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悲观与乐观的文章
悲观与乐观
有两个人,都住在山上。
那山挺荒凉,是秃的。
第一个挺悲观,一边叹气,一边在山脚下为自己修着坟茔。
第二个挺乐观,乐呵呵的,在山坡上种了好多绿色的树苗。
岁月悠悠。转眼过了四十年。
第一个人果然老了,就泪汪汪地打开坟茔的门,走了进去,再也没有出来。
第二个人却精神抖擞,在碧树下采摘着金色的丰收。
又过了许多年,第一个人的坟茔前长满了衰草,野狼出没。
那座花果山前却花长开,树长青,满山闪耀着生命的辉煌。
原来,悲观与乐观都是种子。
都能长出情节。
只不过,前者结的果叫无奈。
后者结的果叫甘甜。
悲观与乐观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她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才2年,家是江西农村的。女孩长得不漂亮,由于不会打扮,甚至可以说是中下吧。她对我说她爱好运动,在大学里算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学生。但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主观努力就可以做好的,所以总是对自己的工作业绩不满意,甚至丧失信心。有一个追求她的男孩子,是她高中时的同学,大学毕业工资不高 ,据女孩讲她最不满意的是他的个子太矮。女孩对我说,这个男孩子追她7、8年了,对她百依百顺,可她就是觉得不满意,想到跟了他今后连住的房子都买不起,想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更是遥遥无期,她就觉得悲观失望,好象眼前一片黑暗,于是她生活的很不快乐。
而另有一个相貌和收入都不错的男孩子追求她,她又觉得他太优秀,跟他在一起她有压力,怕守不住他,怕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于是,她就这样在没有自信、没有希望、没有快乐的生活里消磨着自己的生命。
对她的现状我是能理解的。其实,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们看不清前面的路,看不见未来的希望。我们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但是过来以后你会发现,在人生的路上没有什么难关是闯不过去的(除非生命结束了),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你大可不必悲观失望。我想,在这种时候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想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是希望事业有成,还是希望过上富裕生活,还是希望过平淡普通的家庭生活,只有想清楚了自己的愿望,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朝向自己的愿望努力;另一个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爱慕虚荣争强好胜,也不要与人攀比追求完美,要脚踏实地过好眼前的每一天。
其实,乐观与悲观一方面跟本人的性格、境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态有关。一个人应该多培养一些爱好,经常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没必要过分的约束自己,毕竟人的一生就那么就那么几十年,而人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结果并不重要,在追求中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多数时候是不快乐的,那可能是你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应该给自己降低点要求,放下些包袱,轻装前行。
总之,不管你是乐观还是悲观的,你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逆境中要学会释放压力,为自己的生活寻找快乐,你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你一样可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2. 贺麟的《乐观与悲观》的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抽象的理智的看法对于实际行为比较不容易发生直接迅速的影响。而包含有情感作用的看法或见解,为情绪所渲染,生动、活泼、具体,容易产生直接行为,支配实际生活。
*我们最好是不悲观不乐观,实事求是,不动感情,受纯理智的指导,勿陷于主观。
*乐观多少包含有主观上轻蔑痛苦、超越悲哀的态度,而并不是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
*许多圣贤豪杰在动心忍性困心衡虑的艰苦生活中,仍不减少其奋斗的勇气,大抵都由于他们精神上修养达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在那里支持着、鼓舞着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一个人用同情的了解、仁爱的态度,来观察人生、欣赏事物,就是真正的乐观者。
*一个人有了仁爱,他就可以化恶为善,化险为夷;看得见人性中最光明的一面,因而养成乐观的心境。
*对人有信心,也就是勿猜疑、勿怀疑别人的动机,勿以小人之心,去揣度他人行为的动机。
*真正的乐观,必然是生活过程中再接再厉所达到的境界。它是弥补了创伤的仁爱,稳定了动摇的信心,恢复了幻灭的希望,而后坚持着的一种观点。
*乐观亦非轻易可得,必须基于学问修养,经验阅历,有眼光,有毅力,能克服恶劣险阻的环境,战胜悲观,方可达到真正健全而无流弊的乐观思想。
3. 悲观与乐观作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苦乐相随。然苦乐之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言而论。
如茶,或曰苦,或曰香,或曰无味,此乃品味不同。如酒,或曰香,或曰辣,或曰难闻不堪,此乃爱好不同。
再如世上之事,有人曰:“世间多姿多彩美妙无极。”也有人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上述二者各走极端,皆不为世人所好。
乐观、豁达也,然事事皆乐,则无威严可论,休要辩解成“胸有成竹,遇事不惊”之语。悲观,颓废也,然事事皆悲,则人生无乐,岁月无光也,休要歪解为“看破红尘,心如止水”之语。
此二种人,人生无味也。古语曰“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
故君子当存藏污纳垢之念,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此语道尽了人生的苦乐观:乐时思悲,当防之后防;悲时思乐,可解苦增甜。此二者结合,则事大可顺心也。
纣王无道,乐时不知思悲,尽心玩乐,以为各诸侯不成气候,不知励精图治,终至朝歌沦丧,成为亡国之君。勾践灭吴,此事众人皆知。
勾践曾为越王,为吴所破,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一心灭吴,舔胆虽苦,心中之希望却甜蜜无比,最终破灭吴国雪耻消恨。佛家有云:大慈大悲。
何谓大慈大悲?大慈,为自己为众人都是快乐的。却为何又大悲?曰:无大悲之心,则无大慈之心,悲人之苦难方为慈。
正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你看他音容相貌,也就清楚了。人生在世,悲乎?乐乎?都不若二者之结合,悲中有乐,乐中有悲,才是真正的人生。
4. 贺麟的《乐观与悲观》的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抽象的理智的看法对于实际行为比较不容易发生直接迅速的影响。而包含有情感作用的看法或见解,为情绪所渲染,生动、活泼、具体,容易产生直接行为,支配实际生活。
*我们最好是不悲观不乐观,实事求是,不动感情,受纯理智的指导,勿陷于主观。
*乐观多少包含有主观上轻蔑痛苦、超越悲哀的态度,而并不是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
*许多圣贤豪杰在动心忍性困心衡虑的艰苦生活中,仍不减少其奋斗的勇气,大抵都由于他们精神上修养达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在那里支持着、鼓舞着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一个人用同情的了解、仁爱的态度,来观察人生、欣赏事物,就是真正的乐观者。
*一个人有了仁爱,他就可以化恶为善,化险为夷;看得见人性中最光明的一面,因而养成乐观的心境。
*对人有信心,也就是勿猜疑、勿怀疑别人的动机,勿以小人之心,去揣度他人行为的动机。
*真正的乐观,必然是生活过程中再接再厉所达到的境界。它是弥补了创伤的仁爱,稳定了动摇的信心,恢复了幻灭的希望,而后坚持着的一种观点。
*乐观亦非轻易可得,必须基于学问修养,经验阅历,有眼光,有毅力,能克服恶劣险阻的环境,战胜悲观,方可达到真正健全而无流弊的乐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