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叔同精典名句
·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持之以坦荡。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大着肚皮容事,立定脚跟做人。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 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
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 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
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
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清平乐——赠许幻园 城南小住。
情适闲居赋。文采风流合倾慕。
闭户著书自足。阳春常驻山家。
金樽酒进胡麻。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 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庚子初夏,余寄居草堂,得与幻园趄夕聚首。曩幻园于丁酉冬,作二十岁自述诗,张蒲友孝谦为题词云:无真非幻,无幻非真。
可谓深知幻园者矣。李成蹊。
· 西江月——宿塘沽旅馆 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前尘涉渺渺风思量,只道人归是谎。
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海风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涨?· 赠津中同人 千秋功罪公评在,我本红羊劫外身。
自分聪明原有限,羞将事后论旁人· 满江红——民国肇造填满江红志感 皎皎昆嵛,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华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咏菊 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
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
莫言冷淡无知已,曾有渊明为举觞。· 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二绝 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
玉钩斜畔隋家冢,一样千秋冷夕曛。 飘零何事怨春归,九十韶光花自飞。
寄语芳魂莫惆怅,美人香草好相依。(五)·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一花一叶,孤芳致洁。
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废墟 看一片平芜,家家衰草迷残砾。玉砌雕栏溯往昔,影事难寻觅。
千古繁华,歌休舞歇,剩有寒·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
2. 送别 李叔同每一句话的意思,全诗内容概括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
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
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
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
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
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
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
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
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3. 李叔同的《送别诗》诗意是什么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
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
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
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
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
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
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
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
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4. 《送别》李叔同 诗意
—— 李叔同《送别》
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 同这首《送别》。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 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 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 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 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 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 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 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 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 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 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 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 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 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 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 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 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 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 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 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 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 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 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 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 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 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 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 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 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 别“集体无意识”。所以,《送别》也就 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 个朋友而写的,是实有其人。但耐人寻 味的是,根据目前的材料,还看不出李 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 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具体的友人 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 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 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 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 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 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 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 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 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 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 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 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 《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 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
5. 请问弘一法师的一句法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之偈语,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应该解释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带杂质。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是说如果只看朋友交往的表面现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是说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
“象”的说法来自魏晋玄学,是对应於“意”而言的。一般言之,“立象以尽意”,此是象所尽之意。有象所尽者,即有其所不尽者。象所不能尽者,即“象外之意”。弘一大师借著这道理来说明佛教的真理,表示佛教对真理的最高体悟,是离语言文字思维的,所谓的“语言道断,心行路绝”者是。故说执象(语言文字思维,这些都是“象”)而求真理,真理其实就在咫尺之间,但对胶著与“象”的人来说,何止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