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言绝句怎么压韵
七言绝句就是每句七个字。最基本的押韵要求是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平仄也相同)。第一句最后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绝句对平仄的要求比较宽。学习的时候可以先搞懂“押韵”和学会分辩字声的“平”“仄”后,再慢慢对照“律绝”四种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现代七言绝句和古代的押韵方式是一样的,通俗的来说,一二四句每句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拓展资料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七言绝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七言绝句
2. 数词对偶的诗句
数字往往是枯燥无味的,然而诗歌中引用数字,却别有情趣,诗意盎然。明代广东南海状元伦文叙以一至十个数字,作了一首题为《新娘》诗:
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
搽得五六七钱粉,妆成八九十分标。
这首绝句把十个数目字依次均匀地嵌进句中,极为自然巧妙。
又有一次,有人想难倒伦文叙,取一幅百鸟图,请他题一首要写出百鸟的绝句,他用不足十个数字作诗云: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相传,乾隆皇帝在江南欣赏江边月色时,只见岸边泊着一只小船,船上坐一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长竿垂钓。乾隆见此情,兴趣大增,当即令一随行大臣用十个“一”字作七绝诗一首,把所见情景描绘出来,这位大臣沉思片刻,呤道:
一丈长竿一寸钩,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天一地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十个“一”字同天、地、月、人、物的巧妙结合,把当时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乾隆和大臣们连声叫绝。
宋朝学者邵唐写过这样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人在短短的二十字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至十这十个数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旅途风光,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
数字诗为我国旧杂体诗的一种,把不同的数字嵌进句中,不但别具一格,诗味浓郁,而且意境仍然清新幽深。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她曾写过一首诗,连用了十个一,但不给人重复的感觉: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册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勾画了一幅“深秋僧人晚归图”
而清代陈沆的一首诗,更勾画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渔翁垂钓图: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百尺楼前丈八溪,四声羌笛六桥西。
传书望断三春雁,倚枕愁闻五夜鸡。
七夕一逢牛女会,十年空说案眉齐。
万千心事肠回九,二月黄鹂向客啼。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博客首页七言对偶佳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