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季羡林的《黄昏》+赏析赏析200字
曾经读过不少描写黄昏的诗文,读过茅盾笔下那气势雄浑的黄昏,也读过何其芳笔下那寂寞惆怅的黄昏,还读过诗人勃洛克那缠绵悱恻的黄昏……;惟独唐代诗人李商隐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略带伤感的咏叹,在头脑中还留下些许印象.然而,前不久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黄昏》,我却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觉,茫然地静坐在电脑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自己是被季先生那瑰丽的想象所打动,还是被文中那轻梦般的黄昏所折服.总之,我被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黄昏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白天与黑夜的过渡,是黑暗的序幕、漫漫长夜的起点.但在季先生的笔下,黄昏却是神秘的,是平凡无奇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黄昏天天与人们打着交道;然而,它却是十分美丽迷人的:“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 …… 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可叹人们为何不能发现它的美呢?我们不就正好是将美丽的黄昏关在门外的那些人吗?黄昏天天与自己擦肩而过,却无法发现它的美丽之所在.还是罗丹说得好:“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人们为何总是缺少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呢?也许这正是作家区别于一般人的地方吧!“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借用王国维的话来形容季先生的散文是再恰当不过了,阅世浅,性情真也许是季老散文动人心灵的原因之所在.初读《黄昏》,你会觉得文章与其他写黄昏的散文无别样之感;但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其实它极具条理性.文章按逻辑顺序行文,衔接流畅,一气呵成,读者在读后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熨贴之感.文章开篇用“有几个人觉到黄昏的存在呢?”的问句引出话题;通过第3,8段的自然过渡和衔接,一卷黄昏来去图便悄然展示在读者面前;最后一段再次理清文章的线索,认真读完这一段,你便会对文章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真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之典范也.文章着重描写了黄昏来和去的情形.作者发展了他超凡的想象,运用纷繁的景象编织了一幅疏密有致,清幽寂静的黄昏图,类似于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因此,我们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遨游在瑰丽想象的海洋,感受其语言的馨香,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愉悦感.我同意有人的评价,说季先生老年的散文是以大朴无华为其追求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季先生不会华彩铺陈.他的早期散文,描写风物,其色彩之浓艳,章句之炜华,几乎令人怀疑他就是印象派大师莫奈之流,以《黄昏》一篇为其代表;如果用“笛之悠扬、鹤之嘹唳、酒之醇芳”,都无法描述季先生对黄昏的感受,这是一曲精彩的《黄昏颂》,或许只有斯特劳斯的音乐可以和它比美.对于文章的写作手法我不想多说,大家都知道文章运用了比喻,通感,顶真等多种手法将黄昏描写的生动而逼真.文章中多次出现“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的日色”这些意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作者正是想要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来唤起读者心理的共鸣,事实上,他做到了.而“夜来了,慢慢的漆黑的夜,闪着星光和日光的夜,流动着暗香的夜——只是夜,长长的夜,夜永远也不完,黄昏呢?——黄昏永远不存在人们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这段黑夜与黄昏的对比,你是否意识到作者分析的精辟呢?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你不妨拈来几处自己细细地品味品味吧! 应该有600左右了,够你写了吧。
2. 季羡林《黄昏》好句的鉴赏
原文: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不关心,寂寞地,冷漠地,替人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
鉴赏:黄昏,它悄悄的来临,无声无息,在日落之前,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所以说它不论人们是否对它关心,它都会来临,并且是寂寞地,冷漠的,黄昏的颜色是带有梦幻般的色彩的,因为有晚霞的映衬,所以显得更加的迷人,它的色彩不是如火般浓重,而是如霞般淡雅,所以作者会说它反射在镜子里,会产生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3. 季羡林的散文《黄昏》的赏析
作者以精巧华美的笔触,极写黄昏之美,但那种摄人心魂的极致的美,是那样的短暂,而在城市中忙碌的人们,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欣赏它,体悟它,从中获得心灵的宁静,黄昏被人们关在门外了。
作者以细致敏锐的观察,丰富广阔的想象,来书写黄昏,并赋予这种自然现象,以人格化的特征,把读者引入了一个真切美妙而有些许伤感的境地,让你不由自主的去玩味,让你在缥缈朦胧之中慢慢感悟黄昏所蕴含的深意,文章结构严整,而又不失灵活,波澜起伏,错落有致,带着欧化色彩的自言自语,不温不火,不紧不慢地款款诉说,亲切又耐人寻味
4. 季羡林《黄昏》里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好句】:
1、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
2、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3、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
4、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
5、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
6、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黄昏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
7、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
8、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
9、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10、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cheng)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
【好词】:
1、残梦
【拼音】:cán mèng
【解释】:谓零乱不全之梦。
【造句】:独倚夜门栏,眺望遥远的彼岸,残梦润无声,似雪一般飘落心头,流光里缱绻是满怀的衰伤……
2、暮色
【拼音】:mù sè
【解释】:黄昏时的天色
【造句】:暮色中的小村庄升起了缕缕炊烟。
3、溶入
【拼音】:róng rù
【解释】:一般指液体的汇容
【造句】: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能永不消逝;一粒沙,只有投入大地,才能聚集力量。一个人只有依托集体,才能实现价值。
4、阒静
【拼音】:qù jìng
【解释】:亦作“閴静”。寂静;宁静。
【造句】:唯有阒静沉淀千年,方能心情气和提及“曾经”。…,气象殊异、幸而你依旧是你。给予我索骥之图,不能视一切为虚无。
5、薄冥
【拼音】:báo míng
【解释】:意为傍晚时天色昏暗。
【造句】:傍晚时的天色是薄冥的。
5. 找《季羡林》黄昏里的好词好句
1、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2、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3、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4、“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5、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6、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7、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8、“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9、“我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10、“我的家乡在山东.泰山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6. 黄昏 闻一多诗歌赏析,帮忙鉴赏一下
1·修辞:拟人(如:喜得满面通红等);比喻(如黑黯好比无声的雨丝等)
2·不一样。黄昏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特殊的地位在于:它是黑夜将至、生命沉寂的过渡期。因此,李诗中黄昏显得颓靡,而失去了催人进取的活力。
而闻一多闻一多的“黄昏”则浸透了生命的意趣和节律,满怀少年人的好奇,有属于青年文明的审美意象。体现青年学子本身的求知欲、进取心与青春浪漫的激情。充满轻快乐观的情调。二者感情基调不同,对黄昏的认知角度也不同。(再适当结合诗句分析。)
7. 黄昏 季羡林 阅读答案
1.B(黄昏本无所谓从哪里来,助手的追问与回答,不是科学的回答,只是一种诗意的想象) 2.这段话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写出黄昏短暂易逝,来去无踪,朦胧美丽的特点,(2分)传递出了助手对黄昏独到的感受,以引发人们对黄昏的关注,表达形象、生动、准确、凝练。
(2分) 3.①从视觉的光线色彩角度,写出了黄昏如梦似幻,朦胧微明的特点。(3分) ②从听觉的声音的角度,写出了黄昏有一种幽美的轻适的阒静。
(3分) 4.黄昏短暂易逝,而其降临的时刻,光线渐趋暗淡,人们多已归家,在家中准备着的生活,无暇欣赏美丽的黄昏,这仿佛是黄昏孤独的宿命。(2分)文中反复提到这句话,是为了强调黄昏虽美,却被人遗漏,孤独成为黄昏的重要特点之一。
表达人们错过黄昏这一人间胜景的遗憾。(2分)感悟3分,略(大意对即可,谈感悟,能自圆其说即可。)
8. 黄昏 季羡林 阅读答案
1.B(黄昏本无所谓从哪里来,助手的追问与回答,不是科学的回答,只是一种诗意的想象) 2.这段话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写出黄昏短暂易逝,来去无踪,朦胧美丽的特点,(2分)传递出了助手对黄昏独到的感受,以引发人们对黄昏的关注,表达形象、生动、准确、凝练。
(2分) 3.①从视觉的光线色彩角度,写出了黄昏如梦似幻,朦胧微明的特点。(3分) ②从听觉的声音的角度,写出了黄昏有一种幽美的轻适的阒静。
(3分) 4.黄昏短暂易逝,而其降临的时刻,光线渐趋暗淡,人们多已归家,在家中准备着的生活,无暇欣赏美丽的黄昏,这仿佛是黄昏孤独的宿命。(2分)文中反复提到这句话,是为了强调黄昏虽美,却被人遗漏,孤独成为黄昏的重要特点之一。
表达人们错过黄昏这一人间胜景的遗憾。(2分)感悟3分,略(大意对即可,谈感悟,能自圆其说即可。)
9. 听雨季羡林语句赏析
非常完整的 :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
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
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
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
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
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
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
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
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
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
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
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
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
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
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
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
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 14、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15、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16、“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
10. 瞬间黄昏的赏析
瞬间黄昏的赏析;
这是一篇美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出了黄昏的美。并运用了许多的好词佳句,在让人感叹之余又能牵引人的感情。黄昏,有许多人写,然而作者却能抓住黄昏的孤伤之感。实在是一篇很好的写景美文!
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阵阵花木夹杂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风儿吹走了我一整天的烦恼,我情不自禁地低吟浅唱着。这时给以我的不是痛苦和伤悲,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悲感,这份悲感并非悲哀的感觉,它是一种无与伦比而悲壮的心情,当你向西远眺时,那熔金般的烈焰,渐渐的由绚烂归于平淡,那一瞬间,一种温馨的感觉便会从心中油然而生。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我在校园的操场上惬意地漫步着,步子放得那么的轻,那么的慢,似乎不愿意去打扰这醉人的黄昏。
疲惫了一整天的眼睛,在这时候,瞩目西方,只见斜阳已经衔着山巅了,残阳如血,霞云似火,给校园、树林、河流、村庄、山峦镀上了柔和的胭脂红色,周围还放射着淡淡的金光。
池鱼归渊,炊烟唤子,客旅兼程。夕阳吻地的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于是投林的倦鸟,也便如诗人焚烧的诗稿,载着夕阳的殷殷血焰归去了……
一阵清爽的夜风扑面而来,仿佛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置之度外了,身体的每一根紧张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恣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再往下看,一条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调和晚霞的红晕,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而竹子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丽似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们心目中倍增亲切;几条小渔船归航了,在河面划开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纹。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了,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