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第八回》里面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1、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
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
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2、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的霍启直寻了半夜。
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好;再使几人去找寻,回来皆云影响全无。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去,何等烦恼,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顾性命。3、通灵宝玉反面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面。
但其真体最小,方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今若按式画出,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所以略展放些,以便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不至以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蠢大之物为诮。
4、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常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5、当下代儒没法,只得料理丧事,各处去报。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铁槛寺后。
一时贾家众人齐来吊问。荣府贾赦赠银二十两,贾政也是二十两,宁府贾珍亦有二十两,其馀族中人贫富不一,或一二两、三四两不等。
外又有各同窗家中分资,也凑了二三十两。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得此帮助,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
6、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起来。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7、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8、一时宝钗凤姐去了,黛玉向宝玉道:“你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宝玉正因宝钗多心,自己没趣儿,又见黛玉问着他,越发没好气起来。
欲待要说两句,又怕黛玉多心,说不得忍气,无精打彩,一直出来。9、贾蓉等两个常常来要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
正是相思尚且难禁,况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的人,尚未娶亲,想着凤姐不得到手,自不免有些“指头儿告了消乏”;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日常倦,下溺遗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躺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胡话,惊怖异常。
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10、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馀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
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倒还是个头绪。11、那宝玉恍恍惚惚,依着警幻所嘱,未免作起儿女的事来,也难以尽述。
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因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然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行,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
12、却说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然凉风过处,飒飒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那女孩子头上往下滴水,把衣裳登时湿了。
宝玉想道:“这是下雨了,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身上都湿了。”
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用写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儿:那女孩子只当也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
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看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
说:“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1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14、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15、才。
2. 红楼梦第八回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要点:闻香识女人
金锁,是挂在宝钗身上的饰物。这金锁与宝玉身上的那块玉,恰成一对。奇缘,是说宝钗和宝玉的婚姻,是金玉良缘,这姻缘是天赐的。巧合,是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成对,太巧。
此回的要点是宝玉贪闻宝钗身上的香:(评:一个“贪”字,写出了宝玉的女人崇拜狂性格)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是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
这段文字很有味儿。宝钗身子的香是人为的冷香,这在上文已说过了。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宝钗这香,与一般的涂脂抹粉之香又是不同的。涂脂抹粉之香,是在身体的表面,是一种外在之香。宝钗这香,是吞了冷香丸之后,内体通过对这药物的消化而产生的香。这种体香,是内在的。就这一点来说,这香与女性的天然体香是相似的。
薛宝钗身子的这种香,不是轻微的淡香,而是“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森森,有浓密之意。这样的阵阵浓密之香,在整部《红楼梦》中,竟无他(她)人闻到,而只有贾宝玉一人能独享此艳福。这是为什么呢?这和第19回黛玉身上的香也只有宝玉一人能闻到一样,或许是作者要强调他们之间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缘份”吧。是这样!但作者这样的写法,用佛教哲学来解释这种现象,是因缘。而用现代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还是有科学根据的。女性体香之排出,是要通过身电来传播的。这身电的电波,只有遇上了与之相同的异性的身电电波的频率后,方能相互引吸。如果是同性,是相互排斥的。异性之间,如身电磁场频率不同,也不能相互吸引。而异性身电频率之相同,乃是极少的事。这个原因就使绝大多数人对宝钗、黛玉的身香无所闻,而只有与她们的身电频率相同的宝玉,能享受这个艳福了。
贾宝玉闻宝钗的这种体香,是“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这也是神来之笔。幽香,是香之神秘,之隐蔽,之深长,之静谧,之色重。甜丝丝,是香之味,是嗅觉向触沉和味觉的转化,是一种轻微的绵绵的甜。凉森森,既是香之浓烈,又是香之寒气逼人,如隆冬之冷风,阵阵扑来;这未免有点可畏。然而,这是女人的体香,这是女性身上的蜜,虽冷又何所惧哉!(评:莫非君有所体验?)
这“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在修辞上是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的转化;读之,有一种缠缠绵绵的音乐之美,使人联想起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啊,宝钗和黛玉,对于宝玉来说,是一首美妙的歌,她们的体香,当然是一曲动人的、令人陶醉的音乐啊。(评:独特之论。)
当然,薛宝钗身子的这种冷香,是宝钗性格的 种象征,是宝玉的某种主观感觉的产物,这和后文第19回林黛玉的天生暖香,是不尽相同的。
宝钗会见宝玉,在事先是预谋好的。会见时的穿着,看去很朴素,很平常,其实是经过薛宝钗精心设计的,一切以符合宝玉的审美观并能吸引对方为目的。这使人想起了玛格丽特小说《飘》中的郝思嘉。她在某次参加一次野宴之前穿衣打扮,确定的宗旨是:什么衣裳最能吸引她的情人希礼。《飘》的作者写郝思嘉的这一心理,淋漓尽致。而《红楼梦》却不写宝钗的这一心理,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关于这,笔者有《宝钗母女做人术》的专论,这里不赘。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3. 红楼梦第八回的一个句子及脂批是什么意思
那个句子,没有多的含义,就是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讲了讲养生的中医道理
脂批这一句啊,字面意思是说,宝玉的玉是天生的,宝钗的金是人工打造的,然后从炼丹的什么道理出发,说宝钗的金遇到水的话,会过于寒凉,就算有酒浆,这种寒凉的水为主的东西也是不能助火的,言下之意是宝钗这几句关心的话,就像酒里的酒浆一样微不足道,宝钗的冷才是本质,并不会真正触及宝玉的内心。而黛玉接着就讽刺说“哪里就冷死了我”,脂批认为黛玉也觉得宝钗的关心很表面,根本不能契合宝玉的需要。接着李嬷嬷因为宝钗劝了而觉得有人撑腰,又话多,宝玉因此存了一肚子气。回去一看给袭人留的东西让李嬷嬷吃了,把对李嬷嬷的气撒到晴雯那,晴雯正在嫉妒袭人,顶了回去,宝玉一腔无名火更盛。。只好把管酥酪这件事的茜雪给撵了。所以等等,最后一句应该不用解释吧,以LZ提问的水平,不可能看不懂了。
我个人觉得,不如当它是牵强附会,显示自己有多懂。脂批处处弥漫着这种感觉,咱们读书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
-----------------------------------------
宝钗的道理就是“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中医的理论我也不懂,但是平时看书看病大致知道有这么一项,同一种物事,它在不同的状态下,其性质是不一样的。比如酒,本性是热(上火那种热)的,但需要加热(加温度),便可以发散,既然发散自然无害。如果冷酒下肚,自然发散得慢,需要体温将其加热后方能慢慢发散,一则吸人体之热,二则积久受酒性热上火之害,这是我的理解,仅凭我对中医理论的粗浅听闻,不足为信,姑且与LZ讨论。
最后一句,我理解为是宝钗不可以在宝玉面前很张扬,而要收敛行事,以图将来。什么识丹道者这句,纯属脂砚斋在装13。
4. 红楼梦第8回提问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首先写宝钗的朴素,正值青春年少(漆黑油光的{髟赞}儿),又家资殷厚,却“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实乃难得,更说明她深谙“守拙”之道。
当宝玉来看宝钗时,黛玉也来看宝钗。从她的话语中,可以体会“酸”的味道,回目也写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令宝玉恼怒到极点的人当然是她的奶妈--李嬷嬷,后来更有进一步描写,如撵茜雪等。
5. 《红楼梦》第8回的回前诗是什么
《红楼梦》回前诗
《红楼梦》的多种版本均有回前诗,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列藏本、梦稿本等等均有回前诗(不是回回皆有)。
以下这些回前诗是目前公认的雪芹先生自己的笔墨。
摘录如下:
甲戌本第2回回前诗,题曰: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列藏本第4回回前诗,题曰:
捐躯报君恩,
未报躯犹在。
眼底物多情,
君恩诚可待。
己卯本第5回回前诗,题曰:
春困葳蕤拥绣衾,
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境?
千古风流造孽人。
甲戌本第6回回前诗,题曰:
朝扣富儿门,
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
嗟彼胜骨肉。
甲戌本第7回回前诗,题曰:
十二花容色最新,
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
家住江南本姓秦。
甲戌本第8回回前诗,题曰:
古鼎新烹凤髓香,
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
试看金娃对玉郎。
庚辰本第13回回前诗,诗曰:
一步行来错,
回头已百年。
古今风月鉴,
多少泣黄泉!
庚辰本第17、18合回回前诗,诗曰:
豪华虽足羡,
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
谁人识苦甘?
6. 红楼梦第八回概括
《红楼梦》第八回 梗概: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想起宝钗小病,前去探望,宝钗要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便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宝玉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只见通灵宝玉上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宝玉也要过宝钗佩带的金锁来看,发现金锁上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
正巧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黛玉借寻雁送手炉趁机奚落宝、钗。
宝玉深感郁闷喝醉回房,趁酒意大骂李嬷嬷。秦家恭敬的领了秦钟来贾府,等着一起读书。
扩展资料: 1、《红楼梦》的赏析: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 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2、林黛玉的文化原型: 湘妃。林黛玉在大观园的居所潇湘馆因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而得名,她在诗社别号“潇湘妃子”,探春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
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 相传帝舜死于广西苍梧,葬于湖南九嶷山,二妃娥皇、女英一路寻觅到洞庭湖,望九嶷山痛哭,洒泪竹上成斑,泪尽,死于长江、湘江之间,死后成湘水女神,也叫湘妃、湘夫人。
林黛玉还泪、爱哭,含有娥皇、女英的文化因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楼梦。
7. 红楼梦第八回简介300字左右急需谢谢了
第八回写宝玉去探望宝钗,宝钗要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便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宝玉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就在此处,作者假托“后人曾有诗嘲云”写了这首诗。
女娲补天丢弃不用的那块石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人人世,变成了通灵宝玉,同时又是贾宝玉其人。 这是作者凭空虚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所以说它荒唐而又荒唐。
石头由自由自在的神物,变成一个被人百口诮谤的“臭皮囊”,表面上是对人生意义的否定,其实是作者在发抒他对人生社会幻灭后的愤激情绪。“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是暗示宝钗、宝玉夫妇命运蹇涩,将由花柳繁花的顶峰,跌入贫困凄凉的底层。
最后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两句显得很突兀,然而只有这样出入意料的有“分量”的句子才能把全诗结住。它告诉读者,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转眼即逝的过程,最终全告毁灭。
书中这类带有浓厚悲观色彩的地方不少,毋庸讳言,其作用是消极的。重要的问题在于要会读,会分析,作正确的弃取。
通灵宝玉与金锁铭文 通灵宝玉铭文: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金锁铭文: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名家点评: 这四句铭文分别铭刻在宝玉佩带的通灵玉和宝钗佩带的金锁之上,出现在第八回中。 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
从字面上看,这是两句好话,但用在“二宝”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将来一个要出家当和尚,一个要守活寡,长寿又有什么用?说是“仙寿恒昌”,宝玉并没有成佛作主;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
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两句空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