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业与乐业找两个句子的赏析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并且进行组合再造,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2、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引用孔子《论语·阳货》和《论语·卫灵公》里的话,由此延伸出孔子对“无业游民”的态度,再用“可见”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强调“有业”之重要,为下文说“百行业为先”作好铺垫。
3、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多岁,日日如此。
“每日”与“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与前文中“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印证。
4、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本句承上启下,“儒门”与上文“孔子”相照应,“佛门”与上文“百丈禅师”相呼应,“正当职业”与上文孔子话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不断地劳作”与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万恶懒为首”的结论。
5、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
6、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排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同,“并没有高下”。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7、“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从司空见惯的叹气声“做工好苦呀!”谈起,使文章更进一步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8、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但是我要问他”结合演讲的情境与听者交流,有一种面对面说话的语气,容易引发听者共鸣。一个反问“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是上文“做工苦”的假设推论,接着作者举了“我”劳作苦,别人不劳作“赌钱吃酒”也苦,推翻了“不做工就不苦”的假设,说理充分。两个“难道”领起的反问句增强了辩驳的气势。
9、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
课文的总结句。作者之前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简而言之,“合理的生活”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含义深刻、简洁明了地总结了全文, 回应了首段中的“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 【敬业与乐业】的语句赏析
课文概述]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首先引用了人们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里的格言“敬业乐群”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安其居,乐其业”,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上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不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通过孔子的言论和百丈禅师的例子来谈“有业”是做人之根本;又用事实和道理告诉人们只有对所做的事生出敬意,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才是“敬业”;还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做到“乐业”。
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九年级上册) [思维拓展] 敬业是每个行业都提倡的精神,因此,梁启超一文提倡“敬业与乐业”有其良苦用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梁氏的“敬业”“乐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经典语句] 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3.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4.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6.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7.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素材转换] 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能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敬业。
梁启超曾经这样说过:“敬业乐业是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啊,当敬业意识植根于人们脑海里,那么做起事来就会积极主动,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取得更大的成就。
也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庄子》中的佝偻丈人就无法把承蜩这样一件小事做到“经典”,做到“出神入化”;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孔子的为人就不会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运用方向] 可以运用到以下话题: 1.敬业和乐业 2.谈敬业 3.谈责任 4.说奉献-。
3. 【敬业与乐业】的语句赏析
课文概述]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首先引用了人们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里的格言“敬业乐群”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安其居,乐其业”,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上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不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通过孔子的言论和百丈禅师的例子来谈“有业”是做人之根本;又用事实和道理告诉人们只有对所做的事生出敬意,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才是“敬业”;还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做到“乐业”。
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九年级上册) [思维拓展] 敬业是每个行业都提倡的精神,因此,梁启超一文提倡“敬业与乐业”有其良苦用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梁氏的“敬业”“乐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经典语句] 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3.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4.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6.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7.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素材转换] 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能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敬业。
梁启超曾经这样说过:“敬业乐业是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啊,当敬业意识植根于人们脑海里,那么做起事来就会积极主动,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取得更大的成就。
也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庄子》中的佝偻丈人就无法把承蜩这样一件小事做到“经典”,做到“出神入化”;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孔子的为人就不会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运用方向] 可以运用到以下话题: 1.敬业和乐业 2.谈敬业 3.谈责任 4.说奉献 -。
4. 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中的对称句及赏析
1、人类一方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赏析:“为生活而劳动”,“为劳动而生活”,作者将相同的词巧妙地调换一下位置,却能准确生动地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36133,强调了生活与劳动的相互作用,语言灵活有趣。 2、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赏析:“有高下”和“没有高下”形成了对比,由表入里,说理浅显而深刻。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践和职业道德培训,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 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遂作此文。 正由于作者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以其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5. 对《敬业与乐业》中体现议论手法的句子赏析一下
对于《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中体现议论手法的句子赏析如下:
1、演讲一开始就引用周围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
2、在论述“有业”时,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
3、在论述“敬业”时,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是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
4、此外,又引用了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
5、在论述“乐业”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扩展资料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意在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一次演讲。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践和职业道德培训,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
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遂作此文。
正由于作者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以其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文章论据充分、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6. 敬业与乐业的造句与赏析
这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在论证“敬业”问题时,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因此,“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庄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的比较,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个曾经专注于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人,都会有同感和共鸣。
演讲最后,梁启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口语和演讲特色的体现:(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此外,几处设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提炼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7. 敬业与乐业的造句与赏析
这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在论证“敬业”问题时,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
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
因此,“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庄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的比较,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
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个曾经专注于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人,都会有同感和共鸣。演讲最后,梁启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口语和演讲特色的体现:(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此外,几处设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提炼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8. 敬业与乐业名句的理解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
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9. 敬业与乐业的文章欣赏
敬业与乐业(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2)里头“敬业乐群(3)”和《老子》(4)里头“安其居,乐其业(5)”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6)。本题主眼(7),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这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8)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9)便是敬。”
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10),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11)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12)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13)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14)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15)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16),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17)。”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18)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
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19)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20)。”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21)。”
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22)、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23。