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昆虫记描写螳螂的好词好句
好词
1.螳螂奋臂
2.螳臂当车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螳臂扼辙
5.螳螂之卫
6.蛮睫螳轮
好句:
1、“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38653837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成为千古名句。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新中国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
2、“螳螂误入琴工手,《鹦鹉》虚传鼓吏名。”
赏析:“螳螂误入琴工指,《鹦鹉》虚传鼓吏名”是出自,誉为“徐州二遗民”的阎尔梅,尝于龚鼎孳座上赋《春夜》诗。 上下二句各是一个典故:
《鹦鹉》虚传鼓吏名:用汉末作《鹦鹉赋》、击鼓骂曹、终为黄祖所杀的祢衡典,喻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不幸遭遇。
螳螂误入琴工指:此句为阎尔梅用蔡伯喈闻操琴有杀伐之声典,喻自己虎口余生,化险为夷。具体典故见下解释。
东汉蔡邕曾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制为琴,有美音。有关用典涉及琴,可否查《后汉书•蔡邕传》。我按图索骥,摘抄一段《蔡邕传》:“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主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此句为阎尔梅用蔡伯喈闻操琴有杀伐之声典,喻自己虎口余生,化险为夷。
3、“绿荫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粱。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南宋·陆蒙老
赏析:诗人对蝉讲了:你们的形迹隐现在绿树丛中,你们的饮食是露水和清风。切不要倚仗着身在高枝,就放纵无忌地卖弄口舌,大唱高调,也应该回头顾看一下,螳螂正在身后伺机进攻。诗人借题发挥,对那些得志便猖狂的人给予警告,出语冷峻,寄意深远。
2. 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原文: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
韩婴,生卒不祥,燕(今属北京市)人。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著述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共6卷,杂述古事古诗。
课文《螳螂捕蝉》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
“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 螳螂捕蝉的主要内容
螳螂知捕蝉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少年很聪明机智。他的旁敲侧击,表面上是在给吴王讲故事,实质却是在劝说吴王,不要只顾贪图眼道前利益一心只想着攻打楚国,还要顾及身后的隐患,其他诸侯国可能会乘虚而入。吴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拓展资料:
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内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诉我们在容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4. 成语故事螳螂捕蝉讲述了什么内容
螳螂捕蝉的成语故事:春秋时候,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
他已经F定了决心,对大臣们说:“谁要是劝阻我,我就处死谁。” 大臣们都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吴国出兵有害无利,但又不敢再去劝阻了。
这时,吴王身旁有个伺候他的青年,也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又不敢直说。 他就想了个计谋:早晨,他拿着弹弓和泥丸,在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也毫不在乎。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他在花园里徘徊,就唤他过来,问道:“你大清早就在花园里干什么?你看,露水把你的衣服都打湿了。” 那青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神秘地说:“大王,别做声。
你看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吸着露水,一边商歌鸣唱,自以为很得意,很安全。可是它不知道有一只螳螂躲在它身背后,想捉它呢!”吴王听了觉得很好笑,说:“螳螂捉知了。
这有什么稀罕呢?” 那青年仍很认真地说:“大王,你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正要向蝉捕去,自以为利之所在,势在必得。 但它还不知道有一只黄雀正躲在它的身背后,正要伸长脖子去啄螳螂和蝉呢。”
吴王伸着脖子往外看,可什么也没有见着,就说:“那又会怎么样呢?”那青年把泥丸搭在弹弓上,说:“黄雀只想着螳螂和蝉的美味,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已经瞄准了它。这三种东西,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面的祸害,确实让我们感到悲哀啊。
”吴王听了,猛然省悟,连声说:“对!对!”决定取消出兵攻打楚国的主意。
5. 螳螂捕蝉主要内容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
“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螳螂捕蝉故事内容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