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江堰一日游观后感简短
在路上,妈妈她们说说笑笑笑,我看着车外的美丽风景,心里美滋滋的。到了都江堰,我觉得人好像多了一些,一看,都是去青城山的。
我们来到了青城外山,青城外山和青城前山一样,里面环境优美,非常幽静。苍天大树组成“原始森林”,令人回味无穷。青城外山只有一个景点——普照寺。那里规模比较大,寺庙香火很旺,有好多人在在那里烧香,拜佛,许愿。寺内有一棵千年老树,树龄有1500多年,树干很粗,需要三四人才能围抱住,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住了阳光,带给了我们凉爽。我们在山上东转转,西走走,完全被这里的“幽”所迷惑了。中午,我们才慢慢地走出山门。
出了普照寺,我们又到了街子镇。街子镇是崇州市的一个古镇,它沉寂了我们四川的古老文化。这个镇透着古色古香,街的两边都是许多家小卖部,有的卖小吃,有的卖木制品,有的卖衣服,还有饭店。最多的是卖汤麻饼的,因为这里的特产属汤麻饼最出名,店家还说:“我这是正宗的麻饼你们就放心的买吧,你看,这里写有……”总之,这里是非常非常的热闹。我们先到一家饭馆里吃饭,这里的饭菜都很香,有许多山上的野菜,有许多的“绿色食品”,吃了使人心情舒畅。
随着山路弯弯,我们又来到了灵岩山。灵岩山距都江堰市5公里,海拔1432米,比青城山还要高呢。我们买了门票,开始登山了。进入灵岩山,我看见有许多以香楠、银杏、松杉等树木组成的树林,参天蔽日、令人陶醉。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还看到了一些攀岩造像。来到黑风洞时,我以为有黑山老妖,结果一看简介才知道,是夏秋季节有黑风从洞中出来。我非常好奇,就在那儿等黑风。等了半天,也没有黑风,我们很失落地走了。到最高顶时,有一个灵岩观音。观音是金色的,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更为引人注目。这时,一阵凉风袭来,我感到特别的凉爽,于是,我们兴高采烈地下山了。在下山的路上,我们还在一个小池里捉了3只蝌蚪。那是山上的泉水,冰凉冰凉的,我们的手伸下去,就觉得摸到冰一样,非常冷;那蝌蚪也非常“狡猾”,我们的手一伸来,它就钻到池底了,很难捉到。王叔叔把手小心的伸进去,一捞,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把它装进了我的瓶子里,妈妈也小心翼翼的把双手伸到水里,一捧,捉住了一只小的,我们就这样,捉了3只蝌蚪。我们拿着蝌蚪,高高兴兴的下山了。
一天结束了,妈妈拿着我们的“收获”,带着喜悦,回家了。
2. 都江堰一日游观后感简短
在路上,妈妈她们说说笑笑笑,我看着车外的美丽风景,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都江堰,我觉得人好像多了一些,一看,都是去青城山的。我们来到了青城外山,青城外山和青城前山一样,里面环境优美,非常幽静。
苍天大树组成“原始森林”,令人回味无穷。青城外山只有一个景点——普照寺。
那里规模比较大,寺庙香火很旺,有好多人在在那里烧香,拜佛,许愿。寺内有一棵千年老树,树龄有1500多年,树干很粗,需要三四人才能围抱住,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住了阳光,带给了我们凉爽。
我们在山上东转转,西走走,完全被这里的“幽”所迷惑了。中午,我们才慢慢地走出山门。
出了普照寺,我们又到了街子镇。街子镇是崇州市的一个古镇,它沉寂了我们四川的古老文化。
这个镇透着古色古香,街的两边都是许多家小卖部,有的卖小吃,有的卖木制品,有的卖衣服,还有饭店。最多的是卖汤麻饼的,因为这里的特产属汤麻饼最出名,店家还说:“我这是正宗的麻饼你们就放心的买吧,你看,这里写有……”总之,这里是非常非常的热闹。
我们先到一家饭馆里吃饭,这里的饭菜都很香,有许多山上的野菜,有许多的“绿色食品”,吃了使人心情舒畅。随着山路弯弯,我们又来到了灵岩山。
灵岩山距都江堰市5公里,海拔1432米,比青城山还要高呢。我们买了门票,开始登山了。
进入灵岩山,我看见有许多以香楠、银杏、松杉等树木组成的树林,参天蔽日、令人陶醉。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还看到了一些攀岩造像。
来到黑风洞时,我以为有黑山老妖,结果一看简介才知道,是夏秋季节有黑风从洞中出来。我非常好奇,就在那儿等黑风。
等了半天,也没有黑风,我们很失落地走了。到最高顶时,有一个灵岩观音。
观音是金色的,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更为引人注目。这时,一阵凉风袭来,我感到特别的凉爽,于是,我们兴高采烈地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我们还在一个小池里捉了3只蝌蚪。那是山上的泉水,冰凉冰凉的,我们的手伸下去,就觉得摸到冰一样,非常冷;那蝌蚪也非常“狡猾”,我们的手一伸来,它就钻到池底了,很难捉到。
王叔叔把手小心的伸进去,一捞,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把它装进了我的瓶子里,妈妈也小心翼翼的把双手伸到水里,一捧,捉住了一只小的,我们就这样,捉了3只蝌蚪。我们拿着蝌蚪,高高兴兴的下山了。
一天结束了,妈妈拿着我们的“收获”,带着喜悦,回家了。
3. 读《都江堰》有感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有一篇《都江堰》,文章不长,但余先生追古思今、旁征博引,把一个死死的水利工程写的有血有肉,生灵活现的,十分精彩。文章读罢,掩卷长思,不觉已为先生灵活的思维和独到的理解所深深折服。
作家开篇先将被众多国人视为民族象征的长城和都江堰相比,一句“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不由得你不将文章读下去,因为在多数人心里,长城才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们文化的精髓。你想一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怎样一段厚重的历史呀。但余先生却指出“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这里余先生用形象的文字指出长城是死的,只愣愣地站在那儿,被风沙吹塌了,等待人们再重修起来。而都江堰却不是,它骄傲地在风浪中矗立了两千多年,坚固得如同中国的历史,都江堰那充满灵性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透过这鲜活灵动的都江堰,我们不得不为李冰父子所感动。
余秋雨先生认为“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显然作家所倡导的政治理想“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像李冰那样“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因此称赞“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在作家看来虽然“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想。”比起声名显赫的秦皇汉武,他算不上英雄,但他却分明比秦皇汉武更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对此,作家这样写到“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是呀,我们在叹服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叹服他们对工程设计的巧妙的同时,又怎能不为他们那种“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神所感动,不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在一次次灾难面前站起来吗?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4. 描写都江堰句子
清黄俞《都江堰》诗:“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赵朴初先生赋诗赞古堰,诗云:“是宜与长城,并赞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清何盛新《伏龙观》诗:“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君。”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清山春《灌阳竹枝词》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5. 游都江堰作文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到四川旅游,参观了都江堰。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的岷江上,是秦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一大早,我们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都江堰。
当我们到达时,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的都江堰另有一番美景,江面上水雾蒙蒙,就像一位披着纱巾的少女。一进大门,沿着石板路往里走,路的两边立着各个时期修建、维护都江堰的功臣的雕像,有李冰、李二郎、诸葛亮。
走进陈列室,这里陈列着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都江堰的各种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并介绍了都江堰的三大神奇的三大工程: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走出陈列室,远远的就听见轰隆隆的水流声,顺着台阶登上亭子,就看到了“宝瓶口”。“宝瓶口”呈倒梯形,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则”,它是李冰带领广大民众用了8年时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从坚硬的岩石上凿开一个大口子,修建而成。
它使从上游流下多余的水从这里分流,减少了水灾的发生。从上面往下看,它就像一个花瓶的口,因此就叫“宝瓶口”。
出了“宝瓶口”,经过一座桥,我们就到了“飞沙堰”,在古代“飞沙堰”是用笼篼卵石堆砌而成,现在已用混凝土筑成,它主要功能是把从上游冲下来的沙石排走,它能排走的石头最大能达到一吨左右,起到防洪排沙减灾的作用。再往前走,就到了“鱼嘴”,“鱼嘴”是三大工程之首,它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一样,它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它把滔滔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站在“鱼嘴”的前端,远远望去,汹涌的江水一泻而下,经过“鱼嘴”的分流后,水流就变得平稳和缓慢了。到这里,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全部游览完了。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既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需要,又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看着这么壮观巨大的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两千多年前,全靠人们的双手建造,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下午,我恋恋不舍离开了都江堰,路上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真不愧为一个有着灿烂文化遗产的伟大民族。
6. 仿写都江堰作文
今天清晨,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前往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游览。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在喜悦的心情内蒙上一层阴影。快到目的地时,雨过天晴,内心感到欣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离堆公园”是宋代的名“花州”,清代为“桑园”园内亭榭错落有致,古木参天,树木苍翠,奇花异草,千姿百态,花香四溢。“离堆”的来历,是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为了把岷江水引到川西,灌溉农田,用人工开凿了旁边的一条引水口,将一个山丘和对面连接的玉垒山分离开,形成了一个孤堆而得名。
都江堰由三大工程组成: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保瓶口。一,“鱼嘴分水堤”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排沙,内江引水灌溉。二,“飞沙堰”泄洪水、排沙石、拦春水。枯水季节将岷江水源源不断地送往灌区,是它的一大特色。三,“保瓶口”是人工开凿而成的窄而深的梯形引水口,一是引水供下游使用,二是与飞沙堰联合运用,控制内江洪水不涌入成都平原,使洪水排人外江。这三大主体工程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川西平原成了“大水不淹,小水不旱”旱涝保收,得名“天府之国”。
李冰父子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都江堰,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造福人类。在科学极不发达的年代,做出这伟大功勋,不可被时代没灭,人们更不能忘怀,为纪念他们修建了庙宇,“伏龙观”寄托人们的怀思。我们向祖辈学习他们发奋图强的精神。搞好学习,才不亏对祖先——我们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7. 游都江堰 作文
暑假里,妈妈带我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那天,天上的乌云像染了墨汁的棉花一样,过了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雨,蒙蒙细雨如丝丝银发摇曳,像根根筝线抖动。但丝毫没有淋湿我兴奋而高兴的心情。
我们一进门就来到了观澜亭,登临远望,古堰雄姿尽收眼底;俯视脚下,江涛滚滚,直泻宝瓶,全都江堰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的壮丽图景。 沿着观澜亭的攀梯向下走就来到了二王庙,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498年,是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瞧,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
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大殿及后殿内有彩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技艺精湛。
庙内石壁还刻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漫步其间,似入“先都”。
参观完二王庙,我们登上了全长约500米的安澜锁桥,安澜索桥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索桥以混凝土桩以承托,用粗如碗口的钢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
我好不容易才过了使人心惊胆战的安澜锁桥,来到了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先说说鱼嘴吧,它如同一只鱼的嘴巴,听导游说它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在鱼嘴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
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提”,后又名“减水河”,它因具有泄洪排砂的显着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来到鱼嘴的另一头就是鱼尾,斜对着的就是宝瓶口,它是前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取名为离堆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
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
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
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
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
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
8. 用一句话赞美都江堰
1. 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无双。
2.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都江堰,而是都江堰。
3. 都江堰工程巧夺天工,造福全川,表明我国劳动人民具有呼风唤雨的伟大力量。
4. 花车上盛放的芙蓉组成的朵朵浪花气势恢弘,都江堰、青城山建筑造型美轮美奂。
5. 都江堰是四川人民的骄傲!
6. 都江堰真的是一个非常宏伟的建筑,简直是天衣无缝、巧夺天工。
7. 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筑成的。
8. 中国都江堰是驰名于世的伟大工程。
9.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让世界为之惊叹。
10. 都江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1. 中国的都江堰闻名遐迩,举世皆知。
12. 都江堰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
13. 都江堰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14. 都江堰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又一壮举。
15. 都江堰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伟大遗产。
9. 游都江堰 作文
暑假里,妈妈带我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那天,天上的乌云像染了墨汁的棉花一样,过了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雨,蒙蒙细雨如丝丝银发摇曳,像根根筝线抖动。但丝毫没有淋湿我兴奋而高兴的心情。
我们一进门就来到了观澜亭,登临远望,古堰雄姿尽收眼底;俯视脚下,江涛滚滚,直泻宝瓶,全都江堰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的壮丽图景。 沿着观澜亭的攀梯向下走就来到了二王庙,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498年,是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瞧,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
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大殿及后殿内有彩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技艺精湛。
庙内石壁还刻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漫步其间,似入“先都”。
参观完二王庙,我们登上了全长约500米的安澜锁桥,安澜索桥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索桥以混凝土桩以承托,用粗如碗口的钢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
我好不容易才过了使人心惊胆战的安澜锁桥,来到了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先说说鱼嘴吧,它如同一只鱼的嘴巴,听导游说它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在鱼嘴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
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提”,后又名“减水河”,它因具有泄洪排砂的显着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来到鱼嘴的另一头就是鱼尾,斜对着的就是宝瓶口,它是前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取名为离堆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
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
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
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
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
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游都江堰有感的简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