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新的开始的诗句
人生的旅程
又走过一个黄昏的驿站
秋收后的田野
一片金黄
感情总是迟到
模糊的视野停滞在
感悟与欣喜之后
岁月不会带走什么
只有心的妄念在发作
生命的图景
又组成一张新年的照片
回忆的伤口
总是在熟悉的时刻
裂开一道口子
是静静的等待黎明
日出的阳光融化噩梦
还是匍匐贴着大地
向着心脏爬去
新的开始
总有一个新的美丽
谁不期待春天的明媚
尽管是短暂的欢呼
满山山花是南柯一梦
寂寞是独处的毒药
全身的激情
早已在冬日的蛙声中
凝聚
2. 关于“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作文题目
几年前的四月十四日上午七点四十七分,我想大家不会忘记,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全国人民的心随之沉重起来。
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有多少亲人顷刻间阴阳相隔,真是苍天落泪,山河同悲。虽然灾难发生了,但是涌zd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谱写出一篇又一篇感人的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专位来自于香港的志愿者,他今年刚做完手术,一听闻玉树地震的消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拔下输液的针头,毅然赶赴灾区,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然而,就在他救人的时候,突然发生余震,在这场余震中,他壮烈牺牲了,献出了自己年近四十多岁的宝贵生命。他走了,但留给我们的感动始终萦绕心间。我落泪了,难道这就是属大爱无私吗?
是的,这就是大爱无私!在这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奉献!
3. 用心开启新旅程 作文
踏在石头上,比黄金还要耀眼。躺在小草上软软的,舒服极了。而小草们在露水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绿,更加的生机勃勃了。弯下腰在草丛中寻觅着,一石一木,一山一水,去感受它带给我的神奇。
走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四周是高大的松树。一眼望过去望不到尽头,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宽敞的小路越来越窄,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穿过这片森林。把自己靠近小草,睡上去可痛啦而且还很难受。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睁开眼睛,嬉戏着。看,蓝天白云,白云慢慢地走着,小鸟们在蓝天中快乐得翱翔着。
走到了草原的尽头——印入眼前的是一条宽大的小溪,小溪的前面有一座算高也不高,算矮也不矮的山。
小溪的水清澈见底,水轻轻地击打着石头的边缘,拍打出优美的旋律。水滴石穿,石头的边缘已经出现了一些裂缝,烟雾袅袅,小草上的露水还在。在阳光的照射下。你可以清晰的听到蟋蟀在歌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伴奏,你可以清楚的听到从树上坠落到石上的雨露的声音,露水晶莹剔透发出耀眼的光芒!不像别的小草坚硬的,眼前是一望无际草原,你可以隐约的闻到草的气味:淡淡的,香香的。还有薄荷的气味,顿时让人神清气爽。
感受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我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有许多的小鱼在水中游玩着,打闹着,不亦乐乎
4. 《科学的旅程》中的好句
科学一词总给人很宽泛而深奥的感觉,它的词义是“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这解释倒是十分精炼。
我们周围是由物质构成的世界,整个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不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的变化,而是被一定的规律束缚着的,这从“科学”一词的词义中便可以看出。科学的规律支配着一切,主宰着万物,当然也将人类牢牢掌控在它手中。
于是,人类便循着这种规律踏上了科学的旅程,从敬畏到参与,从无知到敏锐,从空想到推测,人类探索的脚印沿着科学的旅程慢慢向前延伸。 在《科学的旅程》的扉页写道:“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包罗万象又细致入微的名为“科学”的路更是如此。在它的途中到处缠着宗教思想的枷锁,出处布满政治、社会舆论的荆棘,还时不时被落后的生产力和工具绊住脚跟,但一代又一代的旅者闯过来了,他们冲破了如此种种的困难围攻,这些伟大的、闪着光辉的思维的翅膀,破茧而出,从远古的公元前一路翩飞至今日,依旧明艳亮丽得令人不由得惊叹赞美。
从观察河水的上涨到应用月亮带来的潮汐能发电,从猜测宇宙到发射航天器探索外太空,从认识生命到人工合成活细胞,从发现氧气的化学性质到研究原子弹、氢弹,科学家将科学的神秘面纱层层剖析,拨开重重迷雾,逐渐逼近科学规律的核心。通过对《科学的旅程》的阅读,我竟在不知不觉中从注重结果的“结果派”转变为了看中过程的“过程派”:从无到有,这一步一步都是无可替代的过程,缺一不可;相对于单一而不变的规律,探索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大胆地做出猜测,虽然前方甚至仍是一团迷雾,但那努力突破,拨开迷雾的劲头是多么振奋人心,那不畏艰苦条件和世俗眼光的坚韧和淡然是多么让人为之动容,那为了真理和全人类而决心与错误偏执奋战的勇敢信念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虽然有时不幸误入歧途,但总会有勇敢的人站出来坚持真理,伽利略,哥白尼,法拉第……是这些英雄们及时扶正了科学的道路,还科学的明天以光明。
《科学的旅程》让我看到了成与败、正与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曲折历史。 话虽如此,但错误却是科学旅途上的必经之路。
没有这些在今人看来荒谬的错误,甚至还有生命和血的教训,那么科学就不会有现今的辉煌。我们甚至可以说是错误引领科学走上正确的方向。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经历新生,发展,当然少不了错误,才能走向辉煌。我从《科学的旅程》中感悟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万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经历它该经历的,才能茁壮成长。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发展之路。以中国的铁路发展为例,高铁、动车的高速进程在让人惊叹自豪的同时也让人颇感担忧。
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速度”的飙升快得几乎不正常。它直接从贫乏跳到了先进,而压缩甚至忽略了中间过程。
先进的技术,却架在不完善的系统上,于是,温州的动车追尾了,上海的地铁开反了,北京地铁的电梯坏了。这些事故真的只是偶然?去日本的时候乘坐过新干线,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至今仍完好安全地运行着,正是技术与体制的双完善造就了这一结果。
这两者的对比,着实该让人细细思考。 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潮中诞生了近代科学,而近代科学发展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驱神”的过程。
这个“神”既指宗教中人格化的神,也指的是在人们思想中,支配和干预自然世界运作的神秘力量。在这场科学革命中诞生出了实验观察加逻辑推理的方法,此外还形成了一种还原论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力的撕破了很多自然现象中“神”的面具。
这场科学革命的高潮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发现的经典力学的三定律和万有引力。传说牛顿在树上苹果下落的时候,认识到是同一个力,它使得苹果下落和行星围绕太阳旋转。
根据这个认识,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的概念,指出宇宙间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间会相互吸引,并且给出了这个吸引力大小与两者质量与距离的关系。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他的力学定律,英国人亚当斯和法国人勒威耶分别计算出了太阳系的一颗未知的行星——海王星。
在牛顿时代,天上的世界被认为是完美的,是为了映衬出尘世的不完美而存在。可是,万有引力定律却告诉了人们,天上的物体和尘世中的物体被同样的规律支配。
牛顿的力学理论极大的冲击了当时欧洲知识分子的思想,并发展出一套机械的宇宙观。在这样一个观念下,宇宙间的万物都将根据牛顿力学规律运动,甚至包括“万物之尊”的人,只不过是一大堆的滑轮、杠杆、弹簧组成的复杂机器,遵守着同样的规律。
法国的数学家拉普拉斯在19世纪初将这种世界观发展到了极致。他假想出了一个“小精灵”,也被称为“拉普拉斯妖”。
这个小精灵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如果你告诉它这个世界目前的初始状况,那么根据牛顿力学定律,未来的一切都会被这个小精灵计算出来。在这种状况下,宇宙仿佛一个大的机械钟表,一切都已注定。
16世纪的上半叶,年青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指出了是太阳,而不是地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