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争鸣”中的经典名句,主张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子思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jiǔ);道前定,则不穷。子思:君子之道,譬如兴远,必自迩(ěr);譬如登高,必自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思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描述“百家争鸣”的诗词有哪些
《诗献四季.百家争鸣》 诗献四季描写春天的诗:《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诗:《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秋天的诗:《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写冬天的诗:《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感谢母爱时,我们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依依惜别时,我们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赞美柳树时,我们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喜迎春节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观赏瀑布时,我们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百家争鸣”中的经典名句,主张
百家流派有以下:儒家 百家争鸣之孔子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
其中《乐》后来亡佚了,现存《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称。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
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
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尚同”,“明鬼”、“尚贤”等。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百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墨子创立严密的组织,墨者团体的领导者成为巨子,墨者行动必须遵守巨子的指挥。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国后期逐步不受重视。
道家 百家争鸣之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
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 政治上提倡“无为”、“顺应自然”。
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
《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
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庄子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像在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
法家 韩非子(12张)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
4.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墨子名言选粹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
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
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经》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刿,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
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
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5.用百家争鸣造句(好词好句)
1.文学创作上我们应提倡百家争鸣。
2.为了促进学术进步,评论界必须百家争鸣,不能强求统一。3.没有百家争鸣,就没有科学的繁荣和理论的发展。
4.学术上有不同见解,应当允许百家争鸣。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厝火积薪。
5.文艺的春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6.学术上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入主出奴会妨碍学术发展。
7.没有百家争鸣,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8."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导中国文学的一条语录。
9.从这样的观点看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有益无害的了。10.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此事,通过"百家争鸣",促进"红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