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花瓷》中的哪些句子比较美
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
《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 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 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 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 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
在《青花瓷》里我听到了《东风破》里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听到了《发如雪》里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轻轻的喟叹,也听到了《千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甚至听到了《爱在西元前》里风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爱的誓言……心中五味陈杂,漫天的思念翻滚如潮,而耳旁却依然只是轻轻淡淡的吟唱而已,云淡风清。 《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是这个“等”字。
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再平常不过,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
痛苦吗?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
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样。
至少,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 青花瓷里容颜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丽,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2. 描写兰花青花瓷的句子
一笺素纸,几痕墨迹。门环惹铜绿,听得残荷几声雨。重门深锁,伊人黯然销魂有几许?
——————题记
每次去景德镇,总喜欢带几样青花瓷回来。
无端的喜欢青花瓷上的青釉,就像喜欢听吴侬软语,柔柔的,懒懒的,不知道此身在何处。,满心的欢喜。
一直喜欢一些旧旧的东西,譬如黑白的照片,淡淡的散发旧时的芳菲;喜欢珍藏一些旧书,书里残留浓浓的墨香;喜欢逛老街,感受尘埃落地的那份喜悦。
晚秋的江南,云水微凉,伊人独自枯守。窗外,雨打芭蕉,梧桐三更雨,伊人研磨走笔宣纸。天青色等烟雨,而伊人为谁衣宽渐瘦?
紫陌经年,陌上花开。烧窑的老人,含泪在瓶底书写隶书。青花瓷上冉冉有了时光的暖意,岁月从墨色深处浅浅的隐去。
晚风吹打窗棂,心沉溺在青花瓷上,有一种再见时光的感觉。素而不浊,淡而含蓄,婉转细腻,像前世的因缘滴滴的,从容打马而过。
祖父的书屋里有一只莲花瓶,那是祖母陪嫁过来的。后来,祖母死了,祖父把花瓶打碎,打磨成一块瓷片,缠绕于手腕间。
玉有灵性会生烟,瓷,亦是如此。与她久了,器皿里藏匿自己的温润,还有一些摇漾如春的往事。
和她相恋时,正是自己最失意之际。送不起金银首饰给她,自己就躲在瓷窑里,花了整整几个晚上,素胚打磨,用爱她的全心,烧制了一串瓷手链。
至今,她依然带着那串手链,招摇人海。她说,这是她今生收到最好的礼物。
夜的暗裹紧了我,像青花瓷的温润包裹住我。
3. 赞美《青花瓷》
景德镇的清花瓷,斑斑釉迹在老泥匠的手中流露自然;
景德镇的瓷器自陈以来“名”天下,唐代出现了作为朝廷贡品的“假玉器”,到宋代“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但唐一代陆羽倡导的“青则益茶”的瓷器审美观念,使得素有“千峰翠色”之称的越窑青瓷遮掩了同时代诸多瓷器的光芒。宋代虽然亦盛行“斗茶”之风,但“陶业咸受王室保护”的大好形势,使得许多瓷器得以亮世。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景德镇以“体薄而润”的青白瓷独揽朝野。尤其是“景德”易名,更加奠定了景德镇瓷器在上流社会的地位。西方人更是称颂景德镇的宋代为“瓷器成功的时代”。
宋代以后,景德镇的瓷器日益为人们熟知,也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赏识和赞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人生活的内涵。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唐一代,几乎美好的形容词都已为青瓷和白瓷独揽。人们形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像银像雪”;越窑的“青”是“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白瓷是“扣如哀玉”、“胜似霜雪”。作为兼于两者的青白瓷,的确令文人们挖空了心思。其实清人兰浦在《景德镇陶录》中也谈到唐代景德镇的霍窑所产瓷器“色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龚 在《景德镇陶歌》中也说:“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以玉喻瓷,是唐代瓷器审美的重要特征。对景德镇青白瓷的赞美,以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中的句子较有代表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文中“玉枕”,乃指色质如玉的景德镇青白瓷。玉之于文人,是清雅之器,与文人之品格、德性较为吻喻,古有“君子于玉比德焉”之说。瓷之美者,类于玉焉。李清照温婉之笔调,忧郁之情思,净洁之心灵,都寓于“玉枕”(影青瓷枕)之中,犹似淡云涵润,加上“影青”寓意“隐情”,含而不露,更赋予了青白瓷诸多神秘的含义。
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品种,元代最为经典,明清时蓬勃发展,以白地兰花为主要特征,有“瓷国明珠”之称。青花瓷器也是对海外影响最大的景德镇瓷器品种之一。《瀛涯胜览》中“爪哇条”载:“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18世纪的法国罗可可艺术就曾受到景德镇青花等瓷器的影响。正像日本小林太市郎在《罗可可的形成》一文中所说:“当时能提供这种充实的曲线之模范只有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柔软的瓷器的曲线······,这种罗可可曲线,它保存了中国瓷器的优雅端庄气派,它含有强大的生命力。”日本人更称明代的青花瓷为“素肌玉骨”。
青花瓷器明净、素雅,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多为文人们赏玩、赞美和典藏。文人雅士的砚台笔洗,明清宫廷的杯盘碗盏,甚至域外皇室的装点粉饰,均能见到青花瓷器的身影。从《景德镇陶歌》可以看出当时人对其的评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以巧夺天工、造化神秀来形容青花瓷器是不为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景德镇的瓷器品种中,惟有青花瓷器能体现文人的诗境、画境和情境。文人直接参与青花瓷的创作,是作为工艺美术的青花瓷器走向文人艺术情境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器物造型的诗意化倾向。如玉壶春瓶。便是从唐人诗句“玉壶先春”诗意而来。梅瓶,取“梅之瘦骨”之意。二、纹饰题材的文人倾向。在青花瓷中,常以文人喜好的绘画、诗歌题材来装饰。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有著名的“四爱图”: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以及文人钟情的山水。更有直接反映文人自身生活的题材:如文房、品茗、参禅、郊游、雅集等;或历史、神话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空城计”、“群仙祝寿”、“八仙过海”等;三、在表现方法上吸取文人的笔意。如花鸟画中,有徐渭、八大山人等的笔意,山水画中有“四王”的用笔。四、在瓷器装饰的布局上吸收了中国画的很多特点,如诗书画印一体化。这一点似乎在清代督陶官俊公唐英时代(1682~1756)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将一件青花瓷器沿剖面展开,实则是一幅典型的中国画。五、比较典型的还有与瓷器相关的一些称谓,均富有文采。如斋名:大雅斋,宁远斋,丛菊斋,问心斋等;如堂名:述古堂,志勤堂,听雨堂,明远堂等;此外如“清玩”、“香溪闲玩”等也出现于瓷器之上。
4. 赞美《青花瓷》
景德镇的清花瓷,斑斑釉迹在老泥匠的手中流露自然;
景德镇的瓷器自陈以来“名”天下,唐代出现了作为朝廷贡品的“假玉器”,到宋代“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但唐一代陆羽倡导的“青则益茶”的瓷器审美观念,使得素有“千峰翠色”之称的越窑青瓷遮掩了同时代诸多瓷器的光芒。宋代虽然亦盛行“斗茶”之风,但“陶业咸受王室保护”的大好形势,使得许多瓷器得以亮世。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景德镇以“体薄而润”的青白瓷独揽朝野。尤其是“景德”易名,更加奠定了景德镇瓷器在上流社会的地位。西方人更是称颂景德镇的宋代为“瓷器成功的时代”。
宋代以后,景德镇的瓷器日益为人们熟知,也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赏识和赞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人生活的内涵。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唐一代,几乎美好的形容词都已为青瓷和白瓷独揽。人们形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像银像雪”;越窑的“青”是“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白瓷是“扣如哀玉”、“胜似霜雪”。作为兼于两者的青白瓷,的确令文人们挖空了心思。其实清人兰浦在《景德镇陶录》中也谈到唐代景德镇的霍窑所产瓷器“色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龚 在《景德镇陶歌》中也说:“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以玉喻瓷,是唐代瓷器审美的重要特征。对景德镇青白瓷的赞美,以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中的句子较有代表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文中“玉枕”,乃指色质如玉的景德镇青白瓷。玉之于文人,是清雅之器,与文人之品格、德性较为吻喻,古有“君子于玉比德焉”之说。瓷之美者,类于玉焉。李清照温婉之笔调,忧郁之情思,净洁之心灵,都寓于“玉枕”(影青瓷枕)之中,犹似淡云涵润,加上“影青”寓意“隐情”,含而不露,更赋予了青白瓷诸多神秘的含义。
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品种,元代最为经典,明清时蓬勃发展,以白地兰花为主要特征,有“瓷国明珠”之称。青花瓷器也是对海外影响最大的景德镇瓷器品种之一。《瀛涯胜览》中“爪哇条”载:“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18世纪的法国罗可可艺术就曾受到景德镇青花等瓷器的影响。正像日本小林太市郎在《罗可可的形成》一文中所说:“当时能提供这种充实的曲线之模范只有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柔软的瓷器的曲线······,这种罗可可曲线,它保存了中国瓷器的优雅端庄气派,它含有强大的生命力。”日本人更称明代的青花瓷为“素肌玉骨”。
青花瓷器明净、素雅,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多为文人们赏玩、赞美和典藏。文人雅士的砚台笔洗,明清宫廷的杯盘碗盏,甚至域外皇室的装点粉饰,均能见到青花瓷器的身影。从《景德镇陶歌》可以看出当时人对其的评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以巧夺天工、造化神秀来形容青花瓷器是不为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景德镇的瓷器品种中,惟有青花瓷器能体现文人的诗境、画境和情境。文人直接参与青花瓷的创作,是作为工艺美术的青花瓷器走向文人艺术情境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器物造型的诗意化倾向。如玉壶春瓶。便是从唐人诗句“玉壶先春”诗意而来。梅瓶,取“梅之瘦骨”之意。二、纹饰题材的文人倾向。在青花瓷中,常以文人喜好的绘画、诗歌题材来装饰。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有著名的“四爱图”: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以及文人钟情的山水。更有直接反映文人自身生活的题材:如文房、品茗、参禅、郊游、雅集等;或历史、神话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空城计”、“群仙祝寿”、“八仙过海”等;三、在表现方法上吸取文人的笔意。如花鸟画中,有徐渭、八大山人等的笔意,山水画中有“四王”的用笔。四、在瓷器装饰的布局上吸收了中国画的很多特点,如诗书画印一体化。这一点似乎在清代督陶官俊公唐英时代(1682~1756)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将一件青花瓷器沿剖面展开,实则是一幅典型的中国画。五、比较典型的还有与瓷器相关的一些称谓,均富有文采。如斋名:大雅斋,宁远斋,丛菊斋,问心斋等;如堂名:述古堂,志勤堂,听雨堂,明远堂等;此外如“清玩”、“香溪闲玩”等也出现于瓷器之上。
5. 描写瓷器的句子
1、我是一尊传世的青花瓷!我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是釉料与烈火的升华,是唯美与坚强的交融。毛笔在宣纸上走出笔锋的浓淡,瓶身的釉料染成浓艳的牡丹,高远宁静的泼墨山水轻轻地绘在我身上,镂花的香炉升起的檀香的白烟萦绕在我的周围。我就是这样,富有灵气的出生。那似乎是诗人在用妙言佳词制造一个梦,一个轻柔飘逸的美梦,正是那些唯美与浪漫让我拥有了注定不一样的命运。
2、执一盏茶,细品,面对着素白玉胚的青花瓷,我的思绪开始瓢远。素白玉胚如你素面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侧锋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你回眸一顾的盈盈笑靥,含蓄美丽如含苞未放的花蕾。
3、先是一个瓶子,一只碗……一个个典雅的瓷器从方文山的歌词里跳出来,浮现在我的眼前。原本雪白的瓷胚上,慢慢现出了一朵朵,一束束簇拥的青花,它们尽情地盛开在素胚上,它们生长地很快,一片连着一片,将整块素胚快占满了,只留下一点点空隙,青色的牡丹,青色的葫芦叶,无风却飞扬着张开怀抱,迎接我惊诧的目光。牡丹的花瓣慵懒地张开着,花藤拥抱着牡丹,小小的牡丹叶随水波轻轻荡漾,在静止的青花瓷瓶上,飞扬着、轻舞着、荡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