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语中关于齐家的句子
“齐家”是自相续成熟后利益他人的第一步。
很多人虽然没有机会去“治国、平天下”,但至少会成立一个家庭。所以,对如何“齐家”这件事,每个人都应当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
《大学》在观察“齐家”与“治国”关系时,表面上虽然没有花很多篇幅来阐述如何“齐家”,但实际上已经说了很多。这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五者,都是“齐家”的前行。
从八目的因果关系来看,要想齐家,首先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五个次第来完善与成熟自心是前提条件。如果自心没有完善却想去完善他人,自心没有成熟却想去成熟他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大学》中所言:“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段话中,“不恕”的字面意思是“让人不能理解、原谅”,引申为让人不能理解、原谅的错误的身口意;“藏”的意思是,错误的思想、行为、语言虽然表现了出来,但是自己却不知不觉;“喻”就是“使他人明白”的意思。
所以,连贯起来,这段话的意思是,自己对自己身口意之上的错误或缺点都不知不察,而想让他人明白并改正他们自己身口意之上的这个同样的错误或缺点,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例如,自心天经地义地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身口意也是这样“虔诚”地奉行,却能让他人明白自私的坏处,并改掉自私的习惯,这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事情。
又如,如果自己理所当然地认为赌博打麻将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能带给人安乐的事情,却能让自己的子女明白赌博打麻将的坏处,并永远不介入此事,这也是不可能的。自己内心真诚地认为,看电视不是放逸之事,对自己的身心是有帮助的,却能让子女明白看电视的坏处,并不看电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大学》原文中说:“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君子之人,自己明白并做到之后,才会去帮助他人明白并做到,自己不明白并做不到,就不会去强求他人明白并做到。
其次,从八目的因果关系还可以看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五者也是齐家的具体操作步骤。一个人用什么来齐家呢?用正确的行为和语言,正如前文所说:“身修则家齐。”
一个人与任何其他一个人打交道的“界面”就是行为与语言,起心动念隐藏在自心中,虽然操纵着自己的行为与语言,但是他人却无法观察到。所以,齐家靠的就是正确的行为和语言。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语言有了偏差——也即不符合客观事实,就根本无法利益他人——也即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的行为和语言在什么情况下会出偏差呢?在自心被烦恼所控制的情况下。
正如《大学》所言:“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若人心被“贪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这些烦恼所控制,则行为和语言就会出现偏差;而行为和语言出现偏差,则齐家必然不能成功。
例如,如果父母对大儿子贪爱,对二儿子嗔恨,对两个儿子的行为和语言就会表现出不公平,这样就根本无法利益这两个儿子。又如,对待自己的配偶,不用谦让的心对待,而是自私自利,只管自己不管对方,这样夫妻之间的关系必然很糟糕,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根本谈不上利益对方了。
人心怎样才能不被烦恼控制呢?就是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达到“意诚”的境地。人心一旦达到“意诚”的地步——也即符合客观事实,就不会被烦恼控制了。
所以,不断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齐家”的关键。正如前文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修身这件事没有做好,谈何齐家呢? 对于齐家来说,《大学》中着重强调了“孝、悌、慈”这三种素质的培养与训练。这从“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以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2. 道家中关于齐家的句子
1)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哗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
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七十七章
1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16)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7)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18)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3. 有关修身齐家的格言警句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成功了也不会骄傲,而小人则正好相反。
【言必信,行必果。】语出《论语》。意思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虽有戈矛之剌,不如恭俭之利也。】语出战国荀子。意思是:比起军事力量,恭俭更具有力量。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语出春秋文学家屈原。意思是:能经常自省思考的人,会避免犯过错。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语出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意思是:有高尚德行的人,即使他单独一个人,也能坚守正道,不会被恶念所侵扰。
【勿以身贵而贱人。】语出三国政治家诸葛亮。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身份高贵而轻视他人。
【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语出北朝文学家刘昼。意思是:灰尘遮不住珍珠的光辉,情欲污染不了有高尚德行的人。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语出唐代诗人皮日休。意思是:入要学会谦虚、矜持,不要恃才傲物。
【生、死、穷、达,不易其操。】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轼。意思是:不管人生的命运如何,都不改变自己的品行。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语出宋代学者朱熹。意思是:知识分子要持有谦虚学问,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态度。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语出宋代学者朱熹。意思是:有颗诚挚之心,就能感动他人。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语出明代文学家、哲学家王守仁。意思是:谦虚是善良的基础,骄傲是万恶之首。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语出明末清初学者申涵光。意思是:越自谦的人越让人信服,越自夸的人越让人起疑心。
【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语出孔繁森。意思是: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语出文学家巴金。意思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默默地付出。
【谨慎的人很少出差错。】谚语。意思是:我们做事情需要谨慎。
【一钱谨慎胜过一磅智慧。】谚语。意思是:人生是需要谨慎的。
【人的品行有如一道篱笆——粉刷并不能使之加强。】语出英国历史学家罗伯逊。意思是:人的品行是靠修养和磨练形成的,外表上的装饰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