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个词语可以表达超脱世俗
【傲世妄荣】:不屈于世俗,置荣华富贵于度外。抄
【超凡脱俗】:指摆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形容品德高尚,与世俗习气不同。
【超然不群】: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
【超俗绝世】:指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超逸绝尘】:指不拘滞于世俗,超然物外。
【出尘之想】:尘:世俗。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也形容诗文字画的意境、风格不同流俗。
【出凡入胜】: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知高的境界。道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出世超凡】:超出尘世和凡俗。
【独清独醒】:独自清白,独自觉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离世绝俗】:犹言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遁世绝俗】: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同“遁世离俗”。
(已解决,望采纳!!!)
2. 形容世俗的句子
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
宋·陆静《醉书》。浩歌:大声歌唱。天真:这里指不加矫饰的本性。这两句大意是:放声高敦震惊世俗,狂言真语一任本性。陆游常以“浩歌”“狂语”指点时弊,对抗世俗,吐露性情,宣泄积郁,诗集中的不少《醉歌》、《醉书》等等。其实是非常清醒的作品,要了解其性情怀抱,不可不读。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醉书》
试看千寻松,直干无柔媚。 世俗名言
清·盛枫《盆花》。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两句大意是:请看千尺高的松树,树干笔直,毫无柔媚之态。温室里盆裁的花草,千矫百媚,令人赏心悦目,可是经不得一点风雨,过时纷谢,一无消息。山野间松高千寻,挺立不倚,毫无柔姿媚态,凌风雪,傲严寒,四季常青,它才是值得人们敬佩的形象。可用来咏松树,也可以用来赞美那种具有崇高品格不肯媚世的人。
清代学者 盛枫 《盆花》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东汉哲学家 王充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寒枝:寒天的树枝。这两句大意是:孤鸿拣尽寒枝却不肯栖身其上,宁愿在寂寞的沙洲苇丛之中忍受寒凉。这是苏轼初到黄州寓居定慧院时作的一首词,下阕写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íng醒),~。”当时作者刚出囹圄,惊魂未定,心境孤寂。他以秋夜残月下的孤鸿自况,表现自己不肯随人俯仰、与俗沉浮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词人孤高的品格与非凡的意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首词里,鸿似人,人似鸿,鸿与人已凝为一体,虽有寄托却不露形迹,格奇语隽,可谓神品。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卜算子》
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英国诗人 拜伦
一切世俗的权力都会使人成为无赖。 关于世俗的名言爱尔兰剧作家 萧伯纳
要精明地处世,但不要那种世俗的精明。弗·夸尔斯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
3. 形容超脱世俗的成语有哪些
避世离俗】: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不生不死】: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不死不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餐风吸露】: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尘世的生活。
【餐云卧石】: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超然不群】: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
【超然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超然远引】:为了超脱世事而远离而去。
【超然自得】: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超然自逸】: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超然自引】:指超脱世事,自动引退。
【超以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凡入胜】: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达士拔俗】:达士:心胸豁达的人;拔俗:超脱凡俗,不庸俗。通达事理的人总是不同凡俗,超人一等。
【风流跌宕】: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风流潇洒】: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
4. 谁能真正的超脱世俗
很难,要真正的超脱世俗,就要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欣慰! 像庄子那样“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 一、庄子的人生境界 古语曾有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庄子对此不以为然,他宁愿做自由自在的鱼,也不愿沾染名利,尽管其毕生贫困,在穷闾陋巷中以编草鞋为生,但仍不堕其志,致力于道学的发展,并以乐观的心态追求至道,以求自身的逍遥。
《庄子·山木》对庄子的洒脱有过这样的记载: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逢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
上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足见其人生的豁达和对名利的淡薄。
关于庄子的人生态度,《大宗师》还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庄子将死,弟子们欲厚葬,他立刻予以否定:“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当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慰他们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可见庄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时代,不仅在人生态度上有着极其超然物外的洒脱,对人的生死也抱有非常达观的态度,看淡生死,把生和死当作一个必然要发生的过程,一笑而过。 二、对绝对自由的向往 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之所以不自由和痛苦,就在于不是一种真正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用他的话说就是因为“有待”和“有己”。
庄子认为人要活得真正自由,就要超越各种条件的限制,达到“无待”;同时又要摒弃自己的主体意识,达到“无己”。然而,要真正实现“无己”,则必须要从根本上否定人的“自我意识”,而这显然又是不可能的;同时人也不可能超越一切条件的限制达到“无待”。
很显然,庄子所追求的自由,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由。现实中的自由在他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的自由。
于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做了这样的定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
道通万物,当我们回到物之初即道时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分别,没有物只有“无”,“万”已消失只剩下“一”。于是庄子说:“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此,而莫之能止。
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归,可不哀邪?” 可见,现实世界的人们不能得到的东西,只有在另一个世界里才成为抽象的现实。在这个抽象的世界里,个人不得不用抽象的方式,在自己内心寻找现实中找不到的满足。
大概,庄子对自由的追求,也正是如此。 三、庄子的情感世界 作为隐士,庄子一生中交友不多,而惠施则是其最好的一个。
惠施学识渊博,是战国名家“合同异”派代表,庄子对他十分尊敬。但两人人生态度又有很大分歧,《至乐》中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出端倪: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人且俨然侵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乎,故止也。”
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去世,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从人伦的角度看,这是违背情理的,丧失了一个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应有的基本情感,故而惠子对此极为不满。然而在庄子眼里,人之生源于自然,人之死又返于自然,相送就要嗷嗷哭泣,岂不是欠通达明理?妻子睡在天地这个大屋子里即将成为永恒,不再有痛苦和贫穷,所以得要为她庆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当人想到稍纵即逝的瞬间,他就把现实事物当作是渐趋死亡的,像所有生命的朝生暮死一样,成为生长、腐朽和再生这一周期的一部分。他承认自己是属于自然的,和自然相认同。”
[1]当庄子面对触目惊心的死亡惨状想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像白驹过隙般不可逆转奔向生命的尽头时,他以“自然之道”的价值尺度否定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价值。然而在世人眼里庄子太过冷漠,以至于后来荀子批评他“不知人”。
他真是如此无情吗,《德充符》为我们提供了答案。面对惠施的质疑,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
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庄子认为人之形是“天”或“道”赋予的,人之情是由人自生的。
一个人应该因任自然,保持心境或精神上恬静(“无情”),才是真正的生活。他于《大宗师》写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这几句话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学上常用到的,“相濡以。
5. 形容世俗的句子
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
宋·陆静《醉书》。浩歌:大声歌唱。
天真:这里指不加矫饰的本性。这两句大意是:放声高敦震惊世俗,狂言真语一任本性。
陆游常以“浩歌”“狂语”指点时弊,对抗世俗,吐露性情,宣泄积郁,诗集中的不少《醉歌》、《醉书》等等。其实是非常清醒的作品,要了解其性情怀抱,不可不读。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醉书》试看千寻松,直干无柔媚。 世俗名言清·盛枫《盆花》。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两句大意是:请看千尺高的松树,树干笔直,毫无柔媚之态。
温室里盆裁的花草,千矫百媚,令人赏心悦目,可是经不得一点风雨,过时纷谢,一无消息。山野间松高千寻,挺立不倚,毫无柔姿媚态,凌风雪,傲严寒,四季常青,它才是值得人们敬佩的形象。
可用来咏松树,也可以用来赞美那种具有崇高品格不肯媚世的人。清代学者 盛枫 《盆花》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东汉哲学家 王充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寒枝:寒天的树枝。这两句大意是:孤鸿拣尽寒枝却不肯栖身其上,宁愿在寂寞的沙洲苇丛之中忍受寒凉。
这是苏轼初到黄州寓居定慧院时作的一首词,下阕写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íng醒),~。”当时作者刚出囹圄,惊魂未定,心境孤寂。
他以秋夜残月下的孤鸿自况,表现自己不肯随人俯仰、与俗沉浮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词人孤高的品格与非凡的意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首词里,鸿似人,人似鸿,鸿与人已凝为一体,虽有寄托却不露形迹,格奇语隽,可谓神品。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卜算子》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英国诗人 拜伦一切世俗的权力都会使人成为无赖。
关于世俗的名言爱尔兰剧作家 萧伯纳要精明地处世,但不要那种世俗的精明。弗·夸尔斯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