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不渡我 我自渡魔 这句话完整是什么
佛不渡我 我自渡魔 这句话完整是“佛不渡我,我自成魔,若不自渡,小心苦陷”。出自《妙法莲华经》。
译文:佛度有缘,我若信佛则是我与佛有缘,佛必渡我。佛非在我心外,佛,就是觉悟,是宇宙人生之真相,是宇宙人生之根本法。我人既在宇宙之中, 于是佛其实藏于我之心中,即曰自性。自性是佛。破迷开悟,最终见佛,即是见悟自己的本性。
佛在我心,佛即我之本心,非是他人外加于我者。不要排斥佛这个概念,视同于自身,还有什么不相信,不接受呢。
我若勉力求取佛缘,即是自信,亦是信佛。于是最终能至佛国,觉性宇宙人生真相,成就佛果,解脱苦厄。若有一时不能成就者,则生善道,常有佛缘,终必成就。不是佛渡不渡我的问题,是自己渡不渡自己。
我若勉力求取佛缘,即是自信,亦是信佛。于是最终能至佛国,觉性宇宙人生真相,成就佛果,解脱苦厄。若有一时不能成就者,则生善道,常有佛缘,终必成就。
扩展资料:
《妙法莲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
《法华经》二十八品共八万余字,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思想也无法深刻领会。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法华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
第二、本经流通分共有十六品,不但流通品目比其他经文多,且按本迹二门的分法而有两个流通分,失去往常序、正、流通三分法的一般次序,使读诵者无法清楚把握《法华经》全体的格局。
有鉴于此,笔者从《法华经》会三归一、开迹显本的要旨出发,对本经的基本架构作一大略概括,按品分科,显明重点,使读诵此经者对法华经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真正悟解佛说这部经典的一乘妙意,契入佛陀出世的本怀,达到学有所获,修有所证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妙法莲华经
2. 天不依我,我必逆天
“若不自渡,小心苦陷”----回复“佛不渡我,我自成魔”
答:
佛度有缘。我若信佛则是我与佛有缘,佛必渡我。
佛非在我心外。佛,就是觉悟,是宇宙人生之真相,是宇宙人生之根本法。我人既在宇宙之中, 于是佛其实藏于我之心中,即曰自性。自性是佛。破迷开悟,最终见佛,即是见悟自己的本性。
佛在我心,佛即我之本心,非是他人外加于我者。不要排斥佛这个概念,视同于自身,还有什么不相信,不接受呢。
我若勉力求取佛缘,即是自信,亦是信佛。于是最终能至佛国,觉性宇宙人生真相,成就佛果,解脱苦厄。若有一时不能成就者,则生善道,常有佛缘,终必成就。
所以,第一句话的答案是:不是佛渡不渡我的问题。是自己渡不渡自己。
第二句,如果自己不度自己,即我不自求觉悟,甘愿迷糊度日,那结果到底会怎样?
下面分成几个小节,一步一步作答,个人浅见,真心为善,谨供参考。如有不妥,请原谅,请指正。
第一节、需知,天地是大生命。我等卑微之极。内容展开,请见后文注解。
第二节、凡圣可转化,转凡为圣,又不可妄自菲薄,自卑过甚。此即信佛学佛,成圣而渡众,以一己力,能有益影响众生,群蒙敬仰,自知其份量,不卑而不亢了。
第三节、以常人目力所见,唯见人、畜(畜生道,亦称旁生或傍生),不见鬼道、地狱,亦不见天道、圣道。譬如盲人,自身犹不能见,众多感官,才能见他人,见畜。同第一节,不能因自己所不能见而以为没有。需知,人畜之外的有情生命,一般并不以人畜之形存在,或大或微或变幻,非人五官轻易能感知。有人声称能见,而我自己未能实感知。不一定是其人谎言妄说,是我不知,是我不能感知而已。本人幼时,常见蚊帐上有古人驰骋车马之动像,有人说,这是幻觉。那么现在要明确的是,幻觉,给人同样有真实的感受,你根本不能否认他的功效。正如别人欠我一块钱,与我欠别人一块钱,分别用数字+1 和 -1表示一样,他们都是数。同样,幻觉来自心有所感,是不可以通常感官来感受的非人非畜之众生的化现。你若执妄为真,至于妄于真对你并无分别,那你能说幻觉没有用吗?进一步,于觉悟者而言,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一个大的幻象,而我们习气使然,习惯了,执着了而已。我们看狗是那么的可怜,在吃屎;而天人,圣者,看我们这些可怜人,比我们看狗吃屎,心中的心怜还有重上好多份呀。只是我们不知,我们就象吃屎的狗,吃着屎,吃得那么津津有味。
第四节、幻觉有真实的效用。幻觉,是众生的某种示现方式。幻与真是相对而言的。于觉悟者,人生一场,是幻象,是虚妄。凡夫习气使然,执着沉迷其中,认妄作真,认幻作实而已。本来,人的幻觉,就是鬼道、地狱道、天道、圣道等的一种化现方式,这个要明确。到了境界现前,你的心意融入其中,就与之同道了,没什么稀奇。有些人,植物人了,受尽痛苦而不能言,实际就是身在人间,心志沉陷于地狱之中呀,因有外缘救渡,或可转回正常人生。有些人,作恶为非,及至身不存,心志陷于地狱,就是实实在在的在地狱了,无缘救拔,那是长劫苦逼,难有出期呀。
第五节、我若不信自性佛,即我自不渡我,我当如何?六道轮回,一不小心,堕落地狱,若善缘少福德薄,自信力不坚,则寻遍心中无有余力相救拔者,长陷苦厄。小心呀。非人不救我,实我所感知一切,皆是我之缘,皆是我之因与果。结善缘,结佛缘,则是自己在救自己呀。这宇宙本真只有一个,在各人心中又各有一个;觉悟了,超脱了,自由自在,本来只一个,就是这样子,各人的感知都是通的,五眼六通;沉迷了,执着了,只有自己这一个,还狗吃屎津津有味,不知舍弃小我,得大我;忍贪去嗔不痴迷,毕竟自由真正乐。哎,今生若不得自度,只怕连吃屎的狗都难做!看狗吃屎,念我此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可笑吗?观狗吃屎而思出离,当成圣道而无悔!
第一节、天地是大生命之注释:
恒星普照万物,催生万物,恒星是大生命;行星负载万物,滋养万物,行星亦是大生命。我们郑重称名曰乾坤,或天地。天地何以大能大德,久寿而济养万物?天地无私而寡欲,天地是大生命,天地实有本心,以救济众生为己任,为众生之父母。切莫以为天地无心。天地之大心圣境,非我凡夫所能妄测。譬如暗夜,人不可视物,则天地经行有常。简单的说,X光线就可以了知人所不能见,中微子就能洞穿万物不留痕,这些都是老天的眼睛呀。凡夫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就说天没有眼。需知我们的一切都是天地化生,我们的一切都在天地掌控之中,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是那么的卑微。
3. “谁是渡我的佛”的完整句子是什么啊
此语最先的出处似乎已经很难考证了 这里有三首诗,也不知哪个才是最先,但都有真意, 【谁是渡我的佛】 夜夜经抄,年年斋戒,何来懊恼重重。
凭阑悄思,且许问东风。 若说菩提能渡,又怎个、不渡从容? 万丈红尘独自飘 腥风血雨人间洒 巨浪翻腾人依船瘦 江山飘摇水里煮 上善若水,红尘里、谁是渡我的佛? 【谁是渡我的佛】 我是一朵失语的莲 站在极致的风口 携一身尘埃 寻找梦中的彼岸。
那些不曾开口的光 耗尽了似水流年的欲望 百无禁忌 只是理想的寓言 不被祝福的孩子 藏着等爱的心 仓皇出逃 一如逃出虎口 绝不回头。 那令我诞生的温柔像是诅咒 从此进入我的肌肤和血管 进入我温温的骨髓 湿湿的脚步随风而张 一夜之间开满千百个方向 叹息 在冬天里挂满冰凌 那是我百年孤寂的风姿卓越 我知道我的一生注定残缺不全 注定凄凉如水 不可挽救 而神 不知道我冷 用黑色环绕着 而人 不知道我伤 用禁忌紧箍我 我是人神戏谑的产物 失却了堂皇的身份 从此沦陷天涯 暗自妖娆 你有如莲花在水中舞 不事喧哗已令整个黄昏倾倒 你戴着光圈站在我面前 我已无处可逃 你在黑暗中奇怪地生活 在这条魔力大道上 永远遮掩着自己的绝望 所谓伊人 所谓红颜 只是一朵转瞬消亡的烟花 明日世界终结时 你却独在水中央 【谁是渡我的佛 】 灵魂因痛苦而在夜色中独舞 夜空沉默 只有在雪中才想起千百个轮回 且啜泣无声 所有的星都隐没寂寞一如风中的尘 真寂寞是雪是我独自置身于雪中 如沉沉的夜色甚至不敢有一丝疑惑 所有含泪的眼里都有我 所有飘落的雪花都是我忧伤的影子 眺望千山我的灵魂开始远行 沉默立于一番花飞花落之间 于缓慢且无声息的雪之间 于天与地苍茫笼罩的气势之间 南国的江边有我或者没有我 岸边高大的落叶乔木轻声探问 我是什么 谁是渡我的佛呵 这样缓慢而无声地落下 凝聚成这样一种漫天沉默的力量 我想飞可有谁能告诉我 该怎样才能飞 我厌倦我的忧伤 如同我早已厌倦的这座麻木的城市 我想飞请告诉我 什么是我可以远离的 什么是我可以在前方等待的呵 也许雪的心事亦是我的心事 也许你该似今夜这般如期而至 骑着高大英俊的白马而至 天堂里会有我的忏悔 我的忧惧不是对于死亡的到来 而是城市上空漂浮着的腐烂气息 今夜有我或者没有我并不重要 我只不过是个自语的睡眠者 瞬间依然会在天空飞舞 永恒依然会在零下十度的今夜 随风而来然后死去 谁是渡我的佛呵 今夜的我是不是应该 踏一枝芦苇渡江而去 真寂寞是雪 而我能否在雪中寻找到真寂寞 天国的声音在我手中 我的额头也该闪一轮月之清辉吧 让我看得见星空下独舞的灵魂 虽然是这样缓慢而无声的力量 虽然所有的星都已隐没 虽然所有想飞的心都寂寞 那么去告诉大地吧 也许雪的心事就是我的心事 也许我只能是个自语的睡眠者 所有的水源都将被污染 谁是渡我的佛呵 天使轻语 也许只是你自己 南国的江边有我踏歌而行 那夜 我将踏一枝芦苇渡江而去。
4. 佛不渡人人自渡的典故和含义
赞叹“普明喜心 ”师兄所引解说!末学从另一个角度说说这个问题:
比如木材可以燃烧,石头无法燃烧。这是因为木材中含藏的碳元素可以被氧化,而石头却不含碳元素。因此,众生若欲成佛,必定含藏某种可以成佛的因素。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时说过:“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一切众生成佛的根本原因。即是“佛法第一义谛”:第八识如来藏。也叫“真心”“真如”“法身”“如来”“涅槃”。。。.
这个真心,永不生灭而能生万法。一切众生千差万别,唯此真心毫无差别。因此:“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
若是未具此真心,即非有情,名为无情:比如木石瓦砾。永远也不可能得度,也永不可能成佛。若是本自具足此真心,则会在缘熟之时得度,在无量劫的不断进修之后圆成佛道。
因此,众生是因本自具足真如如来藏而得度,而成佛;并非诸佛世尊之威神力而能得度、成佛。
此外,佛有三身:应化身、报身、法身。其中,法身佛即是上述真心,一切有情本自具足。这个法身佛,永远是无作无为,无说无示,远离见闻觉知,永不了别六尘万法的。因此,他根本不可能起心动念:要度某人,不度某人。因此,度人者,说法者,皆是妄心。诸佛如来之法身从未说法,亦从未度人。是由应化身、报身说法度人。因此,经中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来无所说”“49年未说一字”。
那么,怎么“自度”呢?第一步就是要开悟明心:现前观察到自己本具的真心(法身佛)。而后方能由真心入手,在超过二大无量数劫的长久修行中,不断“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成佛唯一可行之道。
这个“开悟明心”,却不简单!在“菩萨52位阶”中,唯余第十七位。前十位:“十信位”就需要一劫乃至一万劫的修行。需要在深信佛法,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信根坚固的条件下努力修集福德,定力,慧力等“三资粮”。直到三资粮具足,得遇真悟菩萨引导,才会开悟明心入菩萨数。
愿一切有情早成佛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5. 佛欲渡人人不自渡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佛不度众生,因为是你自悟、自修、自证,自度的。佛在《金刚经》上很坦率地告诉我们,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
1 佛不度众生,因为是你自悟、自修、自证,自度的。佛在《金刚经》上很坦率地告诉我们,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
2 佛对众生的帮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把你过去今生种种业因果报说清楚,让你自己觉悟。
3 佛看我们迷惑颠倒,他以种种方便来诱导我们、开启我们,希望我们豁然觉悟,又恢复到本觉,这就是佛度众生。
4 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以度众生为本怀,诸佛实实在在巴不得你立刻成佛,这是佛度众生的本愿。
5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佛教。“慈悲”是指无条件的爱,“方便”是指用最合适、最便利的方法去教化众生。
6 佛度众生,最终的目标是教你成佛,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当中,念佛法门是至高无上!实在讲,念佛这个法门,在末法时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7 众生业障深重,不用念佛法门,没有法子度众生;不用这个法门,众生不能在一生圆成佛道。佛度众生,如果没有方便法门,就度不了众生,所谓“大开方便之门”。
8 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的方便——第一方便门,无论什么人,如果依念佛法门,决定得度,决定觉悟,决定成佛。
6. 享受挫折带来快乐的名言
用《至理贤文》回答你的问题。这是一本用名言警句,编辑的一本书。希望你喜欢。
追求的过程比结果更快乐
一心向前冲,我有诺言待实现。如同箭般生活
人人皆在途中。“冲”是来自一股心灵的力量,
这股力量的源泉就是我们心灵的梦想。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承诺,生命已为人指定
方向,就等着去实现,谁想遵守它,证明谁找到了
人生目标。但不等于谁就能轻易取得自己想要的结
果。
轻而易举地就能把它实现,兴许还会使很多人
滋生骄矜的情绪。往往易得之物不知惜,易取之果
反无乐。山川峻险景物美,道路艰难福更大。
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若说人生
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二是得到了
想要的东西。那么追求的过程,就成了介于两种悲
剧之间的喜剧。因为它代表的是种绝佳的精神状态
既没有永远眼巴巴地观望的无奈,也摈弃了攥在
手里捂出汗的无聊。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人性真静;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人性真乐。只顾
低头向前冲,沿途风光无劲赏。生命不在于结果而
在于历程!相对于结果的辉煌或暗淡,追求的过程
更显其意义与价值。过程充实与丰富,使人生命充
满欢乐。
============================================
【一心向前冲,我有诺言待实现。如同箭般生活,人
人皆在途中。】——一门心思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我
在心中为自己许下一个承诺,等待着自己去实现。就好像
箭一样的生活着,每个人都在路上。
【易得之物不知惜,易取之果反无乐。】——容易获
取的东西,人们不知道它的可贵。容易取得的成果,反而
让人感受不到快乐的刺激。
【山川峻险景物美,道路艰难福更大。】——山岳﹑
江河高而陡,才显得这里的一景一物会更美丽。事业的路
上困难重重,反而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大大的幸福感。
【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佛不会帮
我渡过这个难关,只能我自己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不要
一心想只着成功到达目的地的快乐,我们更应该好好享受
这个过程。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人性真静;乐
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人性真乐。】——山
水之间的安静,不算真正的安静,从山水之间归来,回到
喧嚣的都市和工作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心中那份安静,
才是真正的安静;锦衣玉食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能
够苦中做乐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只顾低头向前冲,沿途风光无劲赏。】——只顾着
低着头向前加快脚步的赶路,那么这沿途的风光,就没
有精神和兴趣去好好的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