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墨兰亭
兰亭不是神佛之地,没有泥塑木雕的偶像。
但兰亭本身就是一座偶像,是中国知识份子的精神圣地,是大雅的象征。到了绍兴,不去兰亭是绝对说不过去的,尽管天下着雨,路也比较远。
谁也不想做俗人,对不对? 雨中的兰亭,与天下的好风景一样幽邃,这自然是因为修竹的掩映和茂林的遮蔽,还有山荫道旁蕨和藓的点染。稍稍留意一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风景都离不了蕨,它们悄悄地长在阴湿的地方,是幽的佐证。
而缺了这一个幽字,风景它就不是好风景了。 兰亭有鹅。
还没有进门,就听见鹅在昂昂地叫着了。整个园子都绿得发黑,山和水都是沉着的调子,那一汪墨绿的水边,站着三只鹅,深绿的坡地上也有三只,白羽红掌,额与喙也是红的,衬着那乌崖靛水,真个是明艳照人。
鹅其实不是鹅,是诠释王家父子合写的那个著名的鹅字的符号。鹅字刻在石碑上,石碑立在碑亭中。
关于鹅字的故事,则由导游向游客们讲述着。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不用再写在文章里了。
只是想,如果没有那碑,只有绿水白鹅,风景其实更像风景。我们只喜欢看鹅,可我们还是在鹅碑前拍了照。
鹅昂昂的叫声,让本来幽深的园子显得浅仄了。 兰亭以碑与亭取胜。
除了鹅,还有那个著名的太字碑,也是王家父子合写的,也有一个故事。有康熙和乾隆爷孙俩都题过字的御碑。
为什么是爷孙同题?雍正去哪儿了?御碑的真伪,至今存疑,细看看,的确字迹模糊,不如北京城里的那些皇帝碑镌刻得笔划鲜明。然而也有说法。
说是文革期间红卫兵要来砸碑,于是有人在碑上抹了白石灰,写上了毛主席语录。现在人说文革故事,已经带着传奇色彩了,用很简单的很模式化的逻辑关系,来解释一些其实很复杂的行为。
不过三十多年的历史尚且如此,那些千年的传说又有多少真实性呢?越王种兰,离汉时筑亭有多少年?兰与亭如何就联起来变成了兰亭?而王羲之邀集四十一位高人雅士雅集于这兰渚山下,坐而论道,与前事又不知隔了多少年,与后来者也不知隔了多少代。从时间的跨度上看,便是康乾,也算近代,并不比我们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真实的兰亭在什么地方,已经不可考,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园子,只是后人用以凭吊的载体。所有的亭与碑,其实都与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没有关系。
也许只有那一个雅字,才是千百年来文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从而沟通了古今。 终于看到了流觞亭。
亭前的所谓曲水,是今人用小块的太湖石砌成的渠,斧凿痕迹极重,故意弄出一些曲折,还刻了碑石,却显得十分生硬呆板。想像中的曲水则应该是山野流泉,从山的深处淙淙而来,曲里拐弯,生动而又率性。
如此,诗人流觞其上,也才会有诗兴。有些风景只能闭上眼睛遥想,比如酒碗在清溪上飘来的样子。
倒是在园子的后面,有一条宽宽的河,河上有曲折的石板桥,能让人依稀领略水的趣味。 在兰亭一侧,新修了一座小镇,叫之镇。
镇名是诗意的。小镇也修得诗意,白墙青瓦的房子,还开了一条河,造了好几座石桥。
粗粗地看上去,也就是一幅江南风情画了。镇上并无居民,只是沿街开了一些铺子,卖吃的,卖土特产,卖旅游纪念品。
绍兴的几个旅游景点,都卖一样的纪念品:蓝印花布,绍酒,文房四宝,还有折扇。卖折扇的同时还为游客写扇面,现场用游客的名字作藏头诗,然后写在扇子上,还在扇子上现画山水与花鸟。
这些诗书画者无不打着诗人和画家的牌子,都有某某书画协会的头衔,然而看他们的所谓作品,实在是不堪入目。他们在沈园卖诗,在兰亭卖字,乍一看也为这些旅游景点渲染了浓浓的文化气氛,可如果放翁与右军泉下有知,一定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惭愧的。
沈园卖出的扇子,一定写着《钗头凤》,兰亭的呢,当然就是《兰亭集序》。我一直想知当年那四十一位雅士相聚时的情形,我以为他们会像现在开宴会一样围成一桌一桌的。
兰亭的扇子上却画着另外的情形:他们沿着山水,在蒲团上席地而坐,如一尊尊罗汉,各吃各的菜,各喝各的酒,各吟各的诗,各观各的风景,似乎并没有呼应的关系。我本想买下一柄这样的扇子,却不知为什么终于没有买。
雅在兰亭,终于变成了一种粗俗的模仿,一种实用主义的叫卖,一种工匠们的机械制作,完全没有了精致与灵性。不过,也许,我们的所谓雅,它从来就是一种作秀。
欲雅何曾雅,我们人类其实从来都是俗不可耐的。也正是如此,我们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离开兰亭的时候,雨突然下大了。走在雨中,回首曾经游过的风景,发现远远地看它,它才更有水墨的韵味。
水墨是千变万化的色彩,湿润着人心深处的那张宣纸。我突然想,我来过兰亭,正如很多政要和名人来过,比如帝王,比如政治家;我去过沈园,可沈园并不见他们的踪迹。
也许他们悄悄去了却并没有留下题咏,因此世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去。书法和爱情都是精神的。
可爱情同时又是物质的和肉欲的。伟人只在纯精神的地方表现自己的高雅。
物质和肉欲只属于凡夫俗子。 在兰亭,看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八个字,我不禁莞尔,感觉极亲切。
因为,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也是领导,在开会的时候,是一定要拿这八个字做开场白的。
2. 【描写兰亭的名言10句
当我来到兰亭门前,便看见“鹅池”二字,这两个字各成风格,“鹅”字看起来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南洋的粗犷,人称“父子碑”,据说是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共同书写的.忽见鹅池中几只白鹅悠然嬉游,颇有生趣.而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 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观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 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装有酒的“觞”(酒杯),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写一首诗.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从此历史登上了一个文人思想境界的巅峰.。
3. 关于水墨的句子
1、藏一滴真水的香,只为把时光也研成墨,可以临摹出藏在深处的错落,它越是幽深,墨色越是浓烈,光影交错,一如恰到好处的墨色,不深,不浅,刚好裹住了似水流年。
——戴红梅 《水墨》
2、“烟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最爱的还是它的“计白当黑”。看似简单的留白,却以虚写实,虚实相间,总让人不自觉地在内心深处空出一方澄澈的天空来。
——戴红梅《水墨》
3、小桥流水,绕过白瓦青砖的人家;烟柳飞花,斜阳夕照,引几只飞雁归巢;远山连绵,近树轻摇,炊烟袅袅,映出温暖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