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拜师的课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 【孔子拜师的原文】
“孔子见老子”的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鲁南宫敬叔言鲁君:‘请与孔子造周。
’鲁君予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造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家语》亦载:“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而达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即吾之师也。
遂至周,问礼于老聃焉。”《礼记·曾子问》有四处记载到孔子向老子从学之例。
项槖的形象是手推着独轮鸠车,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年长的孔子手拉着项槖连问其请教问题。《战国策·秦策》曰:“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
王重民《敦煌变文集》卷三《孔子项槖向问书》记述了项槖连问孔子几个问题,孔回答不出来。因此,再无心周游列国,赶快回家继续研究学问。
3.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中哪一句诗描写孔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像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像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4.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孔子拜师》主要内容,急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5. 孔子拜师的课文给你的启示是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百,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度,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问?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答不对版.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学问(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要善于观察、分析、积累.若只捧着现有的知识,坐而不学,将被社权会淘汰。
6. 孔子拜师节选读了短文的第一句话我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的青春逆流而上
我们的青春逆流而上
上有渐渐成熟的
80
后,下有稚气未脱的
00
后,
90
后,
那是即将学会展翅飞翔的一代,那是无拘无束却又习惯孤单,极具个性却又单
纯得让人心疼的一代。
——题记
双手撑着下巴,眼睛飞快地扫视着电脑屏幕上的文字,我往椅子上一靠,叹了
口气:唉,貌似大家都对
90
后的印象很不好诶!想不通啊,为什么?我们
90
后不善于表达,却被误认为是自私、冷漠;有自己的想法,却被说成是叛逆、
固执。又有谁了解我们乖戾的外表下那颗害怕受伤的心呢?然而我却没有意识
到,就在这样的“傲慢与偏见”中,我,我们,我们的青春,正在悄悄地逆流
而上······
春天,我们来到河边,将对自由的向往折成小船,放入河中,看它艰难地迎着
风,逆流而上,驶向远方。草是青的,天是蓝的,新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们在路上飞奔着,好伙伴们互相追逐着,打闹着,连风也被我们嬉戏的脚步
甩在了后面!我们肆意地欢笑着,愉悦的笑声飞进了空中,又散落在耳畔,渲
染了沿途的风景。行人纷纷侧目,可是,这有什么!这才是
90
后,一群年轻的,
充满活力的孩子。而在初春,我们同样带着对知识的渴求,眼中闪烁着掩藏不
住的笑意,扣开了通往知识圣殿的大门。
夏天,我们来到河边,将心中满满的希望折成小船,放入河中,看它艰难地迎
着风,逆流而上,驶向远方。临近期末考试,大家出来散心的时间短了不少,
都一头扎进了书海里,暂时还没有游上岸。初夏之夜,草尖儿沾上了晶莹剔透
的露珠,像珍珠一样在草丛中忽闪忽现,空气似乎都甜润了许多。几个好朋友
手牵着手躺在草地上,望着满天的繁星,它们想说些什么呢?仅仅知道,自己
心中的愿望可是有很多啊,希望考试能顺利通过,希望假期能到好玩儿的地方
去旅行,希望现在身边的人永远不要分离,希望······恐怕等到流星划
过时,都来不及许愿了吧!千言万语在心中交汇着,也只化成了相视一笑,希
望这属于
90
后的,简单的快乐能一直拥有下去。
秋天,我们来到河边,将默默的祝福折成小船,放入河中,看它艰难地迎着风,
逆流而上,驶向远方。每当这个颇有些伤感的季节来临时,总有一种令人想流
泪的冲动。是因为才经历了一次次天灾人祸吗?也许吧。冰灾、汶川地震、玉
树地震、旱灾、洪灾······当我们还未从悲痛中清醒过来时,又一场更
大的悲痛向我们袭来。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自己好像是被卷入了风暴中,苦难,
让我感到窒息。要怎样做,才能让心头撒了盐的伤口尽快愈合呢?我们不只一
次地彷徨,就靠着一些捐款捐物,对于灾区的同胞们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啊!
然而,也是在模糊的泪光中,我们看到那逝去的灵魂,消失的生命,他们已越
走越远,却教会了我们坚强。于是擦干泪水,勇敢地面对,用微笑去相信,人
定胜天。而
90
后的我们,也在用那自己的方式,自己小小的力量,点燃一根根
蜡烛,照亮遇难者回家的路,为全社会虔诚地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