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解析:陈与义《虞美人》十年花底承朝露
鉴赏】:
小序说“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甲寅岁为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这年八月,词人自礼部侍郎(即春官)出知湖州,九月二十一日到任。乙卯岁为绍兴五年。这年二月,被召入朝为给事中。六月,词人借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实际上只领祠禄闲居,卜居青墩,立秋后过了三日便离去。“锁闼”,指宫殿门上镂刻的连琐图,这里代指宫门,因给事中供职处在宫殿中,故云。青墩是一小镇,在湖州之南,据《一统志》云:“在桐乡县北二十五里,与湖州这乌镇止隔一水。”把小序中的事实考察清楚,这首词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此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风格,但词中多用比兴,很少用赋。在一些长调慢词中因为要讲究铺叙,有时也用赋,但必须与比兴结合起来,单纯用赋的现象极为少见。
词的上阕所写的词人在乙卯岁从南宋首都临安回到青墩时沿途所见所感,内容与小序后段完全一致。
从临安到青墩,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词人不写两岸低垂的绿柳,不写长满田地的庄稼,偏偏抓住池塘里的荷花尽情描绘,这除了出于自己的爱好以外,还因为时间是在“立秋后三日”。荷花最富有季节的特征。此刻词人借病辞职,从临安出来,船行水上,只见池塘里荷花盛开眼前景色开阔,心胸为之舒畅,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感。“三日”是写实,从临安到青墩,水路约需三日行程。“秋塘”点季节与时间,用语精炼而又准确。“平度”二字,写出了舟行的平稳,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畅。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这境界有多美!词人在临安住了很多日,都市的烦嚣,政务的冗忙,人事的倾轧,使他感到厌倦、烦闷。这一次来到在自然中,一腔烦闷,被大自然景色所清洗,顿时烟消云散。因此他不禁吟道:“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风雨洗新秋。”“病夫因病”,连用二病字,颇耐吟味。使人一时难以解开,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云:“绍兴五年六月丁巳,给事中陈与义充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与义与赵鼎论事不合,故引疾求去。”所论何事,宋史无考。然赵鼎当时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陈与义与他观点不合,可见是出于政见上的分歧。
2.《虞美人》陈与义赏析
●虞美人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抄,道中荷花无复存者。
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词,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暮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籋舟晚,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陈与义词作鉴赏 小序说“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甲寅岁为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
这年八月,词人自礼部侍郎(即春官)出知湖州,九月二十一日到任。乙卯岁为绍兴五年。
这年二月,被召入朝为给事中。六月,词人借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实际上只领祠禄闲居,卜居青墩,立秋后过了三日便离去。
“锁闼”,指宫殿门上镂刻的连琐图,这里代指宫门,因给事中供职处在宫殿中,故云。青墩是一小镇,在湖州之南,据《一统志》云:“在桐乡县北二十五里,与湖州这乌镇止隔一水。”
把小序中的事实考察清楚,这首词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此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
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风格,但词中多用比兴,很少用赋。在一些长调慢词中因为要讲究铺叙,有时也用赋,但必须与比兴结合起来,单纯用赋的现象极为少见。
词的上阕所写的词人在乙卯岁从南宋首都临安回到青墩时沿途所见所感,内容与小序后段完全一致。 从临安到青墩,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词人不写两岸低垂的绿柳,不写长满田地的庄稼,偏偏抓住池塘里的荷花尽情描绘,这除了出于自己的爱好以外,还因为时间是在“立秋后三日”。荷花最富有季节的特征。
此刻词人借病辞职,从临安出来,船行水上,只见池塘里荷花盛开眼前景色开阔,心胸为之舒畅,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感。“三日”是写实,从临安到青墩,水路约需三日行程。
“秋塘”点季节与时间,用语精炼而又准确。“平度”二字,写出了舟行的平稳,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畅。
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这境界有多美!词人在临安住了很多日,都市的烦嚣,政务的冗忙,人事的倾轧,使他感到厌倦、烦闷。这一次来到在自然中,一腔烦闷,被大自然景色所清洗,顿时烟消云散。
因此他不禁吟道:“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风雨洗新秋。”“病夫因病”,连用二病字,颇耐吟味。
使人一时难以解开,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云:“绍兴五年六月丁巳,给事中陈与义充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与义与赵鼎论事不合,故引疾求去。”
所论何事,宋史无考。然赵鼎当时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陈与义与他观点不合,可见是出于政见上的分歧。 词中自称“病夫”,其实不过是“引疾”,不是真正有病。
所谓“因病得来游”,表面上象是暗自庆幸,实际上是聊以自嘲,内心藏有难言的痛苦。语言直而委婉,质而见巧,从而刻画了词人内心痛苦而外貌旷达的自我矛盾心理形象。
词人下阕离开眼前,描写过去。假使按照赋体的写法,紧承上阕,照直写去,便觉平铺起伏,意味淡然。
可是这里词笔略一宕开转折起伏,回忆起去年出知湖州时,路过此处的情景,意味淡然,现在感觉到峰回路转,出现另一番境界。“去年”,即小序中所说的甲寅岁。
因九月二十一日到任,时值“秋抄”,故词人恨籋舟已晚,籋舟:谓牵舟,这里指乘船。因为秋末登舟,故途中所见,唯有败叶残荷。
一个“空”字与前面的“长恨”相呼应,表达了无限怅憾的心情。 从词情发展上来说,是一跌。
但达到了改变词的平铺的结果无起伏“今年”二句,词笔又拉回来写乙卯岁奔赴青墩的情景,径承上阕意脉,抒发此时感情。从词情来说是一扬。
在这一跌一扬之中,词人的种种感情变化,矛盾心理便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沁人心脾。 “今年”一句与上阕“病夫”一句遥相呼应。
意义有两点一是“感谢”皇帝准他病假,让他奉祠(领受祠禄)卜居青墩。二是反映了词人受到“一路繁花”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倾吐了对美好景色的一腔热爱。
然而联系上阕“病夫”一句来看,其中应准有所寄托。 白敦仁《陈与义年谱》引此二句按曰:“盖有怨于赵鼎也。”
怨赵鼎是一方面,而支持赵鼎的是高宗赵构,词人表面上是感恩,实质上不可能不怀有对高宗的不满。古诗常常讲究美刺,在词中虽然不常见,但结合词人当时遭遇来看,此词似乎含有一种讽喻,不过比诗更为委婉罢了。
昔人评陈与义诗,常常是“两句景即两句情,两句丽即两句淡”,“又有一句景对一句情者,妙不可言”(见方回《桐江集》卷五)。说明他在艺术结构上很讲究匀整、对称,讲究情景搭配,浓淡相宜。
细审此词,也很富有这种特色。它的上阕,前两句着重写景(或事),后两句着重抒情。
即以后两句而言,前一句是着重抒情,后一句着重写景。当然,“一切景悟,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似乎难以截然分开,但大体上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这句主要是写濛濛细雨洒向大河的水面情况,当然也应该洒向秋塘上的荷花,洒向词人的船篷。这景色给人以朦胧之感。
句前加上“更值”二字,就把。
3.虞美人,蒋捷和虞美人李煜,都表现了词人的愁绪,两首词在写法上有
一、蒋捷词名大于诗名,这里选三首代表作并赏析,请选用: 1、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品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末代进士,尚未授予官职宋朝就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
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
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
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
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这首词面对逝水流光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及是伤感青春,也是欣慰收获,更是一种深沉的人生。“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句,也冲淡了伤逝怀归的悲凉气氛,恰与蒋捷的诗作风格相应。
2、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谩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鬓邻女,绮窗犹唱,夕阳西下。 作品赏析: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
在百姓心中,元宵节也最重要,最热闹。蒋捷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词中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之情。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
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一派迷人景象。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
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地方更有五色琉璃制成的灯。
灯市的壮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今日元夕景况。
“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既写今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
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
写今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随之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
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
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
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
心之所触,心头不禁。
4.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的《别董大》
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5.寻李煜的浪淘沙鉴赏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名家点评:
此词为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
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
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
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
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
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
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
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
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
“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
》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
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
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6.李煜<浪淘沙>的鉴赏
鉴赏如下: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如本词,即是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抒叙;结尾深入一层,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语言生动,纯用白描,但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
原文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急需
1、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阴斜阳天节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诗别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坏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云天,黄花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
——————————————————————————————————
2、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喻相思离别之情。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流丽,风韵天然,向称名句。
——————————————————————————————————
3、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作者以含蓄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混溶、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
——————————————————————————————————
4、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这就是本词艺术形象的特点。而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似非吃烟火食人间语。
——————————————————————————————————
5、卜算子(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这是首托物言志的咏梅词,作者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在宋代的咏梅词中,本词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OK!~\(≥▽≤)/~
8.李煜《浪淘沙》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浪淘沙》是《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全词原文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白话文释义: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虞美人大光赋中长短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