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万里的悯农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不堪岁里闰添长
《注释》
(1)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广大。
(2) 荞麦:荞麦,植物名,种子磨粉可制饼或面,亦食粮的一种。
(3) 空花:佛家语,亦作「空华」。病眼看每见虚空中有华,而实无华,故谓之空华。这里不一定是用佛家语,但意可通,是指无实之花。
(4) 已分:早就料知。
(5) 闰:即闰年,此年有闰月。
《赏析》
诗人把笔触伸向广大的现实社会层面,去关心众生的生存问题,包括他们在生活上所遭受到的困顿以及诸种社会病态现象,这种从自我理念所投射出去的诗创作形态,在宋代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单以钱钟书所著的《宋诗选注》来看,梅尧臣的〈田家〉、〈陶者〉、〈田家语〉,文同的〈织妇怨〉、王安石的〈河北民〉、陈师道的〈田家〉、李纲的〈病牛〉、刘宰的〈野犬行〉等等都是。
悲悯众生的苦难是诗人的一种道德使命,在杨万里的诗中,常表现出这样的情怀,彷佛也是己饥己溺。当然他所悲悯的对象不见得会读到他的诗,但诗人或者其他的知识份子总有读到的,若果执政者也懂得白居易所说的「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那麽可能就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问题,说不定就能解生民於倒悬呢。
〈悯农〉写的是农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饥饿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闰年,苦难的岁月感觉上更加的漫长了。没有写的当然很多,譬如说租税问题就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
前面二句扣住诗题,稻、麦皆是农人赖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乐都由它引发,如今它们一是「不多黄」(结实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看到这种情况,农人已能预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饥饿度过「残岁」,既已看天吃饭,而老天偏不给饭吃,只得认命了。这已是难忍,又碰上今年闰了一个月,岁也就「添长」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诗人写出农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农民生活的某一层面写下了证言。
2. 杨万里的悯农诗意
1、诗意
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2、原文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3、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他主张抗金,屡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他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通俗明畅,清新活泼,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是当时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民间疾苦和农家风俗有深刻了解,其诗作多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同情农民之作。他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是我国古代作诗最多的作家。有《诚斋集》。
3. 悯农(宋)杨万里的诗意
1、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2、《悯农》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3、译文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4、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他主张抗金,屡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他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通俗明畅,清新活泼,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是当时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民间疾苦和农家风俗有深刻了解,其诗作多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同情农民之作。他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是我国古代作诗最多的作家。有《诚斋集》。
4. 一年级杨万里的悯农的诗问
(1)关注、熟悉和了解农人的生活,客观地反映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
(2分) 对农人不幸的遭遇给予深挚的同情、感叹和思考。(2分)(2)①杨万里的诗,直接再现了灾年情景,稻遇旱情,麦遭霜冻,造成粮食歉收。
荒年农民已作好忍饥挨饿“度残岁”的准备,可又偏偏遇上闰月之年,还要挨过更长的灾年了。这样层层蓄势,将农民的痛苦、无奈、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2分) ②陈宗远的诗,先叙述了农人按节令日常十分繁重的农业劳作,农活一个接着一个,令人不堪重负;再感叹如此苦作也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需要,更谈不上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了,艰辛的付出与回报的微薄极不相称,形成极大的反差,诗人为其鸣不平。(2分)。
5. 杨万里的《悯农》内容是什么
杨万里《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不堪岁里闰添长。
【注释】
(1)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广大。
(2)荞麦:荞麦,植物名,种子磨粉可制饼或面,亦食粮的一种。
(3)空花:佛家语,亦作「空华」。病眼看每见虚空中有华,而实无华,故谓之空华。这里不一定是用佛家语,但意可通,是指无实之花。
(4)已分:早就料知。
(5)闰:即闰年,此年有闰月。
【赏析】
诗人把笔触伸向广大的现实社会层面,去关心众生的生存问题,包括他们在生活上所遭受到的困顿以及诸种社会病态现象,这种从自我理念所投射出去的诗创作形态,在宋代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单以钱钟书所著的《宋诗选注》来看,梅尧臣的《田家》、《陶者》、《田家语》,文同的《织妇怨》、王安石的《河北民》、陈师道的《田家》、李纲的《病牛》、刘宰的《野犬行》等等都是。
悲悯众生的苦难是诗人的一种道德使命,在杨万里的诗中,常表现出这样的情怀,彷佛也是己饥己溺。当然他所悲悯的对象不见得会读到他的诗,但诗人或者其他的知识份子总有读到的,若果执政者也懂得白居易所说的「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那麽可能就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问题,说不定就能解生民於倒悬呢。
《悯农》写的是农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饥饿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闰年,苦难的岁月感觉上更加的漫长了。没有写的当然很多,譬如说租税问题就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
前面二句扣住诗题,稻、麦皆是农人赖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乐都由它引发,如今它们一是「不多黄」(结实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看到这种情况,农人已能预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饥饿度过「残岁」,既已看天吃饭,而老天偏不给饭吃,只得认命了。这已是难忍,又碰上今年闰了一个月,岁也就「添长」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诗人写出农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农民生活的某一层面写下了证言。
6. 古诗 (宋)杨万里 悯农 注音
〈悯农〉写的是农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饥饿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闰年,苦难的岁月感觉上更加的漫长了。
没有写的当然很多,譬如说租税问题就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 前面二句扣住诗题,稻、麦皆是农人赖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乐都由它引发,如今它们一是「不多黄」(结实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
看到这种情况,农人已能预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饥饿度过「残岁」,既已看天吃饭,而老天偏不给饭吃,只得认命了。这已是难忍,又碰上今年闰了一个月,岁也就「添长」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诗人写出农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农民生活的某一层面写下了证言。
7. 把杨万里的《悯农》改写成一篇短文100字的作文
从前 ,有一家农民,他们有五个孩子,全家只能靠种地来维持生活,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
一个夏天的中午,爸爸看见和苗中间的杂草长高了,于是就去除草。可是这正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着正在除草的爸爸,汗水很快就把衣服淋湿了,爸爸又累又饿,但他还是咬牙坚持。过了一会,爸爸把草除完了,他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多么想喝一口水,吃一碗饭呀。可是他家已经两天没粮食吃了,只能靠吃一些野菜过日。孩子们饿得直哭。想到这他为了秋天多打一些粮食,又爬起来干活去了。
直到傍晚他才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路过大财主家,往院子里一看,只见院里花天酒地,财主一家正在吃晚饭,桌上地下全是米粒,一家人好像没看见这些粒似的,仍说说笑笑。爸爸看到这里想起自己的孩子正在挨饿,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回到家里,他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知识丰富懂道理的人,不要像财主的家人一样,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小儿子听了爸爸的话,开始天天去私塾那爬在窗户上听老师讲课。他学到了很多知识,长大以后,他成了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当他想到以前的生活和父亲干活时的情景,就写下了著名的一首诗《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