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抄《囚绿记》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作赏析
1、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
正因为常春藤的向光触发了作者的情思,作者才借它的这种执著精神来抒发自己内心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含蓄地赞美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本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4、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在结构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由前文对绿的热爱过渡到下文的“囚绿”。 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这句话既隐含了作者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又表达了对光明和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6、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这句话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
其实这句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地无限期望。运用问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7、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
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8、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
当然,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 9、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表达我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
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囚绿记》赏析 《囚绿记》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
如果是朱自清,写“绿”不稀奇,因为他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欢花花草草。当把这篇散文的作者陆蠡的人生历程和“绿”放在一起看,就会引发很多的联想。
陆蠡是一名烈士、为了自由和民族,遭到日寇的屠杀。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战士都该是铁血汉子,粗犷,充满豪气,而不该有朱自清似的“温柔”。
而陆蠡选择了写“绿”,这种不和谐原因何在呢?我觉得,这正深刻地写出了血性男儿心灵中真实的另一面:他的生活中不但有斗争,还有和睦,有对美的热爱。战斗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和平安逸才是他内心真正的需要。
从他对绿叶的描写看,他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你看,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只有诗人才会写出。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当一种东西侮辱了他的精神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逼他去抗争,他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无憾。也许通过陆蠡,我们能思考出为什么那么多文人会投身革命,为自由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裴多菲,拜伦,柔石,郁达夫……这一串光辉的名字,仿佛在诠释着什么才叫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武夫为革命献身,值得我们尊敬,一个文人献身了,更值得我们尊敬。
联想到如今的许多作家对社会的阴暗面漠不关心,失去了文人的骨气,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2.关于《囚绿记》中的某些语句怎赏析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 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纺织的彩虹——绚丽辉煌; 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 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 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 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 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如果说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换成其他词语)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暧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要的——毅力。
(“毅力”可换成其他的词语)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岛,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生命”或“信念”可换成其他)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 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 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毅力”可换成其它词语)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 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成熟是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成熟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成熟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侯;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如果推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夫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夫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青春是一枝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枝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
即使青春是一叶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
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
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地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地翻飞盘旋,执着地寻求。
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春蚕死。
3.囚绿记的句子点评
为表现青藤的性格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青藤形象跃然纸上。
这一部分继续为下文张本蓄势。,被囚在屋中的藤蔓仍然渴望着外界的自由与阳光。
它的枝条“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但“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
正如作者所说,“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是一种过失。但是,那绿色比喻的“葱茏的爱和幸福”、“猗郁的年华”让“我”无法自拔。
那生机勃勃的绿,为“我”作着无声的歌唱,装饰了“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即使那绿藤因失去自由和阳光而渐渐没了青葱的颜色,变得娇弱,即使“我”因此而自责,也仍然舍不得放弃这份温暖,如同荒漠中的人对于水源的渴求与不舍。
那是一种“生的欢喜”,后来作者离开北平,那片绿色才得以释放。
4.【囚绿记中描写绿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描写绿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恋绿和囚绿两个阶段中,比较形象的句子有: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此处明确写出绿色比喻象征成“葱茏的爱与幸福”、“逸豫的年华”囚禁的无声歌唱的小鸟'形象生动,道出了绿色带给人的无限欢愉和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交代了作者囚绿的动机.下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提供每个结构中对“绿”的形象描写,帮助您理解分析.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每个阶段中都有对绿的详细描写,具体分析如下: 择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恋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囚绿(8~12段). 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观景甚细.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念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希望能帮到你,祝好.。
5.摘录囚绿记中抒情的句子(全部找出,而且要有赏析)
1。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明作者的心境已与自然融为一体,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境相似,
2。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人,来自尘土,又将归入尘土,人在自然中生长,因为身边有花草树木,有山水土石,而自然的颜色,莫过于代表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绿色了
3。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因为作者将绿枝牵到房里之后,它依旧伸长、攀援、舒放,而且比它在室外长得更快,它并没有因为被囚禁而萎靡枯死,所以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