叶的楼台会后,罗蜜欧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早,就与茱莉叶相约、秘密地赶来劳伦斯神父的住处,请求代为证婚。神父虽知这是一次冒险,但他仍满心期望地为两位年轻人证婚,但愿透过这样的联姻,能够化解卡普雷特与蒙塔鸠两家间长久以来的冲突。
第二景 卡普雷特城堡外的街道 婚礼后的当天上午,罗蜜欧的仆人四处寻找主人的下落;寻到卡普雷特城堡外头时,又与卡普雷特的家臣发生口角冲突,随后罗蜜欧的友人莫库修与班佛里欧、以及茱莉叶的表哥提拔特也纷纷加入战局,双方一言不合,再度开打。 罗蜜欧赶到时,原本希望化解又一次不必要的争斗,未料提拔特竟暗中刺杀莫库修。
罗蜜欧眼见好友丧命,一时情绪激动,随手抓起莫库修的佩剑,将提拔特一刀毙命。维洛纳亲王闻风随后赶到,当下做出决定:罗蜜欧被驱逐出境,永不得回到维洛纳! 尽管先前在舞会中得知:自己的心上人竟然是仇家!但茱莉叶似乎并不在意。
深夜时分,准备就寝前,她独自来到阳台上,思念着方才打动她芳心的罗蜜欧;茱莉叶对着月儿高挂的夜空,倾诉对罗蜜欧的仰慕。此时,罗蜜欧悄悄潜入卡普雷特家后花园,来到茱莉叶卧室的阳台下,正巧听见茱莉叶的倾诉,罗蜜欧一时情不自禁,遂攀上阳台,对茱莉叶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意。
两人交换誓言,要一辈子相爱,并且约定第二天前往劳伦斯神父的教会,私下互定终身。 第四幕 朱丽叶的寝室 罗蜜欧与茱莉叶新婚当天-也正是罗蜜欧被判驱逐出境这一天-的深夜里,两人互道最后的告别。
茱莉叶虽然怨恨罗蜜欧杀死了自己心爱的表哥提拔特,但她更不舍罗蜜欧的离去;罗蜜欧则反过来安慰茱莉叶:只要是活着的一天,终究会有再见的日子。随后天将破晓,罗蜜欧赶紧整装离去。
(否则依照法律:被判决驱逐出境者,若在第二天仍未离去,将处以死刑!) 卡普雷特伯爵一早带着劳伦斯神父前来,伯爵告诉女儿茱莉叶,提拔特临终前尚有一愿望还未实现,那就是:将茱莉叶许配给年轻的帕利斯伯爵,而且要愈快办理愈好;卡普雷特决定当天即完成婚事,同时要茱莉叶好好准备准备。待卡普雷特伯爵离开后,茱莉叶请求劳伦斯神父解围,神父从怀里拿出一瓶「毒药」,并告诉茱莉叶:喝下之后待药效发作,看上去虽然像是死了一样,但只会昏睡几个时辰,而神父将利用这段时间赶紧通知罗蜜欧潜回维洛纳,并带走茱莉叶,远走高飞。
茱莉叶原本半信半疑,但为了罗蜜欧,她一口饮下毒药,静待欢喜的时刻来临。而在稍后的结婚典礼中,正当帕利斯伯爵准备将戒指戴上茱莉叶的手指时,药效突然发作,茱莉叶果真昏迷不醒,众人以为她香消玉殒,原本欢乐的气氛也一转为悲伤的哭泣,只有劳伦斯神父在一旁静观其变。
第五幕 卡普雷特家地下陵墓 原本神父派人送亲笔信给放逐在外的罗蜜欧,未料信差中途耽搁,未及时将讯息送达,而罗蜜欧却早已听说茱莉叶过世一事,他买了一瓶毒药(这是真正的毒药)连夜偷偷赶回维洛纳,并溜进卡普雷特家的。
7.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详细的版本:梁山伯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读书勤奋,且生性乐善助人,赴杭城尼山书院求学。
而祝公达则独霸一方,其女祝英台不仅聪颖敏慧,好学不倦。山伯与乔装的英台在城内遇上,惺惺相惜义结金兰,来到书院后,曾救他们的侠士路秉章亦前来求学,三人结为知己。
英台屡次险被山伯发现其为女儿身,巧施妙计脱离。为掩人耳目,英台只好接受书院夫子程雍之女儿丁香的爱意。
未料,山伯再次撞破英台扮回女装之身,山伯又被妙计所骗,但对英台的美貌留下深刻印象。 程雍向英台提亲被拒,丁香落落寡欢,执意寻死,英台有告知直相,丁香一时无法接受,但在情绪平复后,二人化为姊妹之情。
祝威酒醉后无意向宜兴府太守马俊升之子马文才道出其妹英台秀丽脱俗,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之事,使文才对英台起了好奇之心。 文才转来尼山书院读书,乍见英台虽女扮男装,却是俊秀脱俗,屡藉机亲近,一次,更于英台沐浴时,趁机潜入,迫英台就范,英台却言文才若要强占己身,但此心仍属山伯,文才暂且放过英台。
文才表面装作友善,为英台保守秘密,内里妒火中烧,多次伺机陷害山伯。山伯中计险送命,与英台反而因患难而加深情谊。
秋围试举揭榜,山伯高中魁首。英台、山伯均得回乡,英台暗示要山伯尽快来祝家提亲,迎娶九妹,山伯似懂非懂,直至师母言明英台身份,山伯才恍然大悟,待发派官职后,立往祝府提亲。
山伯偕母喜孜孜地来祝府提亲,未料却惊见公远夫妻竟是杀害山伯生父的仇人,梁母拉了山伯立刻离开祝家,梁母深怕二十多年的冤怨再起,遗害山伯前程,不愿说明。公远力阻英台与山伯见面,积极推动与马家亲事,并深锁英台于闺房内。
梁母见山伯非英台不娶,遂道出其身世,出伯原是姓赵,其父赵庆平为马俊升、祝公远联手杀害,山伯惊闻,决心重审二十多年前的杀父血案。英台获悉山伯义断情绝之意伤恸不已,悬梁自尽,幸及时获救。
山伯夹在爱与恨之间,亦感矛盾痛苦。山伯知杀父之仇全是马家一手策划,欲法办马俊升,未料文才棋高一着,先一步扣山伯以贪污罪嫌。
英台求救山伯,被迫答应文才。为除后患,文才暗中用杀手取山伯性命,梁母为保山伯而身受重伤,山伯亦奋不顾身保护母亲,其孝心感动杀手,因而放梁家一条生路。
山伯巧遇英台,英台执意将梁母带回祝家疗伤。不料,被公远发现,文才欲亲自解决二人,幸梁家得以逃离。
英台在成亲前夕,竟与梁家一同患难,深感一切皆为天意。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与祝母的认同,躲在荒废的尼山书院。
山伯与英台在书院内举行简单的婚礼,后得知丁香被赵中书所害而沦落风尘,决定设法赎出丁香。英台乔装回祝家拿钱,与祝母不胜感慨。
英台回祝家之事被文才知道,并跟踪至尼山书院,幸山伯英台顺利逃脱,但文才继续穷追不舍。 文才带兵追捕,危急关头,已成为征西大将军的路秉章出现解救了他们,并将文才定罪,押解进京。
赵中书假传圣旨,救下文才。文才立即带人赶往尼山书院,把山伯打成重伤,弃置荒野,后被丁香救回梁家。
文才掳回英台将其玷污,发现英台非完璧之身,盛怒之下将其痛打,并丢在祝家门口。英台遭此巨变,神智错乱,六亲不认,只对山伯有好感。
一日,山伯为英台试穿梁母所做的新衣,触动了英台的记忆,神智恢复。两家一笑泯恩仇,山伯择日前来迎娶。
祝威出差回到江南,认为文才能助他青云直上,要英台嫁入马家,遂向文才告密英台神智恢复。祝父母被文才抓走,而山伯英台等则逃离,丁香自愿前去与文才交涉,谎称山伯与梁母丢下英台径自逃命,英台心死,愿意嫁与文才为妻,救回祝父母。
岂料文才发现新娘乃是丁香假扮,拦下了正欲逃走的山伯、英台等人。文才抓住英台,将山伯毒打至死。
英台与山伯是否从此阴阳相隔,难难两人最终只能含冤化蝶。结束! 最早记载的是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 具体版本细末是这样: 唐代文献 中国许多古代典籍中都记载了梁祝的故事。
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张读的《宣室志》中写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
山伯,字处仁。祝先归。
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
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
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在《鄞县志》、《宁波府志》、《宜兴荆溪新志》中皆有记载梁祝的故事。 宋代文献 张津《乾道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
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
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宋《咸淳毗陵志》载:“祝陵在善卷山,岩前有巨石刻,云‘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
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 元代文献 白朴创作“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杂剧[3],不传于今。
8. 梁山伯与祝音台的故事是真的吗
历史上是真的有这么两个人存在的。不过,关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都是后人撰记出来的。他们两个其实是不同朝代的人,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俩的墓在同一个地方。因为这事比较有传奇色彩,后人就逐渐,逐渐的发挥他们的想象为他们编造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我听说祝英台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有名的侠女,梁山伯是后来才有的,比祝英台晚好几百年.梁山伯是个好官,死后人们给他造坟墓,偶然发现地底下有块碑,经证实是当年祝英台的墓碑,由此断定这儿正是祝英台长眠的地方.于是人们将两人葬到一起,让他们做一对夫妻.因为祝英台死的时候还年轻没成亲,梁山伯也是孤身一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梁山伯与祝台的短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