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怎么样
一直觉得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曾经一度为了创作需要(塑造人物)而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现在觉得,明智。
:) 有些东西还是不是太明白。阅读速度也很慢。
因为我是门外汉的缘故才比较吃力吧,但笨鸟好在很勤快,不懂就查,问,找,翻,往往为了一个小问题就了解到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知识。算是意外收获吧。
这书是很好的。我觉得。
就算不喜欢,也不能否定大师的学说。当时买的就是“哲人咖啡厅”这个系列的,感觉不错(全价呢><)只可惜那时候还不知道荣格,不然一起买回来研究。
还是那句话吧,喜欢人文关怀,心理探索的亲们,可以读。可以收藏。
2. 谁看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我有点看不懂,这正常吗
这个相当正常,一切的学习过程都必须由初级到高级,想要看懂佛洛伊德的心里哲学,就需要有一定的哲学功底。
在外国,想要学哲学,必须要从宗教开始,也就是说首先你必须在宗教方面合格了才可以学习哲学,其实哲学入门比较容易,尤其是外国人的哲学体系,当你对西方哲学有了了解之后,就可以试着看心理学了,这个时候看对你来说要容易的多!!
反正我是这么过来的,如果要看中国人写的心理学,大可不必如此!因为丢弃了老祖宗的东西去学习西方的心理学,具有先天的畸形,所以我建议你去看原著!如果你的外语水平好的话,如果不行,还是看一些老版本的好!因为那时候的学者非常勤奋,并且很具有职业道德!
3. 豆瓣读者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浅谈佛洛依德性心理学 关键词:科学、性爱、文明、变化、解释 内容摘要: 佛洛依德关于性爱文明的一些个别含义的解释,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系列看法。
正文: 在这里我不得不抛开所谓的矜持,开始一段关于人类性生活的大胆阐述。 在此之前,我细心研读了佛罗伊德的著作《佛洛伊德心理哲学》一书,对其中的《性爱与文明》此章节进行了细心的阅读与理解,并试图与这位大家产生共鸣。
“‘性’一词究竟有何意义,这可是不易严正规定的。也许,只有和两性差别有关的事才可用来作为‘性的’一词的定义。”
【1】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佛洛伊德在性的定义上兵没有做出非常明确的定义,似乎只给一个类似定义集合的概念,圈定了有关性的范围。 就连这样大师级的人物也不敢为人类所共识的又不能够深刻理解的“性”下一个确切的意思,从中看出大师的谦虚,特别是给后代人更广泛的想象空间和研究领域。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早年也接受过一些家庭或是学校的性教育,后来自己也一直有自我学习,但是要理解这样一个广泛而深邃的词汇,终究还不够完全,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疑惑和矛盾问题。 在我看来,“性”,区别于男女之间的一种状态而已,以至于其中的很多含义,就无法自我挖掘出来。
就连佛洛依德自己都说“那未免是太空泛而不确定了”。 对于性生活的理解,如果我们只是以性的行为作为一个中心点,也许便会以为“性”的意思就是指由异性的身体(尤其是性的器官)上所有的快感的满足,最狭义的来讲,意即指生殖器的接触和性的动作的完成罢了。
真的这样的话,就不奇怪有那么多人一谈到和性有关的字眼就脸色顿变,也不奇怪很多人仍然把与性有关的事情都想象成极端龌龊肮脏的勾当。对于这种观点和看法,我想一个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必须剔除迂腐的想法,以正确和学术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有关“性”的信息。
正如佛洛依德说阐述到的“假如把生殖的功能当作性生活的根本意义,那么就不得不把自慰或甚至是接吻等事摒拒于‘性’”的定义之外;但是自慰、接吻虽然不以生殖为终点,但仍不免为性的,这点可毋庸置疑。”【2】西伯雷(H。
Silberer)所谓的“无所不错”(coveringerror)的结果,因而无完善的定义可言。 但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明白“性”一词研究究竟有何意义。
大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性’,意即指两性的差别、快感的刺激和满足、生殖的功能、龌龊而必须隐藏的观念等。”【3】我个人给予性的定义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里面也包括了很多想到的龌龊的一面。
一谈到性,许多同龄人的话题会不自觉地引到“性心理变态”一词上,这样的描述在很多外国名著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在一些生活奢靡的时代和国家中。 佛洛依德将这样的群体分为两类,其一是其“性的对象”(sexualobject)已经改变,例如同性恋者。
其二是其“性的目标”(sexualaim)已经改变。【4】对象改变便出现恋物癖者,而目标改变所导致一些人出现虐待倾向。
第一种在实际上求其特殊方式的性欲满足,第二种仅在想象中求满足,不必有实在的对象,但运用幻想将它创造出来。 这篇文章中,所讨论的话题似乎让人感觉有些不自在,但是这些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却能够或多或少的看到遇见,甚至发生,我以这样的方式阐述,也希望我们能够以正确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有关性的问题。
下面说阐释的内容仅是我个人非常赞同的佛洛依德本人的观点。 佛洛依德本人在对人类“性的”研究的历史中,不自觉地便会追溯到儿童时期的性生活。
他说:“因为分析症状而引起的回忆和联想,常常可远溯到儿童期的初年。” 正如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一切变态的倾向都起源于儿童期,儿童不仅有变态的倾向,而且也有变态的行为,和其尚未成熟的程度正相符合。”
【5】估计这样说,一定会引来很多人的非议,一定会否认儿童也有性生活,一定会否认儿童的行为和后来的变态有任何关系的论证。 对于佛洛依德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开始让我匪夷所思,但是看完他的论证后,我不得不把靠向他那边。
我这样理解,如果性的兴奋、性的需要、性的满足等要到十二岁至十四岁,才突然产生这样的需求,佛洛依德很尖锐地提出:“其不合生物原理或荒谬之处正无异于说他们生来本没有生殖器,只是到了青春期才突然出现的。 ”这似乎已经说明一般人错误在于没有分清性生活和生殖作用,就更不会了解一切与之有关的现象和原理。
人们有关性方面的错误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这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于人们从小的性知识的教育是非常缺乏的,很多人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期,仍然对此一无所知。在我们孩提时代开始,社会整个风气似乎就使得我们无法正常接受关于性的一切知识,有很多人认为,出于对社会和谐有利的角度,使儿童在这方面上的充分发展予以延缓,等到他们在理智上成熟相当之后再给予其性教育。
然而这之前的许多年的过程中,社会又无法避免孩子接触有关性的一切,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取或是了解到有关性的信息,然而这其中有好处也有坏处。譬如从正规的生理书籍或者资料获得。
4. 谁能帮我解读《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弗洛伊德认识到他渴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心理学是我的目标,它在远方不停地向我召唤。"在他一生的以后大约四十余年里,他一直是位心理学家。
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有什么关系呢?弗洛伊德在1927年回答了这个问题:"心理分析学属于心理学,它不是旧观念中的医学心理学,也不是关于病理过程的心理学,而是纯粹的心理学。当然它不等于是整个心理学,但它是心理学的'下层结构'(substructure),也许可以说,是心理学的全部基础。"弗洛伊德此处说到心理分析学时,指的是他的人格理论。但是,心理分析学还有另一方而.它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法,包含有医治情绪障碍的技术和方法。在弗洛伊德看来,心理分析学的医疗方面与理论方面相比是次要的。他不愿意看到医疗方法淹没科学理论,因此较为明智的作法是进行如下的区分:弗得伊德心理学就是指他的心理学理论体系,而心理分析则是指他的心理治疗法。
医生、精神病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这就是弗洛伊德。但他远不止此,他还是位哲学家。从他在1896年写给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年青人,我对哲学知识的渴求胜过其他一切;而现在,我既然已从医学转到心理学,因而得以实现研究哲学的宿愿。
十九世纪的科学家们为哲学所吸引是毫不奇怪的。事实上,对他们中许多人来说,科学就是哲学。哲学不正是"爱知识"的意思吗?难道还有别的什么方式能比作为一个科学家更能表明自己对于知识的热爱吗?这就是歌德对每一个德国知识分子所说的话中的真正含义。在十九世纪德国的意识和偶像中,歌德的声音最富有影响力。弗洛伊德不可能不受歌德的影响。事实上,他正是在一次公开讲演上听人大声朗读了歌德激动人心的短文"论自然"(On Nature)后,才决定献身科学的。
弗洛伊德对哲学的兴趣与职业哲学家和学院哲学家的兴趣不同。他的哲学是社会性的和人道主义的。形式上,他的学说是在构筑某种人生哲学。德国人对此有个专门字眼"weltanschauung",意思是"世界观"(world-view)。弗洛伊德坚持的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哲学,而不是以形而上学或宗教为基础的人生哲学。他认为值得接受的人生哲学必须建筑在对人性的真正认识之上,而这种认识只能靠科学的调查研究获得。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分析学不是为了发展一种新的世界观,而只是需要将科学的世界观扩展到对人的研究。他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源于科学的知识"。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精深认识,使他对人既悲观又苛刻。他对大多数人的评价不好。他认为人性中非理性力量太强,理性力量几乎没有机会占上风。少数人也许能过一种理智的生活,但大多数人不是靠真理生活,他们依赖幻觉和迷信过得更舒服。弗洛伊德曾经目睹过许多病人是怎样竭尽全力地维护他们的幻觉,以致他很难相信人们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力量。人们拒不正视关于自己的真理,这种悲观见解在他题为《一个幻觉的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一书中,发展到顶点,尽管这本书不过是表达了他在许多著述中潜在的情绪。
弗洛伊德也是一位社会批判家。他相信,由人形成的社会充分反映了人的非理性。结果,每个新的一代都因为出生在一个非理性的社会中而给败坏了。人影响社会,社会又影响人,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少数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超脱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情形可以通过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对儿童的哺养和教育中得到改善。当然,这就意味父母和教师首先得接受心理学的再教育,才能成为理智和真理的有效传播者。弗洛伊德并没有缩小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但他认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能够塑造一个较好的社会和人类。弗洛伊德对社会的批判主要见于他的《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一书中。
5.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扫描版包含了什么内容
简介中文名: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扫描版 作者:弗洛伊德译者:杨韶刚等资源格式:PDF 版本:扫描版 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书号:9787801149183发行时间:2003年7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扫描版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费氏还认为,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对人的性本能的一种节制而产生的。
一切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出于人的性本能冲动的“升华”。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无法满足时,便转向其他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正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
6. 求心理哲学书名或人名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这两本书非常有意思.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
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
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
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好看,通俗易懂。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