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吾国与吾民中的名句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
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
她会再一次恢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中国人的圆熟非自书本中得来,而出自社会环境,这个社会见了少年人的盛气热情,会笑出鼻涕。
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他们讥笑少年的躁进,讥笑“天下无难事”之自信,所以中国青年老是被教导在长者面前缩嘴闭口,不许放肆。
忍耐为中国人民之一大美德,无人能猜想及有受批驳之虞。实际上它所应受批驳的方面,直可视为恶行。
不妨随便谈谈,中国人最富刺激性的品性是什么?一时找不出适当的名词,不如称之为“老猾俏皮”。这是向西方人难以导传而最奥妙无穷的一种特性,因为它直接导源于根本不同于西方的人生哲学。
孔子设教,以仁义为基本德行。老子却轻蔑地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
2. 吾国与吾民中的名句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
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
她会再一次恢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中国人的圆熟非自书本中得来,而出自社会环境,这个社会见了少年人的盛气热情,会笑出鼻涕。
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他们讥笑少年的躁进,讥笑“天下无难事”之自信,所以中国青年老是被教导在长者面前缩嘴闭口,不许放肆。
忍耐为中国人民之一大美德,无人能猜想及有受批驳之虞。实际上它所应受批驳的方面,直可视为恶行。
不妨随便谈谈,中国人最富刺激性的品性是什么?一时找不出适当的名词,不如称之为“老猾俏皮”。这是向西方人难以导传而最奥妙无穷的一种特性,因为它直接导源于根本不同于西方的人生哲学。
孔子设教,以仁义为基本德行。老子却轻蔑地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
3. 吾国与吾民的作品鉴赏
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与历来的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而出世了。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我想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钜丽、了完备、最重要的成绩。尤可宝贵者,他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人,一位现代作家,他的根蒂巩固地深植于往昔,而丰富的鲜花开于今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读林先生的书使人得到很大启发。我非常感激他,因为他的书使我大开眼界。只有一位优秀的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
——《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
不管是了解古老的或是现代的中国,只要读一本《吾国与吾民》就足够了。
——美国著名书评家T.F.Opie
虽然他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精彩,但他的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很受用。
——美国总统布什
4. 《吾国与吾民》中的评论,
中国政治领袖又有一特性,即一登政治舞台,大多不复继续求学生活,亦不复从事写作——只有孙中山先生为唯一之例外——而当其发挥议论,洋洋洒洒,则人人以第一流大学者自居。 第一章第二节《退化》
中国人之忍耐,盖世无双,恰如中国的景泰蓝瓷器之独步全球,周游世界之游历家,不妨带一些中国的‘忍耐’回去,恰如他们带景泰蓝一般,因为真正的个性是不可摹拟的。
国人民出于天性地接近老庄思想甚于教育之接近孔子思想
任何大学考试,都是同一性质,学生总能接到通知后一星期内预备之,否则大家都得不及格了。任何知识,凡能在一星期内预备速成强记者,其遗忘之速亦如是,防免应急速成的考试方法,至今尚未发明,而受其欺的可怜虫,只是那些大学教授,他们真会相信他们的学生确实明了所学的科目
5. 《吾国与吾民到底写于什么时候
《吾国与吾民》一书,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 林语堂故居 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
原书是作者用英文创作的,书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后来经郝志东、沈益洪二人将全书翻译为中文,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这部全译本《吾国与吾民》补上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而颇有争议的篇章,有《蒋介石其人其谋》、《收场语》(初版)、《我们的出路》、《领袖人才的要求》等。在保持原著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译者的附记、索引等内容,使得整部书的思想及内容更为完备。
《吾国与吾民》一书的主体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 包括了《中国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心灵》、《人生的理想》四章。
在阅读此书之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的写作动机和所处的时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动荡的、混乱的,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显得模糊而朦胧,让人无所适从。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正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赛珍珠序)林语堂也是这批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看到当时的中国“无疑是这个地球上最混乱、最受暴政之苦、最可悲、最孤弱、最没有能力振作起来稳步向前的国家”。
当时从个人和周围人群对中国命运的焦虑和担忧中,林语堂却又以崭新的理论,探究了潜在和必然的希望,断言了中国是伟大而不会轻易分解的。 研究中国问题的人比比皆是,而且在当时也出现了宣传和介绍中国人的著 外国教会在华创办的学校 述。
那么林语堂为什么还要提笔撰文,洋洋洒洒地写出一部不算薄的《吾国与吾民》呢?他的动机何在?据作者本人说“只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当然这是林语堂的谦词,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介绍中国的文章固然不少,但是即使是所谓的“老中国通” (英文缩写为 OCH)们,他们了解中国也仅仅局限于一些表面的事物。
他们虽然长期生活在中国,并被视为是中国问题的权威。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和中国这个民族存在着一层捅不开的隔阂,因为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因此也暴露出他们对中国的疑惑、恐慌,进而远远地避开。
将这样的人推举为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是个不能容忍的错误。更有甚者,在仅有的几篇个人对中国问题的著述基础之上, 一再强化对中国简单而呆板的论调。
诚挚的民族感情驱使着林语堂,让他迫切地感到有必要澄清淤积的历史偏见,主动担负起了客观评价中国的重大责任。 从客观公正这个意义上来讲,林语堂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摆脱主观意识、既成观念,不受武断思想的左右,排除西方观点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的干扰,完全“像感觉自己心脏的跳动那样去感觉事物,用自己心的眼睛去观察事物”。
在《吾国与吾民》一书的自序中,作者说道:“然而我欢迎人们为我辩护,也随时准备接受人们对我的批判”,可见作者创作此书的态度是相当坦诚直率的,既要揭露内在的真相,难免会触怒某些表面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者们虚伪的神经,让他们在被揭开伤疤后的灼痛中引发羞耻。 然而, 《吾国与吾民》真的是在亵渎吗?持这种看法的人可能是理解力肤浅,或者是要哗众取宠,再或者有其他的不可告人的缘故。
我们应当看到,作为一个学者,作者既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同时又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他是中国的林语堂,也是世界的林语堂。这就是他为什么可以从两种“对立的忠诚”,即“对古老中国的忠诚”和“对开明与智慧的忠诚”的挣扎中跳出来,站在公正的高度上审视和评价中国及中国人的原因。
赛珍珠在为该书所做的序中这样评价《吾国与吾民》:“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的骄傲,写的幽默,写的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假意的吹嘘和追捧才是对中国真正的亵渎,这种做法看似隐蔽却又的确丑恶得昭然。 林语堂在书中,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弊端和流毒,将旧中国压在箱底的老古董都抖了出来,放在阳光下翻晒、筛选、杀毒。
林语堂在书中追溯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他看到这是一个一度雄视世界的强大国家,并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艺术文化和生活领域,过去的中国是遥遥领先的,令许多国家不能望其项背。
然而在国内战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这个曾经充满活力与斗志的民族却显得异常的漠然。整个国家的漠然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力求探究中国的前途,寻找中国 “成功地生存下去”的条件。
在该书的《中国人的性格》一章中,作者从民主性的角度粗略地勾勒了中华民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包括了好的品质也包括了一些很糟糕的东西。 而且有些特点粗略看来并无大碍,甚至会被误认为是优点,但很值得细细的探究。
依照林语堂的看法,中国人公认的“遇事忍耐”、“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就很要不得。在中国人中,这种品质被过分的发展了,从而演变成为一种“恶习”,对暴政的屈服和逆来顺受的普遍心理,将中国引入了一个更为痛苦和艰难的境地。
“遇事忍耐”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导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传统的家族制度,在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