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世俗的句子
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
宋·陆静《醉书》。浩歌:大声歌唱。天真:这里指不加矫饰的本性。这两句大意是:放声高敦震惊世俗,狂言真语一任本性。陆游常以“浩歌”“狂语”指点时弊,对抗世俗,吐露性情,宣泄积郁,诗集中的不少《醉歌》、《醉书》等等。其实是非常清醒的作品,要了解其性情怀抱,不可不读。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醉书》
试看千寻松,直干无柔媚。 世俗名言
清·盛枫《盆花》。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两句大意是:请看千尺高的松树,树干笔直,毫无柔媚之态。温室里盆裁的花草,千矫百媚,令人赏心悦目,可是经不得一点风雨,过时纷谢,一无消息。山野间松高千寻,挺立不倚,毫无柔姿媚态,凌风雪,傲严寒,四季常青,它才是值得人们敬佩的形象。可用来咏松树,也可以用来赞美那种具有崇高品格不肯媚世的人。
清代学者 盛枫 《盆花》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东汉哲学家 王充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寒枝:寒天的树枝。这两句大意是:孤鸿拣尽寒枝却不肯栖身其上,宁愿在寂寞的沙洲苇丛之中忍受寒凉。这是苏轼初到黄州寓居定慧院时作的一首词,下阕写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íng醒),~。”当时作者刚出囹圄,惊魂未定,心境孤寂。他以秋夜残月下的孤鸿自况,表现自己不肯随人俯仰、与俗沉浮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词人孤高的品格与非凡的意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首词里,鸿似人,人似鸿,鸿与人已凝为一体,虽有寄托却不露形迹,格奇语隽,可谓神品。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卜算子》
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英国诗人 拜伦
一切世俗的权力都会使人成为无赖。 关于世俗的名言爱尔兰剧作家 萧伯纳
要精明地处世,但不要那种世俗的精明。弗·夸尔斯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
2. 仿写句子仙人在山中远离世俗才能成仙
成仙是有可能的,但难度非常百大。
《楞严经》提了一个‘仙道’,也就是仙人,原则上还是属于人道,只是与一般人很不相同而已。人若是修布施持戒,并且用一定的方法修行,就有可能成为仙人。这是楞严经中所提度十种类型的仙人:
绝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精行仙知 坚固交道媾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照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道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通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专行仙。
天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空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游行仙 坚固金属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飞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3. 怎样远离世俗
不知道你所指的世俗是具体指哪个方面,还是包括了全部的所谓世俗。
世俗是和社会并存的,只要存在社会就存在世俗。没有人能够远离世俗。
学陶渊明去一个世外桃花源吗?即便是真的到了那个桃花源,可仍旧离不开世俗,因为你要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问题,而世俗的去找能够糊口的来源。而这个来源是无论谁都无法逃离的世俗。
要想远离世俗,或许可以:一、不去做违反世俗的事情。不去做触碰能引起世俗争端的事情,那么也就不会有让你觉得因为世俗而备受压力或者约束的感觉了。
所以要么就顺着世俗去做事,没有涟漪,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世俗存在感了。二、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真的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有一种我为人人的心境。
世不世俗关键在个人的心里,如果能够调整的好自己,让自己把这社会上的一切都看清了,也就不会有世俗感了。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
何处才有千江月?内心明镜勿远寻。
4. 表达想远离是非的句子有哪些
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若不能学会装聋作哑,远离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如何能进一步修内心深根蒂固的烦恼障碍。
是与非本是相对的,外人在不了解内情的情况外是很难作出判断的。
因此尽量少去掺和是非,甚至要远离是非。
是非产生有许多原因,环境是一个重要原因。小至家庭大至社会都是这样。
如果一个人整天地为工作为生活忙碌着,没有空闲,我以为是很少有可能生出是非来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十分清闲,无所事事的话,则有可能产生许多是非来,有句老话说“无事生非”。因为他有时间去制造是非,张家长,李家短的,唯恐天下不乱,这种情况既有损人利己的,也有损人不利己的,反正就是不喜欢太平。
另一种是非之地就是有目的地损人利己,希望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当面还说着你的好坏,背后却给你无中生有、还会去打你的小报告,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中,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