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万里路,上一句是什么
读万卷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释义: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出处: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扩展资料
《画旨》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全书共有一卷。中国画论经秦汉到西晋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至明清二代,重在传承总结,集其大成。董其昌《画旨》力倡南北宗论,崇南抑北,观点鲜明,导引了其后三百年中国画的风格走向。论体系完备等。
《画旨》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全书共有一卷。《画旨》原载《容台别集》卷四,与《画眼》、《画禅室随笔》互有同异;不乏重见迭出之处,当非董氏自己手定。其中以禅之南北二宗拟山水画分宗一段,与莫是龙《画说》同,童书业、俞剑华均归之于莫氏。
《画旨》杂论画法、画家、鉴赏、品评,由于作者是著名画家,深知此道,所论颇有精到之见,对明末及清代画坛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行万里路的上一句
行万里路的上一句:读万卷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释义: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出自明朝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原文选段如下:”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扩展资料:
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
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是杜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这样的句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明末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另一种说法宋朝的刘彝,但出自何处没有查到.个人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古训,历史应古,不应出自明董其昌. 不管出自何处,谁说的,但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之于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4. 【以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为题的作文】
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这不是一个句子,这是一个词组.这是古人对追求和认知的一种态度,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文章.在网上,很多人认为“行万里路”的价值要远远胜过“读万卷书”,宣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社会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但读书一直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书作为知识的载体,也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书不是万能的,说实话,一个人读没读过书,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决定他的成败.刘邦、朱元璋都没读过书,他们照样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但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在当今社会里他往往寸步难行.因为读书能为你铺平前进的道路,省去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的麻烦.而且书所独有的历史魅力及文化底蕴能引发人对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人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人只有思考和拥有智慧,才不会感到空虚.所以,我更倾向于将“读万卷书”看成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行万里路”,这是一个“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漫长历程.真正有胸襟,有远大抱负的人,是决不愿意偏安一方的.李白在嗟叹“行路难”的同时,依然憧憬着“长风破浪会有时”.杜甫在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依然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见解,在前进中逃脱学习别人经验的束缚.读书让人把知识转变成智慧,行路让人从知识中提取自己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不知行路,不知实践的话,他将永远拘泥于窠臼,碌碌无为.“行万里路”代表着实践和能力,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只读书不行路是迂腐,只行路不读书是盲目.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拥有充实而美好的人生孔孟博览群书之后,周游列国亲见亲历,终成儒家大师.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方作鸿篇巨制.“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每个人都能借鉴的求知模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读书把知识拉长成智慧,实践将知识积淀成经验,在时间无限的横坐标里,放大成人生的价值.读书不止,行路不止,我在路上,你呢?。
5. “行万里路”的后一句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出自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释义:董其昌谈画,认为只有多读书、多游历,才能胸中有丘壑,作品成气韵。
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扩展资料
一是要多读书,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要多游历,现代交通发达,旅游业繁荣昌盛,不用像古代徐霞客那样苦行,但要想如徐霞客那样在游历中获得生命的宽度,却需要今人付出更多的思考。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的名言
这话到底是谁说的,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很多说法:
一种说是杜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这样的句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说是明末画家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个人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古训,历史应古,不应出自明董其昌。)
三说是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四说是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
还有一种说法宋朝的刘彝,但出自何处没有查到。
不管出自何处,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之于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