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典故与来历
【语译】 声调相同的能互相应和,气质相同的能互相聚合。
【注释】 气:指天地万物。 【出处】 《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水流”两句:水往低湿处流,火往干燥处烧。 “云从”两句:云跟随龙,风跟随虎。
“圣人”句: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 “本乎”三句: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裉,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说明】 《易经》,即《周易》,简称《易》。 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
“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三义),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yao摇),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卦之用。 《传》是对《经》最早的解说,共十篇,统称《十翼》。
《易经》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了一些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乾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所节引的一段话,是孔子对此卦中爻题为“九五”、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解释。
这一段解释在《周易》中是十分有名的,以物与物相互感应,引申到“圣人作,而万物睹”,得到“各从其类”的结论。古代帝王被称作“九五至尊”,以龙象征,比拟成圣人,就是源于“圣人作,而万物睹”。
所节之句原指天地万物之间相互感应,后人用以比喻志趣相投者会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意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佳句欣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